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應該算是歷史的巧合,公元1582年,張居正去世,而日本的織田信長也在同年去世了。

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中國和日本的實際統治者,變為了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試問,如果張居正或是織田信長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人不在這一年就早早離開人世的話,那麼這場戰爭還會發生嗎?真的不知道!

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是危機四伏,北部爆發了寧夏叛亂和播州反叛,在南部邊陲又受到了緬甸的襲擾,四川還爆發了農民起義,萬曆皇帝可謂是焦頭爛額。

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公元1591年7月,北京從朝鮮國王李昖那裡得到豐臣秀吉打算入侵的消息。與此同時,明朝政府從琉球國王尚寧和赴琉球中國商人的報告中,也獲知了這一消息。甚至在日本薩摩行醫的中國人許儀也派其弟子朱均旺將豐臣秀吉準備入侵朝鮮的消息送到了福建巡撫的手中。

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但是,大明王朝不會想到,豐臣秀吉敢玩真的!無論是朝鮮,還是大明都沒有針對這樣的紅色警報進行有效的佈防。

直到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五月二十四日,遼東巡撫才將戰況上達北京,倭寇五萬多人已經先行侵入朝鮮,並且已經攻佔了朝鮮的數座城市,其餘情況還不清楚。

從這天開始,戰報如雪片般飛到了萬曆皇帝的案牘前,當明朝的官員們開始整理這些戰報後,才發現比二十年前更加兇蠻的倭寇站在了大明王朝的面前,而這批倭寇再不是散兵遊勇,而是徹徹底底的正規軍。

日本侵略軍由日本國內最精銳的部隊構成,總計十五萬人,分為九軍登陸,第一軍由小西行長率領一萬八千人;第二軍由加藤清正率領二萬二千人;第三軍由黑田長政率領一萬二千人;第四軍由島津義弘率領一萬四千五百人;第五軍由福島正則率領二萬五千人;第六軍由小早川隆景一萬五千人;第七軍由毛利輝元率領三萬人;第八軍由宇喜多秀家率領一萬一千人;第九軍由羽柴秀勝率領一萬一千人。這九人都是豐臣秀吉的親信,在日本國內都號稱名將,他們的軍隊裡都配備了大量的西洋火器。

不久,朝鮮王京失陷,國王李昖逃亡平壤,後平壤又失陷,李昖又逃往義州。朝軍守軍軍備廢弛,僅兩個月,朝鮮全境八道已失七道,僅有全羅道幸保,而能夠保全這唯一的生命線,是因為朝鮮此時有一位能征慣戰的將軍,他就是李舜臣。

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李舜臣恐怕是朝鮮唯一還在訓練軍隊的將領,他的水軍十分具有戰鬥力,而且他還花大力氣,搞了一種新式戰艦出來,這種戰艦朝鮮擁有它的完全知識產權,因為中國、日本都沒有。我們暫且把這種戰艦叫做“龜船”,這是見過它的日本人給它起的花名。

日本海軍統帥除九鬼嘉隆外,還有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脅坂安治三人,他們帶著主力海軍兩萬餘人,七百餘艘戰船傾巢而出,向朝鮮發動總攻。

日本海軍的裝備也相當不錯,戰艦高度可達三四丈,裝備大量火炮,船的外部還裝有鐵殼,一般火槍和弓箭對其毫無作用,而且船上的海員大部分當過海盜,常常在東南亞一帶搶劫,可謂“經驗豐富”。

但是,這些日本海軍看到李舜臣的龜船後,徹底絕望了。原來龜船配備有大口徑的大炮,士兵們手裡都有火槍,船頭有撞擊用得鐵刺,整個船體還都用鐵板蓋住,完全是一種大型戰略艦的形式。

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不用說戰鬥的過程了,因為海上的戰局完全一邊倒,毫無懸念。

李舜臣不僅守住了全羅道,還把船劃到了已經淪陷的釜山海域去找日軍的麻煩,結果藤堂高虎的主力艦隊被全殲,軍艦被擊沉一百餘艘,損失了幾千人,日本的大名和戰將有多人戰死,或自殺。而李舜臣由於他的戰船優勢,竟然沒有損失一人(幾個人受了點輕傷),戰績堪比當年抗倭名將戚繼光。我一直都在想,如果能讓戚繼光和李舜臣坐在一起交流一下經驗,對倭寇來個海陸並行,那著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而此時,朝鮮國內的陸軍也開始發揮了作用。由於日軍太過兇殘,所到之處,多是屠城。再懦弱的軍隊和百姓,遇到這樣的殺人魔王也會反抗,因為命只有一條,誰怕誰!玩了命的朝鮮人民爆發出了空前的戰鬥力,各地朝鮮殘軍組成了游擊隊,而老百姓自發組成了義軍對日軍展開了報復性的反擊。

光州節度使權樸帶領的游擊隊,終於取得了朝鮮陸軍的首勝,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陣斬小早川隆景的第六軍五百餘人,創造了梨峙大捷。

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八月二十日,權應銖所率領的義軍,在新寧痛擊了福島正則的大軍。從此,朝鮮人民終於認識到日本人沒什麼可怕的,黃璞、趙憲等義軍首領不僅守住了領土,還多次主動出擊收復了不少失地。永川、義城、安東、清州先後回到了朝鮮人民的懷抱。

公元1592年朝鮮抗日能堅持到明帝國大軍救援,全因一人逆天表現

但無論李舜臣再怎麼能打,朝鮮義軍再怎麼能堅持,也無法挽回朝鮮的危局,他們必須得到大明的支持,才能取得勝利。是否入朝參戰,這個難題已經擺在了萬曆皇帝面前。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