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疑案偵破紀實:屍檢結論令人費解,“鬼樓”命案(下)

四、嫌疑人當場昏迷

10月16日下午三時,以張進為首的四名偵查員前往市立醫院保衛科,請科長老程往內科病區打電話,把正在上班的朱傳瑞叫過來接受調查。其實,當時市立醫院內除了保衛科之外,還沒有人知道在全市已經傳播開來的“鬼樓”事件的死者就是曾在該院住院治療的那個軍官,朱傳瑞自然也不清楚。他對於公安人員連續兩次找其瞭解10月5日值夜班之事既不解,更不耐煩。這種不耐煩,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舊社會留下來的舊意識。舊時的西醫乃是一門高檔職業,只有有錢的家庭才有資本將自己的子弟送進醫科大學。醫科大學的畢業證書並不是花錢買的,在交納了昂貴的學費之後,還得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方能獲得。如此苦讀加上投資,正式成為一名西醫之後要想不牛也難。而再用舊觀念去看舊警察隊伍,其整體素質即使不說腐敗成風,但這班兄弟平日裡的做派也是十分讓人瞧不起的。所以,西醫和警察這兩個行當,在舊時人們眼裡屬於一高一低。當時新中國成立雖然已經兩年有餘,可是在從舊社會過來的西醫朱傳瑞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舊觀念還在,他依然是看不起警察的。

因為看不起警察,所以他就很牛,不再像前天那樣配合偵查員的工作,至少還肯回答問題。現在呢,乾脆是隻聽不張口,還時不時對著偵查員瞪眼。對於偵查員來說,內心已經有些鎖定這主兒是犯罪嫌疑人的意思,此刻你不說話,就是心虛的表現,於是態度就強硬起來,比如說話聲音響了些,偶爾還有人拍拍桌子什麼的。偵查員態度的改變,使朱傳瑞的態度也有了相應的調整,開口是開口了,但不是就範,而是對抗。張進一看這樣下去不是事兒,於是就說:“朱醫生,看來這裡不適宜我們跟你進行談話交流,那就換個地方吧,你跟我們走!”

朱傳瑞一怔:“跟你們走?去哪裡?”

“去分局吧,市局也可以。”

朱傳瑞大怒,一躍而起:“你們要抓人?你們憑什麼抓我?嗯?!”

張進見他氣急敗壞,於是緩和了語氣:“當然,不去局裡談也可以,不過你得配合我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沒有就說沒有,像剛才那樣老是不吭聲就不行嘛。朱醫生你考慮一下吧。”

朱傳瑞想了想說:“那就在這裡談吧。”說到這裡,他忽然眉頭一皺,“哎喲!我的頭怎麼這麼痛啊?可能是血壓升高了!”

張進關心道:“那就趕緊吃藥吧。”

朱傳瑞說他的降壓藥在住院部內科醫生辦公室他的寫字檯抽斗裡,張進就請老程派人去取一下。話音未落,又多生了一份心思,尋思對方是醫生,如果真是他作的案,別另外準備了用於自殺的藥物什麼的,取來吞下去,當著我們的面自我了斷了,那可麻煩大了!於是改變主意道:“老程,你給藥房打個電話,讓那裡給他拿降壓藥過來,處方回頭補上就是。”

老程問:“朱醫生,你平時吃什麼降壓藥?劑量多少?”

朱傳瑞說:“施必降,一天三次,每次一片。”

老程於是就給醫院西藥房打電話準備一片施必降,讓保衛科內勤小曾姑娘去拿。小曾快去快回,拿了藥就回來了。朱傳瑞服藥後,頭痛症狀卻不見減輕,甚至像是加重了些。偵查員初時還以為他是故意偽裝,但仔細看看他的神色,似乎不像。張進問:“朱醫生,是不是需要叫人來給你量一下血壓?”

朱傳瑞搖搖手。偵查員小吳就給他面前的茶杯里加了開水,說:“那就先喝點兒水吧。”

朱傳瑞說了聲“謝謝”,端起茶杯正要喝,手忽然一抖,杯子落地,身子一歪,雙手捧住腦袋輕聲呻吟。

張進連忙問:“你怎麼啦?”

朱傳瑞想說話,但已經說不出來了,接著身子一歪,倒在沙發扶手上昏迷過去了。張進馬上讓老程給急診室打電話。片刻,急診室派來的醫生、護士各兩名急急趕到,他們在給朱傳瑞做檢查時,急診室主任帶著護士長,雜役推著氧氣瓶、扛著擔架也趕來了。當場診斷的結果是:急性腦溢血!

偵查員聽著一愣,說前天我們找他談話時問過他健康狀況,他說什麼毛病也沒有啊。急診室主任是朱傳瑞醫科大學的同班同學,當下就說,朱醫生有高血壓家族遺傳史,中學時血壓就已經不正常了,工作後不久就被正式診斷為高血壓,長期服藥呢。

醫院當即對朱傳瑞緊急救治,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開了“綠色通道”,一路綠燈,立馬送進了手術室。幾位全院醫術最好的專家組成了一個手術組。專案組領導錢運聞、李朝誠接到張進的電話,立馬趕到醫院,和院長周亞伯一起待在手術室外等待結果。朱傳瑞的情況的確非常危險,說已經到了九死一生的境地一點兒也不誇張,好在搶救及時,醫生醫術高超,用的藥物也好,手術後總算保住了一條命。但以後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那就很難說了,變成植物人也不是沒有可能。參與治療的那幾位專家說,最起碼三個月內根本不可能恢復正常的神志思維,開口說話那更是別想了。這樣,專案組好不容易查摸到的一條可能有價值的線索就暫時斷掉了。

10月17日上午,專案組舉行案情分析會,對下一步棋應該怎麼走展開了討論,最後取得一致意見:之前對朱傳瑞一反常態主動提出代替趙嬋娟值班這一舉動產生懷疑,進而對其進行調查的決定應該是沒錯的,現在朱傳瑞發生了意外,導致對他的直接調查無法進行下去,那麼可以採取迂迴的方式,對朱傳瑞本人的歷史、家庭情況、社會關係和其在醫院的表現予以調查。當天下午,專案組全體出動,啟動了對朱傳瑞的全方位調查。

朱傳瑞的檔案顯示,他早在上中學時就參加了“三青團”,還是中學的團部委員之一;上青島醫科大學時,在大一的時候加入了國民黨,大二時出面發起組織了“風花雪月讀書會”——該會被當時的中共青島地下黨定性為國民黨反動派外圍特務組織。大學畢業後,朱傳瑞進入市立醫院工作,在其自己填寫的履歷中寫著:“脫離國民黨,從此再未跟國民黨分子有過接觸。”

根據新中國成立伊始各地軍管會的規定,朱傳瑞應當去軍管會登記自己那段跟國民黨有聯繫的歷史。軍管會公安處(與公安局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會把登記材料建立一份單獨的檔案,之後,凡是在處理其他案子時涉及此人的,就會把相關材料謄抄一份放入其檔案袋,以便以後需要時查閱。因此,市公安局應該有一份朱傳瑞的檔案。專案組特地去市局檔案室調取了這份檔案,未發現朱傳瑞有其他異常情況。

