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中國電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了一個,投資水漲創高,內容粗製濫造;國外獲獎無數,內地反響平平。這樣的一個狀態。不再有標新立異的作品出現,更多的是大同小異的內容在各大院線到處橫飛。

“內容”已經漸漸遠離了中國電影的主流市場,好作品被陷進了邊邊角角里無人問及。太注重明星效應去迎合大眾審美,噱頭遠遠大於作品本身。小編承認商業電影就是想方設法賺錢,但也有小成本、小陣容的商業電影大受好評。

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最經典就是莫過於甯浩瘋狂系列電影,典型的小成本、大製作的商業電影。可以說當年開創了,商業電影文藝類的電影風格。還有《驢得水》、《心迷宮》以及開心麻花的系列電影等,這都是內容大於流量本身的商業電影。

《瘋狂的石頭》(2006) 2534萬 製作成本:300萬

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心迷宮》(2015)1065.6萬 製作成本:170萬

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即便都說到小製作那些大製作,卻不是人心的作品也不在少數。要說“站著,還把錢掙的”非姜文莫屬了,獨特的拍攝風格以及演員陣容的大手筆可以說是無人能及。當然還有《尋龍訣》、《畫皮2》的導演烏爾善,極致的視覺特效也同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讓子彈飛》(2010)6.76億 製作成本1.3億

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尋龍訣》(2015)16.82億 製作成本2.5億

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所以說內容生產者還是要回到初心做有意思的內容,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會帶動內容向更高質量的階段發展。中國電影在由大國向強國的過程中,最硬性的衡量指標無疑是中國國產電影在國際上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新時代,中國電影在“走出去”的同時,除了應該具備時代的烙印外,文化自信、自覺、自省也缺一不可。

中國電影過度商業化,內容?賺錢?兩者衝突麼?

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