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1978年

吃什麼都需要票據


70年代,國家還在計劃經濟時期。糧油米麵、雞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數量定量供應,憑票證購買,商品由國家統一定價。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國家政策開始改變。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白菜、土豆、蘿蔔是過冬囤貨必備品,每家餐桌上的菜是相似的。家家戶戶都在醃製鹹菜,很多家庭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包頓餃子吃點葷。

1980年

北京第一家個體餐館開業


1980年9月30日,改革開放後北京第一家個體飯館——位於北京胡同裡的悅賓飯店應運而生,當時的北京翠花衚衕堪比大柵欄,擠滿了看熱鬧的街坊四鄰。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合眾社報道了這個消息,慕名而來的外國使館工作人員越來越多,飯店包桌甚至排到了68天之後。要是放在現在,悅賓飯店妥妥的就是要去打卡的網紅店。

1987年

肯德基進軍中國


198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報》右下角,用豎版的形式發了一條小簡訊:《肯德基家鄉雞快餐店在京開業》。

剛進軍中國的時候,肯德基叫“肯德基家鄉雞”。北京前門店開業當天,肯德基選擇了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鑼鼓隊、秧歌隊作開業表演。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開業菜單上有7.3元/份的套餐:2塊吮指原味雞+雞汁土豆泥+菜絲沙拉+小餐包。當時很多人點了炸雞,卻問服務員要筷子。考慮到中國的酒文化,當時甚至還供應了聽裝的北京五星啤酒——那時候就有“炸雞配啤酒”了。

當時的肯德基是個旅遊景點,很多遊客會和招牌上那個白鬍子老頭山德士上校的人像合影。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不僅如此,那時的肯德基,也是生日會和婚禮的熱門舉辦地,是體面的象徵。後來,前門肯德基幹脆把三樓開放,每個禮拜天都會給新人舉辦婚禮。

1995年

下館子是一種潮流


如果現在你跟父母說你天天不做飯,在外面吃,父母會咆哮:“天天下館子,你很有錢啊?”

那是因為父母對“下館子”的理解還停留在90年代。那時候,人們對於經濟寬裕的理解就是“下館子”。大家錢包鼓了,吃飯不再是為了吃飽,享受成為了流行趨勢。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90年代是餐飲業的黃金時代,各類餐廳遍地開花,西餐和自助餐的到來,豐富了大家的就餐選擇。多少人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去自助餐廳吃到扶牆。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越來越多的人自掏腰包下館子,誰家有喜慶事、宴請朋友、交流工作,都願意在飯店擺一桌。搶著付錢是90年代的流行現象,中國人在飯店的花銷頭一回過了億。

2003年

看大家的評價,選喜歡的館子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不再追求大魚大肉,而是追求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大家更傾向於選擇環境好、味道好、衛生好的餐廳就餐,而不那麼看重飯館的價格。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從2003年開始,人們開始習慣用餐前上大眾點評搜一搜餐廳評價,點餐前看一看網友推薦。曾經點餐靠運氣,如今點餐看評價。無論是高大飯店還是蒼蠅小館,如今在互聯網上都能得到大家的公平評價。漸漸地,人們也越來越喜歡用餐後發表自己對餐食的評論。“飯局”和“約飯”代替了“下館子”,吃飯從填飽肚子的需求變成了用來聯絡感情的社交活動。

2013年

點外賣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如今,中國人的胃在被外賣“拯救”。網友的戲言“最瞭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媽,而是外賣小哥”,已經成為了現實,點外賣儼然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僅美團外賣的數據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日均訂單交易筆數已經達到1940萬筆。

如今,除了點餐外,人們還在外賣平臺解決生鮮果蔬、鮮花綠植、閃購跑腿等需求。碎片化、快節奏的現代人生活方式,讓外賣小哥也必須“送啥都快”,例如美團外賣就已經宣佈平均配送時長縮短到28分鐘內。

2018年

為中國美食正名


吃,是刻在中國人骨子中五千年的情結。中國人愛吃,天下人皆知。“全世界大約有4-5萬所大學,但中國的大學門口,往往都會附帶一條小吃街。”而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也是為數不多成為全世界共識的事情之一。《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熱播,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中餐已經成為中國越來越重要的文化名片。

然而,如果說西餐是一位公開授勳的公爵,中國美食卻更像傳說中大隱隱於市的“民間高人”。沒有統一的美食標準,也沒有公開評選出的美食代表,中餐的尷尬境地,越來越難滿足愛吃又會吃的中國人。慶幸的是,如今市面上也慢慢出現了中國人自己的美食榜單,無論是高端餐飲如人均消費1000元的精緻中餐雅宴、法餐日料,還是大眾消費如揚州人、廣州人最愛去吃早茶的那家老字號餐廳,統統都可以在黑珍珠餐廳指南上找到。

用中國人獨特的味蕾打分,用特殊的中餐美食標準要求,用食物甄選出國人的美味。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中國美食的崛起史,也是一部中國社會的發展史。隨著人們經濟和生活的發展,自助點餐、智能收銀等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線下消費的風景,大到五星級飯店,小到路邊小攤,消費者不掏錢,商家不收錢,隨處可見有人掏出手機進行掃碼付款。街頭巷尾裡,人流密度和繁重作業流程掩映下的中國美食,正在中國互聯網的幫助下,卸掉遊走在商家和消費者間疲於招架的壓力,終於漸漸露出食物最初的面目。而認真烹煮的味道,才是中國美食為自己正名最好的證據。


我這一輩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餐桌上的40年



“民以食為天”,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五千年的情結。“吃得更好”,就是老百姓對生活最樸素的嚮往和追求。改革開放四十年,餐桌上的變化滄海桑田,味蕾是記憶的大門,經濟發展和時代變遷,在舌尖,也在心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