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我為2018年選的關鍵詞!

功夫財經

2018看似是平凡的一年,2018又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我在微博發問:40年好盤點,今年卻不好盤點⋯⋯你給今年一個什麼關鍵詞呢?

網友說:難啊!

是的,新華社今年發明了個詞:共克時艱。

我試著用四個詞盤點2018。

1、“錦鯉”

“錦鯉”一詞今年大熱。年度“錦鯉”來自支付寶大獎獲得者“信小呆”。不知是否商家有意為之,這個名字歸屬於某位普通女程序員,卻應了“信小呆,得大獎”的語式,於是瘋轉。

痛,我為2018年選的關鍵詞!


然後是楊超越這條“年度錦鯉”,被中國新聞週刊授予“年度演藝人物”。楊是個標標準準的中國底層逆襲模式,卻引發各方不滿。知名博主咪蒙寫了篇《對於楊超越,罵她,才是尊重她》,王思聰也說楊超越的出道是侮辱了其他人,一時間,眾多網絡紅人紛紛站在楊超越的對立面,對小楊同學的竄紅大加撻伐。

楊超越憑什麼能獲得“2018年度演藝人物”大獎?就因為她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數,因為她代表了大時代小人物的情懷。這些是王思聰、咪蒙們理解不了或不屑的。

對此,還是李銀河說得中肯:觀眾有自主選擇權,選秀節目的評判標準除了才華之外,也應該包括顏值和性格等要素。

你以為選秀節目是什麼?觀眾來投票選,選的就是人氣。

楊超越這條“年度錦鯉”的人設,背後代表了廣大默默無聞、渴望成功的貧民子弟。這不是正能量是什麼?有網友稱:她是另一個王寶強。

對此說法我深表認同。因為直,因為憨,“她身上折射出一個普通人的奇蹟和夢想”只是個漂亮的說法。為什麼她是“年度錦鯉”?因為她代表了中國沉默的大多數鯉魚跳龍門的奇蹟,被認可的方稱“錦鯉”。


痛,我為2018年選的關鍵詞!


共克時艱,大家都盼望找到自己的那條“錦鯉”?年景不好的時候,期盼奇蹟,這本可以理解。

2、戰

還有一個判斷:2018是什麼年,“轉折之年”。

最大的轉折是中美關係。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解讀:關稅,戰略遏制,價值觀。

關稅層面只是討價還價,你一槍我一板斧,最終雙方妥協在一個新的條款上。我們對特朗普的誤判在於,認為他只是商人,只會討價還價,忽視了其背後的參眾兩院精英群體的共識:那就是戰略遏制,遏制中國這個世界老二的崛起。

最後是價值觀衝突,這個深層次的衝突,給2019及今後的中美關係帶來了不確定性。

其次的轉折是改革開放的40年之際,下一個40年怎麼走?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各方共同努力,一起走出L型谷底,不過其間想必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波折。

3、難

2018的難,首當其衝的是企業。

5年前,董明珠雷軍打下10億賭約。最後兩家企業殊途同歸了。董小姐成為呼籲中國製造的網紅,小米則佈局家電。賭約的5年間有多少“風口上的豬”跌落下來?

痛,我為2018年選的關鍵詞!


互聯網+,O2O,新零售,AI,還有P2P亂象,共享單車爛尾(時下小黃車退押金的事很火,隊都已經排到了1300萬餘人次了),90後創業騙局,及至最新的區塊鏈虛熱比特幣暴跌。

這一系列事情給我們,尤其是給企業家們留下的最大教訓便是:尊重規律,迴歸常識,天上不會掉餡餅。

2018的難,還體現在股市。一瓶茅臺酒成為今年股市最大的亮點,1444家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利潤比不上一個工商銀行,這樣的股市要想真正“牛”起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啊!

股市難,實業更難,一些上市公司老闆之所以把股權質押的資金拿去炒房、炒區塊鏈,就是不投實業,是因為實業不僅苦,而且賺不到錢哪!

當然,對於普通人而言,2018的難,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就業難。

多年毫無存在感的失業保險費今年終於派上了用場。國務院出臺規定,企業不裁員將返還50%失業保險費。從側面可見裁員潮的暗流洶湧。但有些員工卻不自知,跳槽到新單位還要求加薪呢。

國務院參事提出2019年需進一步採取措施保證900萬畢業生就業問題。怎麼保證?唯有對企業減稅降費。

2018年,整個社會層面的難,還難在不生。

鼓勵生育要多少錢?客串生育專家攜程CEO梁建章稱佔GDP2%-5%的支出才有效。未來人口形勢會非常嚴峻,網友的回應是:給套房外加綠卡才生。生娃之難,可以想象。

年終,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辦法公佈,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一對月入3萬多的夫妻,上有老下有小,個稅可能都不用交了。

在未來,恐怕只有多多出臺這樣的好消息,不想生、不敢生、生不起的難題才有可能逐步解決!

4、痛

無論是給人希望的“錦鯉”,還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戰”,抑或多少有些傷感的“難”,都有資格入選2018年度關鍵詞,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立得住。

但在我的心裡邊,過去這一年的年度關鍵詞當屬“痛”,而最擔得起這個“痛”字的群體莫過於民營企業了。四十年改革開放留下的一條寶貴經驗便是,讓最痛的群體去推動變革,當初擔起這個使命的是小崗村18位村民,現在輪到民營企業了。

那麼,民企怎樣才能在新的時代“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呢?我認為至少要在以下幾個問題上達成共識。

第一要對民企減稅,對所有的企業減稅。至於減稅的力度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未可知,但總是要減的。前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說,政府減稅減費要減到痛才有效。不能企業痛,政府不痛。否則怎麼共克時艱?

痛,我為2018年選的關鍵詞!


第二就是保護私有產權。這是阻止經濟精英用腳投票的重中之重。高法高院還有司法部都在作出解釋。但是運動式的支持和運動式的打擊,都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

關於民企的“原罪”到底是違規還是違法?它的邊界在哪裡?是批評教育還是訴諸法律要有一個說法。

但轉機總在危機之中出現。民企的要求並不高,無非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難也好、痛也罷,沒幾天,2018這一頁便會翻過去了。我個人以為,擁抱2019年最好的姿勢當是投資自己。

我在“個人晉級二十條”最後提出,與其沉溺於舒適區,不如保留隨時離開的能力。

有學員問,在中國做事情講人脈,肖鋒老師認為本事重要還是人脈重要?當然是本事重要了。沒有人脈,靠本事可以攢人脈;但如果沒有本事,有了人脈也會失去。因為誰也不願幫助窩囊廢。當然,我指的是體制外。

人生晉級,初期看學歷,中期看人脈,長期看能力。怎麼講?

最終還是迴歸到能力上。任正非曾告誡年輕人:娶媳婦絕不是靠存錢。年輕人掙了錢要投入,投入不是買房,首先是要學習充電。只有實踐沒有理論總結,永遠就是個工人師傅。

最後,我們祝願在新的一年裡,大家都能有所進步!不要存錢,要存本事。

致更美好的2019,明天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