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所謂儀式,就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海子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裡,塑造出了無數人嚮往的詩意生活:

“做一個幸福的人,劈柴,餵馬,周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和每一個親人通信,給山河取名字,給陌生人送去祝福。”

這樣的生活,緩慢、悠然、安逸,不僅格外有趣,而且儀式感十足。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馮唐在《萬物生長》中提出了這樣一句話:不要天上的星星,只要塵世的幸福。

星星雖美,不及你眼底的柔情和餘溫。

生活就像一杯濃香而略帶苦澀的咖啡,所有的原料都要自己配,有時候馬不停蹄地東跑西奔,最後卻失意而返,空手而歸。

平凡雖好,但平凡不易。

我們並不需要轟轟烈烈的愛情,亦不奢求可歌可泣的生命旅程,只希望在繁蕪叢雜的日子裡,給生活注入一些趣味盎然的小確幸,過有儀式感的幸福人生,足矣。

儀式感,才是打開塵世幸福的金鑰匙。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是掌控人生的表現

什麼是儀式感?

法國著名童話《小王子》有句話這樣描述: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啊。”

可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疲於奔波,上班——工作——下班——睡覺——上班,日夜重複同樣的生活,看似過了365天,其實不過把同樣的一天重複了365次。

再也沒有哪個時刻,可以和其他時候區分開。

儀式感,變得越來越稀缺。

同事小靜,工作特別賣力,在上市公司拿著令人歆羨的工資,可是她的幸福感並不強。

父母打電話,問她國慶回不回家,她連連搖頭:加班,忙。

老公精心準備了燭光晚餐,想要和她一起慶祝結婚紀念日,小靜疲憊地躺到床上:我累了,睡吧。

女兒學校舉辦趣味運動會,希望媽媽可以一起參加,她無奈地看著滿懷期待的女兒:媽媽要出差,下次好不好?

焦慮、忙碌、緊張,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他們往往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把生活經營得一塌糊塗,在職場也鬱郁不得志。

但是,注重儀式感的人往往把生活安排的有條有理,工作上也能更勝一籌。

認識一個碩士畢業的哥哥,今年31歲,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年薪幾百萬,可是一到節假日,不管多少應酬,他都一律推掉,回去陪家人。

他說,特別珍惜每一次和家人吃飯的機會,因為稀缺,所以感到很幸福。但是,如果把那些幸福時刻通通用工作塞滿,人生的幸福感也會大大降低。

所以,他平時特別自律,嚴格奉行“今日事今日畢”的宗旨:

“為了那些儀式感的瞬間,付出再大的成本都是值得的。”

就如同海子所說: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有儀式感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生的節奏,合理安排工作的每一步,把握成功的真諦。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是愛情保鮮的妙招

想要“有情人終成眷屬”,僅僅靠兩個人彼此相愛是遠遠不夠的。

愛情作為人生必不可少的部分,也需要用心去經營,真正懂愛的人善於製造驚喜,讓日子充滿小確幸,讓另一半感受到濃濃的愛意。

德藝雙馨的發哥,就是一個注重儀式感的人。

他和發嫂結婚幾十年,沒有鬧過任何緋聞,這在娛樂圈十分少見。問其愛情保鮮的原因,發哥不好意思地曬出了一張照片。

照片上,發哥發嫂拿著手機拍照,面前放著一個小蛋糕,原來,兩個人正在一家小餐館裡過60歲生日,網友看了都覺得寒磣。

可是,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不會騙人。

發嫂還說,每個生日,都會收到發哥精心準備的禮物:

“他把禮物藏起來,讓我去找,每次找到禮物,我都驚喜不已。”

可見,他們把愛情經營得風生水起,就是因為十幾年如一日地保持浪漫,製造驚喜,保留愛情的小確幸。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有儀式感的愛情,像在觀看一場莊嚴盛大的典禮,惹人歆羨。

黃磊和孫莉,是娛樂圈裡以重視儀式感出名的夫妻。據說,當年他們結婚的時候,只是請親朋好友吃了個飯,辦得倉促,並未舉行婚禮,之後總感覺遺憾。

在20週年時,他們帶著女兒,辦了一場隆重的婚禮,彌補了孫莉的新娘夢,,黃磊在錄製《奇葩說》時還說:”沒有婚禮,不嫁女兒。“

可見,儀式感對於愛情來講有多重要。

愛情和人情一樣,都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對另一半用心,自然也會得到對方的珍惜。

想要追求從一而終的永恆幸福,就不要忽略那些諸如“共進晚餐”、“互送禮物”、“睡前接吻”的驚喜瞬間。

因為那些時刻,正是愛情升溫的好時機。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讓生活有滋有味

儀式感不一定帶來昂貴,但一定可以讓人尊貴。

很久之前,看李筱懿老師寫的一本書,裡面講到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故事。

她常常在夜晚寫詩,還要點上一炷清香,擺一瓶插花,穿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中一池荷葉,在清風飄飄中吟詠思慮佳作。

她對自己那一身打扮得意極了:“我要是個男的,看一眼就會暈倒。”

林徽因是個注重生活儀式感的姑娘,特別在意日常小細節,然而,正是這些優雅美好的習慣,才鑄就了她獨一無二的靈秀氣質。

很多人喜歡在臥室裡放一盆花,在床頭放一本散文詩,在每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喝一杯下午茶,我想,正是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有趣、與眾不同。

一個人格調高不高,看看他的房間佈置和吃飯時間就知道了。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海子: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但它並不神聖,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每個小細節裡。

它可以是每週一次的長跑,也可以是堅持六點起床的鬧鈴;

它可以是一場盛大的婚禮,也可以是紀念日早晨的小驚喜;

它可以是飯前的一小段禱告,也可以是睡覺前的一聲晚安;

所謂儀式,就是把本來單調普通的事情,變得不一樣,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敬畏心理。

只有這樣,人生才會變得多彩明亮、熠熠生光。

我們孤獨行走,我們聚眾談笑,我們追求香格里拉的夢想,也貪戀塵世的詩與遠方。

我們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顧一切,而那片海究竟有怎樣的含義,海子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就是《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告訴我們的:做一個注重儀式感的人,收穫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