朱傳瑞的社會關係原本應該是比較複雜的,因為他的老爸曾經出錢捐過清朝的五品官,後來人補為正式官員,在廣東那邊做過知府。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朱老爺子是自己掏錢買的官帽,自然要考慮收回投資並且穩賺一票。據說朱老爺子卸任回鄉時,貴重細軟裝了十七八車,外加五房太太。五房太太都有生育,所以朱傳瑞的兄弟姐妹特多。不過,和舊時同類大家庭一樣,待到老爺子伸腿走人,就樹倒猢猻散了,大家奪得若干財產後各奔東西,大多老死不相往來。所以,此刻偵查員能夠調查的也不過是與其還保持著來往的三個同胞兄妹。據他們說,朱傳瑞在大學畢業後確實不再涉足政治,一心做他的內科醫生,這與其曾經被國民黨特務揍了一頓是有關係的。

朱傳瑞捱揍是為了一個名叫陶錦蘭的女性。陶錦蘭是市立醫院的護士,蘇州人氏,長相俊美,說話聲音甜糯。朱傳瑞在畢業前來市立醫院實習期間,跟陶戀上了。這使旁人感到吃驚不小。因為以兩人的相貌,陶錦蘭肯定是看不上朱傳瑞的,而後者這時也早已沒了昔日的富貴榮華,不過比一般人家好一些,屬於中等偏上。陶也並非平民家庭出身,她的老爸是米行老闆,她是獨生女。而且,陶錦蘭在認識朱傳瑞之前是有對象的。對象名叫譚相,與朱傳瑞同歲,也是青島醫科大學畢業生,不過他讀的是藥學專科,所以學了一年就來市立醫院工作了。陶錦蘭跟朱傳瑞接觸兩三個月後,就毅然決定與譚相分手轉而投入朱傳瑞的懷抱。

陶錦蘭的決定,譚相坦然接受了。他說他和朱傳瑞既是同學又是摯友,還一起創建了“風花雪月讀書會”,現在既然陶錦蘭願意跟朱傳瑞好,那就認命吧。可是,譚相的哥哥譚鎮卻惱火了。譚鎮是國民黨“中統”青島站的一個什麼組長,在當時乃是一個惹不起的人物。朱傳瑞於是收到了一封信箋上印著“中統”字樣的警告信,讓其立刻停止與陶錦蘭的交往,否則要他好看。朱傳瑞其時既是國民黨員,又是“風花雪月讀書會”的組織者,跟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打得火熱,自我感覺甚好,哪裡把這封信放在眼裡?根本不答理。於是,三天之後的一個夜晚,他在和陶錦蘭看了場電影把陶送回家後自己步行回家的途中,被人打了個鼻青臉腫,還斷了兩根肋骨。

朱傳瑞咽不下這口氣,立刻向警察局報案,又向市黨部告狀,出示警告信,指明此次遇襲顯系譚鎮指使,要求組織為其做主。警察局、市黨部初時都說得好好的,說一定立刻立案偵緝,抓獲兇手,繩之以法。可是,之後就沒有下文了。朱傳瑞反覆催促,最後市黨部方面反倒勸他息事寧人忍下這口氣算了。朱傳瑞這才覺得國民黨這個組織是靠不住的,好在陶錦蘭倒是忠於愛情,在朱傳瑞傷好後立刻舉行訂婚儀式,當年年底正式結婚。朱傳瑞從此就不再涉足政治。譚相對於其兄策劃、指使的襲擊行動不以為然,朱傳瑞住院治療時,他數次前往探望;朱傳瑞和陶錦蘭的訂婚、結婚儀式,他都應邀參加了。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現在,整個市立醫院都知道譚相是不善交往的朱傳瑞最好的哥們兒。

當天晚上,專案組在彙總各路調查情況時,偵查員胡敬奎、小穆彙報了上述內容,當時還沒有人將當年的這一事件跟朱傳瑞眼前的遭遇聯繫起來。新的線索,是在次日上午發現的。

10月18日上午九時許,專案組十一名成員悉數來到市立醫院,除錢運聞、李朝誠之外,其餘九名偵查員分頭前往預先擬定的科室調查摸排。錢運聞、李朝誠二位也沒閒著,待在保衛科跟科長老程貌似閒聊地瞭解情況。正聊著的時候,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醫生。錢運聞一眼就認出這是前天參加救治朱傳瑞的內科老專家郝醫生,腦子裡電光石火地閃過一個念頭:他有情況要反映!

果然,郝醫生說出了連日縈繞於其心頭揮之不去的想法——朱傳瑞的高血壓症已經持續多年了,朱本人雖然是醫科大學畢業的內科醫生,可是出於對他這個留英專家的信任,一向是來找他診斷和開藥的。郝醫生相信自己對於朱傳瑞的診療是沒有問題的,他查閱了朱傳瑞的病歷記錄,發現每年的這個季節,是朱血壓最低的時候,相應的用藥量也會減少,一直要到11月中下旬入冬以後血壓才會漸漸升高。即使那天朱傳瑞在跟偵查員談話時情緒激動了些,血壓也不至於升高到腦血管迸裂的程度。因此,郝醫生懷疑其中可能另有原因,比如據說之前朱傳瑞曾服過降壓藥,不知那藥是否有問題。如果不巧正好吞了片升壓藥,那可是會送掉性命的!

郝醫生這麼一說,錢、李馬上想起那個藥劑師譚相。這人歷史上跟朱傳瑞一樣參加了國民黨,辦過“風花雪月讀書會”,兩人關係又那麼好,如果朱傳瑞是命案涉案者的話,譚相會不會是同謀?見朱傳瑞受到了懷疑正接受調查,擔心撐不住牽出同黨,於是就利用發藥的機會把朱傳瑞給打發了?

送走郝醫生後,錢運聞和李朝誠交換了意見,決定立刻調查此事。從老程那裡得知,那天奉派前往醫院西藥房給朱傳瑞取降壓藥的是保衛科內勤小曾姑娘,於是就把小曾召來,問她前天去藥房替朱傳瑞取藥是怎麼個過程。

小曾原是化驗員,其老爸是中共地下黨員,青島解放前夕給國民黨特務機關暗殺了,新中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小曾於是就作為可靠分子調到保衛科做了一名內勤。這個二十二歲的姑娘性格開朗活潑,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因此全醫院上下都很喜歡她,人際關係沒的說。她把前天去藥房取藥的經過一五一十說了一遍一

藥房屬於醫院重地,門口通常都掛著一塊牌子,上書:藥房重地,非請莫入。小曾在醫院幹了四年了,自然知曉規矩,因此即使處於如此緊急的情況下,也沒破壞這個規矩,而是站在取藥窗口排隊取藥的病人後面,對著裡面喊了一聲:“我是保衛科小曾,你們裡面誰落空的,出來一下,有事兒要說!”

