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花大代價頂住貶值壓力保7,值不值?

天地網消息:中國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行動,9月再度進入消耗戰模式。市場人士指出,在貶值壓力加劇時,死守7(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這個匯率整數關口,可能得不償失。

9月,中國人民銀行外匯佔款環比下降1194億元,外匯儲備下降227億美元。這顯示去年中退出常態干預後,隨人民幣跌勢加劇迫近7元大關,中國央行或已重新入市支撐匯率,以維持市場穩定。中國央行上一次千億人民幣規模的月度外匯佔款變動,還是在2017年1月。

頂住貶值壓力 

或消耗更多外儲

這也意味著9月的人民幣匯率,已經體現外儲的支撐因素,央行穩定匯率的成本正在提升。進入10月後,包括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不減、美元指數重新反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下滑,A股市場大幅下挫等,匯率要在6.90至6.94之間保持穩定更加不易。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與其為保7大量消耗寶貴的外儲,掣肘中國國內貨幣政策,不如順其自然,允許市場表達對匯率的看法;在破7釋放短期悲觀情緒後,再尋求穩定市場信心。

ING經濟學家彭藹嬈說:“守7又能守多久呢?放手就好,跌向下一個均衡水平的路上掌握一下節奏就行。”眼下在市場幾乎都認為人民幣會跌過7元的情況下,監管層也沒有必要再為這個關口擔心。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昨天調降0.15%至6.9338元,該價位明顯強於市場預期的6.9377元。以彭博調查樣本的標準差作為衡量標準,官方價格的偏強水平創9月7日以來最大,這或體現今天官方中間價逆週期因子的使用強度要超過通常水平。日內多數時間人民幣持穩於6.94元附近,交易員稱市場整體偏向購匯,看到有至少一家中資大行持續報價賣出美元,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令人民幣難以進一步下跌。

如果基本面繼續轉差,人民幣頂住貶值壓力保7的代價可能不菲。一方面,價格無法有效出清市場需求,只能用寶貴的外儲資產來補貼愈加恐慌的購匯需求;另一方面,干預將導致外匯佔款減少,對中國國內流動性產生緊縮效應,需要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進行對沖,將令政策信號更加混亂。


國際金融協會(IIF)首席經濟學家布魯克斯(Robin Brooks)等經濟學家上週在一份報告中說,保7對於中國放棄盯住美元而言是一個退步。“延遲或阻止(破7)這樣的動向,風險在於導致市場對於這個數字更加念念不忘,那一刻最終來臨之時資本外逃的可能性就會加大。”

2015年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中國央行採取包括大量動用外儲在內的方式穩定價格,成功將人民幣匯率保持在7以內。中國外儲於2014年中觸及3.99萬億美元高位後一路下降,2017年1月小幅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後站穩反彈,9月末時報3.087萬億美元。

本月以來,中國官方媒體接連發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前委員餘永定的採訪文章,試圖淡化破7風險對市場的心理影響。上週五《證券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對於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應該更多一份淡定,不要過多糾結於某一點位,並重申劉世錦的話:“無論是‘破7論’還是‘保7論’,都忽略了均衡是動態的,這一點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