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兩軍陣前雙方將領單挑比武,這種事情常見嗎

想到古代打仗,我們的第一印象總是兩軍陣前,兩個大將你來我往,大戰三百回合,可以說特別多威武壯觀,數萬人在後面整裝待發,只待前面分出勝負,就會一鼓作氣,衝向敵軍。在這方面,我們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三國的影視劇和小說,這裡面經常會出現這種情節。可是,在真正的戰場上,也是這種情況嗎?還是說分歷史時期呢?

古代戰爭,兩軍陣前雙方將領單挑比武,這種事情常見嗎

其實,這種事情在古代還真就幾乎沒有,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而是非常的少,只能說偶爾出現那麼一兩次。戰爭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個整體的團結合作,比拼的是整體的實力,還有智慧,一個人再厲害也不能抵抗住千軍萬馬,也無法扭轉戰局。想單挑的故事,在明朝的時候,倒是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那就是戚繼光和倭寇對戰的時候。

古代戰爭,兩軍陣前雙方將領單挑比武,這種事情常見嗎

有一次,戚繼光帶領隊伍將一個倭寇的隊伍打敗,最後對方只剩下十幾個人的時候,搞笑的事情發生了,那十幾個人竟然沒有逃跑,反而停下來,站成整齊的一排,然後有一個人帶頭,用不怎麼熟練的漢語表達,想要和明軍單挑。這個奇葩的要求把明軍都弄懵了,這是在幹嘛?腦子出問題了吧,於是拉弓搭箭,不一會兒,地上多了十幾個倭寇的屍體,猶如刺蝟一樣,

故事雖然有著搞笑,但是也體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在戰場上一般情況下絕不會出現單挑之類的狀況,一是不必要,二是避免造成多餘的死傷。

古代戰爭,兩軍陣前雙方將領單挑比武,這種事情常見嗎

不過,有故事就有真事,不過時間得往前推個千餘年。那就是在春秋時,人們的觀念與現在人其實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當時的小國非常的多,相互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可是上面還有一個周天子呢?他不想下面的這些人總是打打殺殺的,也會對他造成一定的影響,於是就規定雙方來通過比武來解決矛盾。他和諸位諸侯作為證人,雙方派人來比武,分出勝負之後就按照之前講的規矩辦,再不能有什麼額外的糾紛。當然,這也只是解決一些小矛盾,當矛盾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上,可不是一兩個人的比試就能解決問題的。

古代戰爭,兩軍陣前雙方將領單挑比武,這種事情常見嗎

像之後的楚漢相爭也是,項羽想和劉邦兩個人決一雌雄來解決問題,不要發動戰爭,可是劉邦這個老流氓怎麼能答應,他這兩下子上去也是被秒的貨,只能通過自己的優勢來獲取勝利,所以,他的勝利告訴後人能一起上的時候就別單上。至於那些文學作品裡的描寫,都是為了增強故事的趣味性,體現人物的英雄形象才那樣寫的,不屬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