說完,她就直奔藥房門口。門開了,出來的是藥劑師譚相,小曾說要取一片施必降。譚相說降壓藥不是隨便可以拿的,得憑醫生處方,你這是拿給誰吃的?小曾於是就說了朱傳瑞在保衛科接受公安人員調查時血壓升高之事。譚相聽了顯得非常緊張,連臉上的肌肉都瑟瑟發抖,對小曾說了句“你稍等”就返身退回藥房。片刻工夫,譚相就把藥拿給她了,於是她就趕緊往回跑,只想趕快幫朱醫生控制住血壓。

錢運聞就請老程立刻查一查西藥房的降壓藥和升壓藥的庫存。西藥房的人得迴避,因此需要請幾個醫生幫忙,錢運聞說乾脆就請剛才那個郝醫生負責吧。老程立刻照辦,當然先得報告院長,周院長立馬批准了,並且親自趕到西藥房去督陣。查下來的結果是:施必降的庫存數加上處方數的數量與賬目上的總數相符,就是說,前天小曾給朱傳瑞拿的那片藥並非施必降。再查升壓藥,按說應該是少了一片,可是查下來卻一片也不少!

難道當時小曾從譚相手裡取得的那片藥既不是施必降,也不是其他升壓藥,而是另一種什麼藥片?錢運聞、李朝誠兩人問郝醫生:“您估計還有什麼藥能夠立馬使朱傳瑞腦溢血發作?”

郝醫生說:“能夠使朱傳瑞中風的.只有升高血壓的藥。現在升壓藥沒見少,可能是發藥的人做了手腳,把按照處方發給病人的升壓藥偷偷拿了一片交給小曾姑娘了。”

—語提醒了錢、李兩人,於是,請郝醫生查前天有升壓藥的處方,同時直接找譚相談話,問他那天交給小曾的是什麼藥。譚相說的情況使錢運聞、李朝誠吃了一驚。那天雖是他接待的小曾,但那片藥卻不是他取的,而是另一個藥劑師小康取的。為什麼不是他取的呢?譚相解釋說,朱傳瑞既是他的同學,又是鐵哥們兒,冷不防聽說朱傳瑞被公安找來談話導致犯了血壓高,他就像被人往頭上砸了一錘似的一下子懵了,如果他也患有高血壓症的話,只怕當時也得立馬吞藥了。所以,他就只好讓別人給小曾拿藥了,因為小康的位置離門口最近,就隨口叫她取藥了。至於藥名,他記得自己說得清清楚楚,確實是施必降。

於是就把小康找來談話。小康的說法跟譚相倒是一致,施必降確實是她拿的。問她是從哪裡拿的,怎麼這施必降查下來的總數一片也沒少呢?小康經這一問,神色變得緊張起來,皺眉道:“哎喲!我忘記啦——糟糕!”

原來,小康是個既大大咧咧又膽小如鼠的姑娘,平時沒心沒肺,一有事兒就恨不得天塌了似的立馬鑽到桌底下去。昨天,她輪到的活兒是核對發給病人的藥,就是由其他藥劑師根據處方把藥一一取來後,集中到她那裡,由其核對是否有誤。她核對好後,把處方和藥送到每個收取處方的窗口,由別人把藥發給病人。昨天譚相讓她取一片施必降時,小康正好遇到了兩個“正好”:前面已經核對過的那批藥裡,有一張處方上正好開有二十一片施必降;幾乎是譚相吩咐她取藥的同時,正好有人喊“小康接電話”。最近小康正談戀愛,前天和男朋友見面時說過今晚去看電影的,不過由於是新進口的蘇聯片,青島還是第一輪放映,電影票不一定搞得到,男朋友讓聽他的消息。小康為此已經等候了一個上午半個下午了,這會兒的電話是不是男朋友打來的呢?她恨不得馬上知道。於是,就從已經核對過的藥裡取了一片施必降先拿給譚相,尋思接聽電話後再補上也不遲。接下來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由於男朋友已經把電影票搞到,她非常開心,回來時就把要補進二片藥的事兒給忘了。

小康所說的“糟糕”就是這個意思:少發給病人藥,和多發藥、發錯藥是一樣的,屬於藥劑師的失誤,是要受批評的。

但是,這番陳述仍然未能解決偵查員的困惑。郝醫生說得很清楚,導致朱傳瑞中風的原因只能是升壓藥。可是,小康說她拿給譚相的是施必降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問題,還得請郝醫生來解答。郝醫生說可能是小康慌忙之中把升壓藥當施必降拿了一片給譚相。這種情況,通過查處方是能查出來的。有一種叫“格萊特”的升壓藥,外形、大小、顏色跟施必降一模一樣,如果放在一起,根本就沒法分辨。

於是,立馬查閱處方。這回查起來快捷多了,就找有格萊特的。很快就查到前天下午那個時段有一個患者前往西藥房取格萊特片劑,一共開了二十一片,一日三次,一週的量。如果郝醫生的判斷準確無誤的話,那麼這個患者取回家的藥片應該只有二十片。要確認這一點,就必須迅速找到這個患者。

患者的病歷卡是交由醫院保存的,掛號處在每天上下午門診結束時前往各科室收取,拿回掛號處後按病歷卡的編號分門別類放在大立櫃的一個個格子內。患者複診時只要報出自己的病歷卡編號,就可以拿到了。如果患者忘記了編號也沒關係,報出姓名,掛號處的工作人員會從登記本上按照四角號碼翻查到編號。現在,就是通過那張處方上的姓名從掛號處登記本上查到了患者的住址,偵查員和醫院派出的工作人員一起趕去,順利找到了患者本人。一查他從醫院取來的格萊特藥片,果然少了一片,不過他自己還沒發覺。

這樣,藥劑師譚相的嫌疑被排除了,而線索也就斷了。

五、敵特密電

命案發生後的第十一天——10月19日上午,專案組借用市立醫院的一間小會議室,再次舉行案情分析會,重點討論一個問題:如果賈典珉確實是朱傳瑞所害,那麼他的作案動機是什麼。

頭一天晚上,在排除譚相的嫌疑後,專案組派出五名偵查員前往朱傳瑞的住所搜查並詢問其家屬關於朱傳瑞的一些情況。這項工作進行了將近兩個小時,可顯然是徒勞之舉,無論是搜查還是詢問家屬,都無甚發現。

賈典珉是山東諸城人氏,雖說諸城與青島兩地之間不過百餘公里,可是他之前從未來過青島,這次途經青島停留一下屬於首次踏上這塊土地。在青島,他只認識一個人——他的姑夫柏新仁。因此,朱傳瑞肯定不認識賈典珉。一個人要對另一個從來沒有見過面也沒聽說過的陌生人下手,並奪其性命,那肯定是需要一個動機的。可是,此刻專案組諸君議來議去卻怎麼也找不到他要謀害賈典珉的動機。

議了一陣,沒有結果。錢運聞跟李朝誠悄聲交換了一下意見,說要不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討論另—個動機——朱傳瑞一反常態主動替趙嬋娟代班的動機。這個動機找到了,也許對於前—個動機問題是一個詮釋。這時有人提議,是不是把醫院保衛科長老程請來一起討論這個問題,人家是醫院的人,熟悉情況,沒準兒三言兩語就解決問題了。錢運聞說這樣也好;乾脆把保衛科的同志都請過來吧,大家一起座談討論。

