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鳥之道,為人之道

小時候喜歡養鳥,常常把捉到的小八哥小麻雀之類,裝在硬紙匣裡,一日三餐,連睡覺都叨唸著,餵養可謂細心之至了。遺憾的是,小鳥並不領情,總活不了幾天。有的大人就告訴我說:“這樣養鳥怎麼行?得找個籠子來。”

話是這麼說,實際上,我始終也沒有弄到過鳥籠。到後來長大了,忙於別的事務,連養鳥的興趣都沒有了。只是在天氣晴朗、心情舒暢時,沿著綠色的林蔭道散步,看到小鳥兒在樹枝間飛來跳去,嘰嘰啾啾的,偶然心裡才會一動,想捉幾隻來養養,也不過想想罷了。

去年到上海去,住在姑父家。老人家離休了,閒著無聊, 便擺弄起鳥兒來,花了高價買來對嫩黃色的芙蓉鳥,養在金絲竹籠裡。一逗,就嘰哩啾溜,唱得婉轉動聽。看著小鳥活潑愉快,我想起小時養鳥不得其道,總是養不活的事來,便十分佩服他的養鳥技術。談起來,老人家興致勃勃,告訴我許多上海人的養鳥方法,並勸我:“福建山區鳥兒多,多養些,有意思。 ”

養鳥之道,為人之道

於是我又起了養鳥的念頭。回閩後, 立即在竹器店定做了幾隻鳥籠,又跑到相識的養鳥愛好者那裡,分了幾頭小鳥來養著。從此一有空暇,便照姑父教的辦法,精心餵養,仔細調弄,果然只只鳥都活潑健壯,鳴聲悠揚。看它們跳躍歌唱,增添了許多樂趣。

然而,時間稍久, 又養出一種毛病來了。那籠裡的鳥,慢慢地性情全變了。不是呆頭呆腦, 就是亂撞亂叫。碰到門前大樹上飛來別的野鳥時,竟有不顧一切,猛衝籠子喳喳驚呼的。無論怎樣費盡心機侍候,也沒有用,總是不通人意。看到鳥兒這樣,自己自然也悶悶不樂,全無興趣了。

前不久,夜讀板橋家書, 見其一書中談及養鳥之道雲:“欲養鳥莫如多種樹”,若能“使繞屋數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則“平生樂趣....斯為大快”。恍然大悟!養鳥有道,其道不在籠中,在於適其天性,順其自然。如能創造出一個適合鳥類生存的環境,鳥兒自然會來聚居, 歌舞;那麼,無 論是在黎明,黃昏,也無論是當窗閒坐,郊外散步,看鳥兒在綠蔭間蹦蹦跳跳, 啁啁啾啾,其樂趣,真 不是籠羽毛可相比啊。

養鳥之道,為人之道

值此愛鳥周之際, 謹記。願一切愛鳥者徹悟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