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在博樂德2018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參與競拍的有精選的三十件佛造像,其中大多數是上至宋元,下到明清的木雕佛像精品,且品相完整。

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佳士得拍賣的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而中國木雕佛像的最高成交紀錄,是曾經在佳士得拍賣過的一尊木雕觀音菩薩坐像,其高度為175釐米,雕刻於13世紀,最終落錘價格為902.5萬歐元。

木雕佛像不僅是古代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也是古代文明傳承,是結合了中國佛教的興起和木雕雕刻的高超技藝而發展起來的。

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五代~遼 彩繪木雕佛像)

中國木雕工藝的發展源遠流長。從出土文物中的木俑中,考古學家發現,早在商周到春秋戰國時代,木雕工藝中就已經嫻熟地運用到了雕花、鑲嵌、施漆等技術,這證明了木雕工藝的高水平運用遠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早。

而到了秦漢兩代,木雕工藝水平已經趨於成熟,此時誕生的施彩木雕就是個最好的證明。而兩漢之際,正是佛教正式傳入中國的年代,木雕工藝也不可避免地被應用到佛教傳播上。

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金 木雕釋迦摩尼像)

南北朝時佛教藝術隨著文化和商業的交流而愈發興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中描繪了佛教在當時之繁盛,一時無兩。其寺廟之多,香火之鼎盛,供奉的佛像數量之大,從詩句中可一窺全貌。

史書中記載南朝雕刻家戴逵於會稽用一整棵樹雕刻出一座高達一丈六尺的無量壽佛像,這應該歷史上有記載的木雕佛像先例。

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元 木雕羅漢)

唐宋時期,國力上升、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是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巔峰時代。兩朝君主大興土木,修葺寺廟,興建宮殿,在佛教藝術的宗教題材中,更滲透了現實的氣息,讓藝術變得更加有真實感。

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明 彩繪木雕獅吼觀音菩薩)

明清時期,木雕工藝使用領域大為拓展,所用的材質範圍也不斷擴大。鄭和下西洋以後,海外貿易高度發達,來自南洋的紅木傳入中土,逐慚在其他領域廣為使用,比如建築裝飾、傢俱製作和文房用具等。佛教造像也因為硬木的良好品質,在當時更加興盛起來,流傳至今的作品也更多。

這件價值902萬歐元的木雕觀音像,背後蘊含的價值遠不止這些!

(▲清 康熙 漆金木綠度母坐像)

直至近現代,雕刻佛像應用的木料材質,可查明的至少有黃楊、龍眼、黃花梨、雞刺、紫檀、沉香、檀香等。

相比其他鐵製、銅製、石制佛像,木雕佛造像因為其木材原來保存困難,故作品都具有單一性和不可複製性,存世量並不多,因而流傳千百年的木雕佛像十分珍貴難得。

這些佛像,或經自然侵蝕,氧化風化,色彩變成灰暗,水份蒸發,塑身開裂;或長期受人供奉,久歷香火薰蒸,帶有煙火、薰香氣味。

它們經歷了千百年歲月的洗禮,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鮮活的藝術活力,向後人展示著屬於千百年前的傳統文化、民族色彩與審美意識,而這些寶貴的財富,於我們依然是相通相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