市立醫院保衛科一共也就四個人,除了科長老程、內勤小曾,還有兩個科員小姜、小顏。當下,四個人接到電話後,放下手頭的工作都來到會議室。專案組向他們介紹了要討論的問題,老程提出一個觀點,說可能是朱傳瑞看上了趙嬋娟,意欲對其圖謀不軌。幾個偵查員聽了,都臉露疑色,說這可能嗎?不是說朱傳瑞是一個生活作風很嚴肅的人,從來不跟女醫生女護士囉唆的嗎?老程說朱醫生給人留下的這方面的印象,那確實是沒有劣跡可說的,問題是這次他對趙嬋娟的做法已經顛覆了之前的“不囉嗦”,他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囉嗦”——不是言語上的“囉嗦”,而是行為上的“囉嗦”。

經老程這麼一分析,大家想想似乎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平時一直循規蹈矩的,突然間做出了一樁反常的事兒,那肯定是有特殊動機的。朱傳瑞的動機是什麼呢?大家眼前浮現出趙嬋娟那張漂亮的臉蛋,尋思難道真如老程估計的,朱傳瑞是想對趙嬋娟圖謀不軌?錢運聞於是就對偵查員小唐、胡敬奎說:“你倆是調查護士那一塊兒的,跟趙嬋娟也聊過吧?趙嬋娟和她的同事對朱傳瑞這方面作何評價?”

唐、胡說他們在調查時曾經有過關於這方面的假設,但只跟護士長說了說。因為護士長是已婚大姐,其他護士呢,要麼是大姑娘,要麼是年輕媳婦,他們都是未婚,不好意思跟人家提這方面的問題。於是護士長向包括趙嬋娟在內的年輕護士個別瞭解了一下,瞭解的結果是,誰也沒有遭遇或者聽說過朱傳瑞這方面有什麼情況。

偵查員老許在一旁自言自語:“常言道,言為心聲。如果朱傳瑞有這方面的念頭,應該是會有所表現的。”

邢端陽接口道:“對啊!即使口頭上不說,沒準兒用筆頭來表示呢?比如沒事時隨便抓張白紙在上面劃拉些什麼之類的。”

一語提醒了保衛科內勤小曾,她遲疑地說:“我想起一件事,不知……”

小曾說的是她以前偶然目睹的一幕。那時她還是化驗員,朱傳瑞想知道他診治的—個病人的血液化驗數據,往化驗室打了兩次電話催問。化驗結果出來後,小曾正好要去財務科報銷發票,就順便把化驗單給朱傳瑞送去。當時快中午了,正是住院醫生比較空閒的時候,朱傳瑞正伏在寫字檯上在一個硬皮本子上寫著什麼。小曾眼尖,老遠就看見那本子上每隔數行就空一行,下一行則是中間有間隔的寥寥幾個字。她是每天記日記的,當下一看這個格式馬上斷定朱醫生也是在寫日記。當時,朱傳瑞見她進去,就把本子放進抽斗裡,隨手鎖上。現在,小曾回想起那一段,覺得有必要說一說。

小曾提供的情況引起了大家的重視,想起之前只搜查了朱傳瑞的住所,沒查看他的辦公桌,於是就決定派人去看一下。查看的結果,果然在抽斗裡發現了日記本。拿到會議室後,大家都圍過來急著想翻閱。那時辦案還沒有明確要注意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甚至連“隱私權”這個詞也還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是,大學學歷的專案組組長錢運聞卻是有這個意識的,說這個本子交給老李吧,請老李先看著,如果有什麼發現,大家再傳閱相關文字,然後討論。

這樣,副組長,軍方代表李朝誠中午就沒休息,待在保衛科的—個空屋裡查看朱傳瑞的日記。下午兩點,大家重新聚到一起開會時,日記本已經由李朝誠轉交給了錢運聞。錢運聞把日記本放在桌上,說關於朱傳瑞對趙嬋娟的動機,這個本子中夾了紙條的頁碼上有明確表露,大家可以傳閱一下。

眾偵查員輪流翻閱後,意識到朱傳瑞的疑點基本可以排除了。朱傳瑞果然覬覦著漂亮的趙嬋娟。早在一年之前,他就已經在日記中表露了內心的想法,只是缺乏向趙嬋娟展開攻勢的勇氣。10月初,趙嬋娟的幼子患病後,他認為機會來了,就策劃夜班時“做好人”,讓趙嬋娟去兒科探視兒子,以博取她的好感。這,就是朱傳瑞一反常態對待趙嬋娟的動機。

至此,專案組認為朱傳瑞與賈典珉的被害應該是沒有關係的,決定放棄對其的調查,實際上也是放棄了對市立醫院這邊的調查。

專案組撤回駐地小洋樓,繼續開會研究偵查路數。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試著猜測案犯謀害賈典珉的原因。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於是就把話題集中到了這上面。這就是分析作案動機了。一般說來,謀殺案的動機,大抵離不開仇殺、情殺、財殺,以及政治謀殺。偵查員針對被害人的情況逐一進行分析——

仇殺的可能性沒有。因為據死者父母介紹,賈典珉在諸城老家生活到1944年十九歲時離開,一向安分守己,從來不跟別人鬥嘴吵架,更別說結下什麼需要用謀取性命了結的怨仇了;而其父母長輩也是安分小商人,一輩子沒離開過家鄉,向來不得罪人,因此,不存在把長輩的仇放到小輩身上來報復的可能。賈典珉參軍後,在部隊從事的是情報分析工作,並不是那種需要深入敵後出生入死刀尖上舔血的營生,所以也不可能跟敵方結下樑子,弄得人家要如同武俠小說裡的仇家那樣進行追殺。

再說情殺。賈典珉這輩子還沒接觸過愛情,從未跟任何一位女性有過單獨接觸,同樣也沒跟哪個男性爭奪過對象。因此這種情況也輪不到他頭上。

然後是財殺。部隊實行的是供給制,像賈典珉這樣的副營職軍官,每月發給的零花錢跟普通戰士相差無幾,向無積蓄,連舊懷錶都沒一塊。回鄉探親,身上只帶了部隊發給的往返路費,而這點兒路費在其死後一分沒少地在衣袋裡放著。如果說案犯想通過殺人劫財來致富,那麼他絕不會盯上賈典珉這麼一個作案對象。而且,賈典珉死後,他那支壓滿了子彈的左輪手槍還好好地壓在枕頭下面,其餘子彈也一發不少地放在旅行包裡。因此,殺人搶槍的推測也不成立。

上述幾種作案動機都給排除了,剩下的就只有往政治謀殺上去考慮了。鑑於死者的特殊身份,與政治謀殺倒是沾得上邊的。這樣一梳理,這起謀殺案似乎就跟敵特分子有關了。專案組於是決定,對之前已經排出的所有有條件作案的人員進行政治歷史方面的外圍調查。

這種調查進行到第二天時,由市公安局社會處偵查到的一個隋況證實了專案組關於賈典珉之死可能系政治謀殺的估斷一

賈典珉被害後的次日,10月10日凌晨兩點二十六分,市局社會處無線電偵測室的技偵人員在夜間例行偵測時,發現市北區有敵特無線電臺拍發密碼電報。偵測室截獲了這條電報,卻無法破譯該電報的內容。兩天後,市局把截獲的密碼電報報送山東省公安廳,請求省廳組織專家對該電報進行分析破譯。山東省公安廳的技術力量不足,也就不試了,直接指派專人把這份密碼電報送往上海,請華東軍政委員會公安部協助破譯。

華東公安部將這個任務交給上海市公安局的無線電技偵專家解決。專家經過多日辛勞,終於在10月20日成功破譯了密電。這份密電是潛伏於青島的某個特務組織向位於臺灣或者香港的特務機構發送的報告:已於昨晚(指lO月8日夜至lO月9日凌晨)成功實施前報之計劃,共軍華東軍區松江軍分區軍官賈典珉業已毒斃。

如此,這起命案的性質就清楚了,乃是一起敵特分子實施的反革命謀殺案。青島市公安局領導班子對此極為重視,當即舉行會議,要求迅速破獲案件,並對專案組進行了以下調整:原專案組成員老許、小唐、小穆三人調出專案組,由市局社會處偵查員周碓生、洪滿囤、曹秀峰三人代替;專案組組長一正二副,分別由錢運聞、李朝誠和新調入的周碓生擔任。

10月22日,調整後的專案組舉行案情分析會。眾偵查員對那條破譯的密電進行了逐字逐句的分析,認為從密電內容來看,殺害賈典珉乃是敵特分子之前就進行了策劃,並已將謀殺計劃上報臺灣特務機構的一次蓄謀命案。密電還透露出一個信息:敵特分子對被害人的姓名、身份很清楚。這兩點加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必然的可能:早在賈典珉決定探親並定下途經青島的交通路線時,敵特分子就掌握了這一信息,所以也就有了制訂謀殺計劃並上報臺灣特務機關的行動。

敵特分子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上述信息的?這就容易推斷了。根據命案發生後偵查員的調查,該信息產生於賈典珉本人,產生之後,他只通知了姑夫柏新仁,其諸城老家父母則是由柏新仁轉告的;另一同行者、戰友小黃之前並不知道賈典珉的探親計劃,直到軍分區領導9月下旬批准他的探親申請正式通知他時才告知,賈典珉這次也回鄉探親,船票已經預訂了,兩人一路同行。因此,敵特分子的信息來源只能是柏新仁。

回過頭來再分析有機會對賈典珉下毒的人員,除了市立醫院方面的醫務人員,最方便的就是死者的姑夫柏新仁了。於是,這個紗廠老闆頓時就顯得疑點重重了!專案組於是決定,通過外圍調查弄清柏新仁的歷史情況。

六、緊鑼密鼓的調查

柏新仁的歷史情況還真有些複雜。他是青島人氏,早年去省城讀書,初中畢業後適逢時任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路軍總指揮韓復榘招收文職人員,於是就去報考,筆試面試都順利通過了,最後還有韓復榘本人的親自考核。韓復榘是一個比較有趣的人,他經常不按規矩出牌,比如他的親自考核就沒有預定的科目,有時讓寫一篇文章,有時是用毛筆寫幾個大字.有時是請吃飯,有時則讓應試者同車外出,途中突然把帽子扔掉命其下去撿,等等,看似隨心所欲,實則藏有深意。柏新仁遇上的正是同車外出讓跳車去取帽子這個科目,遭到了他的拒絕。韓復榘很奇怪,問柏新仁為何不去撿,是不是生怕從行駛的車上跳下去摔傷了。柏新仁答稱:“這車上除了司機就是您韓主席了,我如若離開,如果有刺客乘機行刺,那怎麼辦?”

韓復榘以為是膽小的託詞,沉臉喝道:“囉唆!現在本主席命令你馬上跳下去!”

話音未落,柏新仁人已離車,恰如一顆急射出去的彈丸。韓復榘回頭看時,柏新仁已穩穩落地,站在那裡朝他揮手致意。韓復榘於是知曉原來這個文職考生竟然還是習武的,當下拍板錄取,不過不去省政府做文職了,而是分派到第一路軍司令部擔任警衛參謀——當時的說法是副官。就這樣,柏新仁開始了他的軍人生涯,直到抗戰爆發後因遭遇車禍負傷,才離開部隊返回青島。當時韓復榘尚未被蔣介石槍決,批給他一些錢,以及給其老友龍回淵的一封推薦信。龍回淵是青島“德髮紗廠”的老闆,根據韓復榘的關照給柏新仁安排了一個庶務科長(就是如今的辦公室主任)的職務。柏新仁頗有能力,一應事務處理得讓龍回淵深感滿意。龍早年喪妻,無子女,單身一人過日子,於是就把柏新仁收為義子。1940年龍回淵替柏新仁張羅著娶妻——就是賈典珉的姑姑。次年,龍回淵病歿,死前留下遺囑,紗廠由柏新仁繼承。柏新仁繼承紗廠後,把廠名改為“東昇”,這是其義父龍回淵的字。

柏新仁生性豪爽,頗講江湖義氣,他自回到青島後,結交甚廣,三教九流都有結拜弟兄,不但漢奸,就是日本人也有交為朋友甚至拜盟的;至於國民黨“軍統”、“中統”在青島的地下人員中,原本就有他當年在韓復榘麾下時的同僚、部下之類,自然也仍是好朋友;中共地下黨方面,他也有說得上話的人,相幫做過一些比較難辦的事兒;至於社會上的地痞流氓、青幫、“一貫道”之類,更是稱兄道弟,不分彼此。不過,柏新仁跟多方面的交往一律都保持著底線,吃吃喝喝做做生意可以,傷天害理的惡事他卻從不沾邊。因此,無論在最先的國民黨,後來的日偽,抗戰勝利後又回到國民黨統治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哪一方都沒為難過他。

專案組分析研究了柏新仁的歷史情況,認為從其二十餘年來特別是青島解放前一兩年的社會交往情況來看,不能排除其跟國民黨特務組織有勾結甚至直接參加了特務組織的可能。

那麼,往下怎麼辦?鑑於這個案子實際上已經由市局直接抓的現狀,專案組方面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沒有決定權。於是,錢運聞、李朝誠和周碓生三人決定把兩個處置方案上報市局:一個是立刻拘捕柏新仁,通過訊問查明命案真相以及潛伏的敵特分子的情況,然後將其一網打盡;另一個方案是暫不驚動對方,對柏新仁實行秘密監視,待摸清與其聯繫的敵特同黨後,再一舉收網。

10月25日,市局向專案組下達命令,按照第二個方案辦,要求迅速查明與柏新仁有牽連的所有犯罪嫌疑人,不能在收網之前驚動目標。鑑於柏新仁在之前的調查中已經跟專案組除周碓生、洪滿囤、曹秀峰三位以外的其他偵查員都打過照面有過接觸,這些偵查員不便執行秘密監視使命,故市局另外從各分局抽調八名偵查員增援專案組,與周碓生、洪滿囤、曹秀峰一起執行秘密監視使命。監視這一塊兒由周碓生負責,老周當即對人員進行了分工,當天下午四時開始正式對柏新仁實施秘密監視。

與此同時,青島市公安局社會處無線電臺偵測室的技偵人員仍在繼續偵測敵特電臺的活動。10月27日凌晨兩點十七分,技偵人員偵測到市北區西側的堂邑路一帶有短暫的無線電發報機發射的電波信號,與上次截獲的那條密電的拍發手法相似,但由於發報時間短,未能截獲。根據經驗估計,這可能是潛伏敵特分子向臺灣方面表示“組織安全”的例行報告。

10月27日上午,社會處將這一情況向專案組作了通報。專案組諸君頓時一個激靈:堂邑路!柏新仁的“東昇紗廠”不是就在那條路上嗎?難道發報的特務就是柏新仁?於是,當即通知在市北區秘密駐地的監視負責人周碓生把柏新仁昨晚的行蹤情況報來。

周碓生送來的監視報告顯示:昨晚六時十一分,柏新仁乘坐由其司機董百步駕駛的私家車離開其經營的“東昇紗廠”,同行的有紗廠的庶務科長唐芝豪。他們先去了柏新仁位於市南區太平角帽兒坊的宅第,停留大約二十分鐘後,一起坐車前往臺西區鄆城路“祥福貴飯莊”赴宴。偵查員打聽到,這頓飯局做東的是紡織公會副會長霍耀翮,出席的一共有五位客人,除了柏新仁、唐芝豪外,另外兩位也是經營紡織業的老闆。飯局結束時是八點五十分,柏新仁的私家車上搭乘了唐芝豪和霍耀翮。柏新仁先把霍耀翮送回家,再前往紗廠,讓住在廠裡的唐芝豪下車,最後才由司機送他回家。柏新仁於九點五十三分抵家,下車後,董百步把車開走了。從柏家窗口透出的燈光判斷,柏新仁回家後大約四十分鐘就熄燈休息了。今天上午七時,董百步把小車開到老闆宅第,先把其兩個正在上中學的兒子送往學校,返回後載了柏新仁前往紗廠。

偵查員於是就有點兒失望。如此看來,拍發電報的敵特分子並非柏新仁。邢端陽提出了一個問題:上次那條密電是什麼時間截獲的?那個時段柏新仁是否有人可以證明跟發報無關?

錢運聞從卷宗裡找到了社會處轉來的那條情報。那份密電是10月10日凌晨兩點二十六分截獲的,發報地點是市北區天門路附近。邢端陽的記憶力很好,馬上搖頭:“那跟柏新仁應該沒有關係,我記得柏老闆那天晚上是和我們一起下榻在小洋樓的,他跟小黃同住一窒。”

錢運聞又翻閱了工作日誌,發現邢端陽的記憶準確無誤。當時因為大家對“鬼樓”傳聞尚有疑慮,所以那天晚上是安排了專人帶著手槍守在小洋樓裡的,像部隊那樣,兩小時換一次崗。因此,柏新仁不可能睡至半夜離開小洋樓跑到市北區天門路那邊發報。這樣,發報的敵特分子就不可能是柏新仁。那麼又會是誰呢?眾偵查員對此進行了討論,一邊發言,一邊翻閱卷宗。偵查員胡敬奎在看到卷宗中的一份名單後沉思良久,他提出了一個猜測:發報的那位會不會是庶務科長唐芝豪?

這份名單上記錄著專案組在偵查命案伊始調查過的每一個曾經跟賈典珉接觸過的人員,其順序是根據接觸次數的多寡排列的。當時這樣做的理由是,對賈典珉下毒的人應該就在其抵達青島後所接觸的那些人員之中,所以有必要把他曾經接觸過的每一個人都記錄下來,然後進行排查。最先排查的幾個嫌疑人是市立醫院的醫務人員,再往下就排到了柏新仁。現在,胡敬奎提出唐芝豪也可能涉嫌,其理由是這位庶務科長昨天晚上是在“東昇紗廠”過的夜,有向特務機關拍發平安電報的可能;此外,他與賈典珉的接觸次數與柏新仁一樣多,雖然他沒作為陪客參加在“大富豪”舉行的接風宴,可是他在lO月8日代表東道主陪同賈典珉和小黃遊覽了幾個景點,因此,他同樣有機會對賈典珉下毒。於是,專案組就決定查查這個庶務科長的情況。查下來的情況讓大家吃了一驚---

唐芝豪,三十三歲,青島人氏,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原是上海郵電局電報房的調試工程師。1947年回家探親時,正遇青島市郵電局急需無線電技術人才的當兒,郵電局頭頭兒親自前往其府上拜訪,勸其留在青島工作,為家鄉父老服務;當然,還開出了比上海優厚的條件。唐芝豪初時不肯,最後經不住人家的反覆勸說,終於點了頭。這樣,他就成為青島市郵電局的一名骨幹。這樣—位技術人才,按說人民政府接管郵電局後應該重用,為何他離開了郵電局到私營工廠幹起了庶務工作呢?

原來,唐芝豪早在大學讀書時就參加了國民黨,到青島後還加盟“一貫道”,社會關係也比較雜。新政權對於把這樣的人留在郵電局調試設備的崗位上是難以放心的。接管郵電局的軍代表經過研究,作出了決定:可以留用,但必須調離原崗位。這種考慮是留有後手的,如果日後遇到設備故障其他人無法解決,唐芝豪還在本局,可以請他予以指點。哪知,唐芝豪聽了這個決定後,連聲“拜拜”也不說立馬走人。唐芝豪在社會上還是頗有幾個朋友的,其中一位正是“東昇紗廠”老闆柏新仁的好友,於是就向柏新仁推薦。那時—個初中畢業生就有資格稱為知識分子了,更何況是名牌大學畢業。柏新仁聽說了唐芝豪的情況後,自然求之不得,極表歡迎。於是,唐芝豪就成了紗廠的庶務科長,被柏新仁視為親信。

不過,如果從人生幸福綜合指數來看,其實唐芝豪在這樁由滬至魯的跳槽行動中並非贏家。他在上海早已結婚成家,妻子是上海灘一箇中等資本家的千金,也是大學畢業,學醫的,是當時醫院中為數不多的女醫生之一,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唐芝豪決定調到青島,遭到了醫生太太的強烈反對,其孃家人也頗有異議。兩口子幾番交流無法達成諒解,妻子甩出了一張王牌——離婚!唐芝豪到這當口兒,好比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山東人性格又直,還有些許大男子主義,當下就說離婚就離婚吧。原想帶著一對兒子回老家,待兒子長大些了,自己再娶一門親也不遲,哪知老婆比他厲害,根本不考慮讓他把兒子帶回山東。寧波籍的資本家老丈人發揮了浙江人工於心計的特長,策劃全家給年方六歲、四歲的兩個外孫做思想工作,自然摻和了一些“你爸不要你們了,要把你們騙到山東去賣掉”之類的不實之詞,給兩個小男孩兒洗腦。然後就上法院吧,結果可想而知,唐芝豪回到了青島,得到了一套住房和比他在上海時高百分之二十的薪金,卻失去了老婆和兒子。

唐芝豪在郵電局工作時,每天回家,獨自住在郵電局分給他的那套房子裡。新中國成立後,他離開郵電局到了“東昇紗廠”。頭天上班,柏新仁將其帶到紗廠後院,這裡有一幢小巧玲瓏的小洋房。柏新仁介紹說,這就是自己當初從韓復榘的部隊回到青島進紗廠當庶務科長時的辦公室兼宿舍,之後換了兩茬庶務科長,都是住在這裡的。這次為迎接你,已經重新裝修過了,以後你就在這裡辦公吧,不想回家時也可以待在這裡,伙食由廠裡的小夥房免費提供。

這樣,唐芝豪就有了兩個住處,或廠或家輪流居住。唐芝豪是交通大學機電專業的高才生,精通無線電和機械,柏新仁曾對人說過其駕駛汽車的技術甚至超過他的私家車司機董百步,所以,有時柏新仁就讓唐芝豪開車與他一起出去應酬。

10月29日晚,負責調查的那幾個偵查員把唐芝豪的上述情況向專案組領導作了彙報。錢運聞聽後馬上發問:“郵電局送給唐芝豪的那處住房位於青島哪個區?哪條路?”

偵查員翻閱工作手冊:“市北區天門路龍尾巴衚衕11號。,我們前往實地查看過,是一套獨立的中式平房,一共有三間正房,前後有小院,後院有一間廚房。”

錢運聞說:“10月10日凌晨向臺灣特務機關報告殺害賈典珉的那封密電,不就是從天門路一帶發出的嗎?那天晚上,唐芝豪是住在紗廠還是天門路的家裡?還有,10月27日凌晨偵測到無線電信號的市北區堂邑路一帶,那裡正是‘東昇紗廠’所在地。之前那天晚上,不是柏新仁把唐芝豪送到廠裡的嗎?那麼唐芝豪到底有沒有住在廠裡?這兩個情況,都需要立刻查明。”

10月30日,偵查員劉慕雙、胡敬奎、小吳三人悄然通過市北區工會約請“東昇紗廠”工會主席張有任,請他在不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協助調查兩個問題:10月9日晚唐芝豪是否住在廠裡,晚上是否外出過;10月26日晚,唐芝豪是否住在廠裡。

張有任接受任務後,悄然向紗廠門衛室查閱了夜間值班記錄,又以瞭解伙食情況為名,向食堂調閱了當月的公費伙食開支賬目。唐芝豪某天是否住在廠裡,門衛室是沒有登記的,人事科也不予記載,因為按照廠裡的規定,他即使住在廠裡而且是為忙廠裡的事兒,也不發給加班費。但是,他如果住在廠裡,食堂的小夥房是要為其提供夜宵的,這也是老闆的規定;而提供夜宵,那就要記賬,這是開支,否則月底就無法軋平當月賬目了。至於向門衛室調閱夜間值班記錄,則是為了查明如果10月9日晚唐芝豪住在廠裡,那麼到10日凌晨期間他是否外出過。那個時段工廠的大門已經關閉,有人要外出的話得請門衛開門,而門衛是要對何人何時外出、何時返回等情況在值班記錄本上登記的。

調查結果是:10月9日晚唐芝豪住在廠裡,10日凌晨一時四十五分,他駕駛著柏新仁的那輛轎車離廠外出,當晚未曾返回;10月26日晚上,唐芝豪住在廠裡。

這個結果反饋到專案組後,大家認為唐芝豪有重大作案嫌疑。專案組長錢運聞正想跟副組長、軍方代表李朝誠商量是否應該把唐芝豪也作為監視對象時,李朝誠正好來了。

李朝誠的到來,竟然推翻了專案組對唐芝豪的懷疑!

七、一網打盡

李朝誠和陸惕墨兩人作為軍方的代表來青島調查命案,最關心的問題自然是賈典珉是被誰殺害的,為什麼會被殺害。他們在這個案子裡的主要工作就是調查兇手,要帶給部隊一個圓滿的結果。因此,李朝誠聽取了偵查員關於唐芝豪的情況彙報後,認為還是應該圍繞著殺人這件事來調查。於是他再次梳理了業已掌握的材料,發現了—個之前整個專案組中誰也沒有想到的情況——

從截獲的敵特10月10日凌晨的那條密電來看,敵特分子謀害賈典珉是有預謀的,而賈典珉其人並無必須要被殺害的特別指向,那說明敵特分子對賈典珉的謀害不過是敵我陣營之間一種純粹的“消滅對方個體力量”的鬥爭。那麼,這種被選定為被害對象的目標,在某種前提條件下帶有一定的隨機性。這種前提條件,可能是敵特分子出於作案之後的安全性的考慮,就是說,在作案之後只要能夠輕易逃脫追查,他們可以選擇賈典珉作為殺害對象,同樣也可以選擇另—個類似賈典珉的目標作為殺害對象。於是,問題就出現了:既然如此,敵特分子為什麼要對賈典珉下手而不殺與其條件相同的另一軍官小黃呢?或者說為什麼不乾脆連小黃一起殺了呢?多殺—個小黃豈不更加體現了“消滅對方個體力量”的宗旨嗎?

李朝誠於是就梳理之前專案組獲得的材料,查看敵特分子如果要把小黃一起謀殺是否有作案條件。因為已經初步確認兇手是通過在飲食中下毒作案的,所以不看其他,單看那些曾與賈典珉和小黃一起吃喝的人。前面說過,那是已經排列出了一份名單的,李朝誠排查下來,發現恰恰是這個被專案組特別懷疑的唐芝豪,竟是其中最無謀殺作案可能的一位。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賈典珉和小黃兩人抵達青島後,扣除賈典珉住院的那兩天不算,賈典珉只單獨接受過一次宴請,那就是10月5日中午柏新仁為其在“大富豪飯店”設接風宴的那一次,當時小黃被老首長拉去部隊駐地做客了。賈典珉10月7日下午出院後,從當天的晚餐到次日的三餐,他和小黃一直都是同飲同食的,可是,被害的卻只是賈典珉一人。那說明賈典珉的飲食中被下毒的時候,小黃並不在場,否則只怕小黃也難逃一死。這樣,案犯作案的時間就清楚了,就是lO月5日中午在“大富豪飯店”對賈典珉下的手。而唐芝豪恰恰沒有參加那次宴請,因此,李朝誠認為此人並非殺人兇手。至於是不是敵特分子,是不是那個拍發密電的敵特報務員,那就另當別論了(後來查明,唐芝豪10月10日凌晨駕車離廠是去會女友了)。

李朝誠把自己的想法對錢運聞一說,錢運聞深以為然,說看來還是先把唐芝豪往旁邊放一放,按你這個思路去考慮誰是兇手這個問題吧。

兩人拿出那份名單,不看其他,就盯著10月5日“大富豪飯店”接風宴的出席者姓名逐個查看。那天到場的人除了賈典珉以外,還有四人:賈典珉的姑夫、東道主柏新仁,“東昇紗廠”襄理王培訓,柏新仁的表弟、船舶工程師花乃賢,以及柏新仁的司機董百步。這四人,都已經接受過專案組的調查,偵查員曾把他們的敘述互相印證過,已確認他們所說的都是事實。那麼,這四人中誰是兇手呢?結合截獲的敵特密電中透露的情況來看,兇手應當具備一個條件:提前知道賈典珉要回鄉探親、途經青島時在柏新仁處稍作逗留的情況。因為密電中稱“成功實施前報之計劃”——說明敵特分子已將兇殺計劃上報過了。按照這個條件來分析,王培訓首先可以排除,因為他之前根本不知道老闆有個小輩親戚途經青島之事,還是當天中午柏新仁邀請其去“大富豪”作陪時才知道的。第二個應該排除的是柏新仁的表弟花乃賢,這位船舶工程師之前受單位派遣前往大連出差半年,三天前方歸。他出差時是告訴了柏新仁的,回來後還沒說過。這天柏新仁的私家車載著柏新仁、賈典珉、王培訓從紗廠去飯店時,路上柏新仁正好看見表弟從一家商店出來,就把他叫上車一起去了飯店。

這樣,剩下的就只有兩位了:柏新仁和董百步。用李朝誠的新思路來推測,柏新仁似乎可以考慮暫時往旁邊放一放,因為如果他是敵特分子的話,以後還有機會與小黃和賈典珉在一起吃飯,那時一併下手也不遲。而對於董百步而言,這種機會卻是唯一的一次。那時雖說新中國成立已兩年多,勞動人民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可私營老闆頭腦裡的勞資等級觀念還是沒啥改變,司機一般是不能和老闆同桌用餐的,這天算是個例外。因為柏新仁已經作了安排,說賈典珉在青島期間,由庶務科長唐芝豪負責陪同,唐芝豪能喝酒會開車,一舉兩得,反正那時也沒有禁止酒駕之說。董百步是知道老闆的安排的,如果他要下毒的話,肯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因此,錢運聞、李朝誠認為不能排除董百步作案的嫌疑。

專案組於是決定對董百步進行外圍調查,發現這個傢伙是1948年11月從南京回到青島老家的。回青島後,由市警察局—個名叫王鳴的督察組長出面介紹給柏新仁。之前,也是王鳴出面把一輛八成新的“雪佛蘭”轎車以低於市場價將近一半的價格賣給了柏新仁,柏新仁託王鳴物色一名司機,於是,王鳴就推薦了董百步。王鳴在公安局社會處的敵特檔案中榜上有名,他名義上是警察局的督察組長,實際上是“國防部保密局”駐青島站的頭目之一,青島解放前逃往海外了。

於是,專案組就加深了對董百步的懷疑,決定悄然傳喚。11月1日晚,董百步駕車送柏新仁回家後,驅車前往自己住處的途中,被偵查員攔下。

錢運聞、李朝誠等人用尋常聊家常的態度瞭解董百步的經歷時,幾個偵查員對那輛私家車進行了檢查。原本不過是例行公事,哪知竟有意外驚喜:轎車後備廂內有一個尋常式樣的舊皮箱,打開一看,竟是一臺美國製造的無線電收發報機!

董百步正巧舌如簧地陳述著他那編造的履歷時,皮箱被拎了過來。偵查員對他說:“什麼也別說了,先交代收發報機的事兒吧。”

董百步大吃一驚似的跳起來:“什麼收發報機啊,我不知道,那都是柏先生的東西啊,我一個司機,只管開車……”

偵查員哪有心思跟他閒扯:“要麼立馬坦白交代,爭取從寬處理;要麼把箱子裡的東西去做指紋鑑定,鑑定結果你自己最清楚了!”

至此,董百步只好作了交代——

1945年,董百步考上了南京市的一傢俬立機電中專。入學伊始,學校投資人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學校關門。他在南京混了一陣,次年經人介紹考入了“軍統特訓班”,接受一年培訓後,正式成為一名特務,被派往上海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掛了個少尉軍銜,主要從事報務工作。1948年秋,已改為“國防部保密局”的“軍統”安排董百步回青島潛伏。“保密局”青島站為董的回鄉潛伏作了鋪墊,由王鳴出面先把一輛轎車低價賣給柏新仁,半月後又把剛回鄉的董百步介紹過去當了司機。

1949年4月,董百步接到通知,他被編入“國防部保密局青島市第一行動隊”,單線聯繫的上司是以“翔健海貨行”老闆身份為掩護的張彥章。張彥章請董百步吃了一頓飯,交給他一臺收發報機,讓他仍舊負責報務工作。按照規定,董百步在無特別通知的情況下,每隔半月須開通一次電臺,向臺灣報平安以及接受指令。當然,他是使用密碼操作的,拍發和收到了什麼都不清楚。為對付公安局的偵測,董百步利用駕車的方便,不時變換收發報的位置。

這樣到了1951年4月下旬,張彥章忽然召見董百步,說你前天收到的那份電報中,臺灣上峰對我們的工作深表不滿,措詞相當嚴厲,指令我們必須在年內拿出成績。沒辦法,我們只有做點兒事情出來向臺灣交差了。從現在起,全隊弟兄務必密切注意周圍適合於作為我們工作對象的目標,定期向我彙報。我聽說你跟的那個姓柏的老闆交際很廣,你得多留心他的交往,有合適的對象就告訴我。

這裡所說的“工作目標”,當初董百步向張彥章報到時就已經明瞭:凡是中共黨政軍警等任何級別的幹部、當地民主黨派中有影響的人物以及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都可作為暗殺對象。董百步於是就開始留意,不久就知曉了賈典珉秋天將回鄉探親途經青島之事。本來,他也沒打算向張彥章報告,但接著就聽說柏新仁為接待賈典珉,低價買進了冠縣路那裡的小洋樓,便尋思那是全市有名的“鬼樓”,是否可以利用來做做文章呢?於是就向張彥章報告了。

張彥章認為這個設想很好,機會也好,目標也合適,決定把賈典珉作為“工作對象”。他立刻把這個情況向臺灣報告了,獲得了上司的認同。於是,他就把暗殺使命交給董百步去執行。董百步大吃一驚,說我是報務員,怎麼幹得了這事呢?張彥章說只有你有條件執行這個使命,你不幹誰去幹?你敢抗命?

董百步無可奈何,只好接受使命。張彥章交給他毒藥,並告知使用方法。這是美國最新間諜產品,使用極其簡單,投入任何液體中都能立刻溶解,無色無味,服後當時無事,三天後才會發作,死亡時也是神不知鬼不覺的,而且死後即使解剖檢驗也找不出下毒痕跡。

10月5日,董百步開車載著柏新仁去碼頭接賈典珉,這才知道原來還有一個同行的小黃,正擔心毒藥是不是夠時,小黃被老首長扯走了,於是就伺機對賈典珉下手。有一點專案組判斷錯了,董百步其實早在把賈典珉接到紗廠給其沏茶時,就已把毒藥下在茶杯裡,親眼看著賈典珉喝下去的。

至於10月10日、27日的那兩份密電,都是董百步奉命操作,電文中說了些什麼,他一概不知。收發報機他是藏在紗廠的車庫裡的,被捕那天下午,他接到張彥章派人送來的一份密電讓他當晚拍發,所以他才把機器帶在車上,想在回家途中拍發。

訊問結束後,專案組當即出動,前往“翔健海貨行”將張彥章逮捕,搜得特工專用的鋼筆手槍、乒乓球手雷、毒藥、沾毒匕首等暗殺武器。連夜訊問張彥章,獲取口供後,於11月2日清晨將分佈於三個區的其餘五名潛伏特務一網打盡。

1952年3月4日,張彥章、董百步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其餘五名特務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及有期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