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人的出生註定就是要多姿多彩,由於每個人所擁有不同的社會經驗、閱歷、背景等,人們之間就會出現太多的不同,可能是同等的家庭出身,有人最後是高高在上的,有的到頭來卻是一場空;有的人或許短時間就可以飛黃騰達;有的人一生宏願未曾實現。就是身在同樣環境之中的人,還有不一樣的表現和下場。這其中伴隨著機遇、運氣等等一些不可遇見的因素,而通過一系列的影響之下,他們最後所能夠表現出來的就會是很大的不同。同朝為官,或許五年之後就會是上下關係,同窗讀書,到最後結局可能天南海北。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任何的朝代任何的社會當中,這樣的事實也是經常發生的,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生而為人就註定要在紅塵中修煉成長。話說這水滸傳可謂是一部英雄成長傳記,有了初出茅廬的好漢們過關斬將,最後是越戰越勇,最後的最後也都來到了人生的終點,可能有的早已去世,有的皈依佛門,有的功成名就,有的流落江湖。對於這些個江湖好漢們來說,他們的一生無疑是偉大的,無論是能夠善始善終的還有提前隕落的,對於他們為朝廷、為天下百姓所付出的全部來看,他們堪稱英雄。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在水滸傳小說當中,有這樣的兩位梁山好漢,他們就是朱仝和雷橫,這兩個曾經是宋江在鄆城縣衙裡為官的都頭。話說當時的宋江是這鄆城縣縣衙的第一押司,而他們二位則是則這縣衙的都頭,他們之間的關係既是朋友,也算是上下級的同事。當時這兩位都頭在整個的鄆城縣當中也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他們都是武將,正是有著這樣的一個角色和地位,那整個縣城就是他們兩兄弟的天下。當時這個書呆子宋江憑藉著自己的仁義,那在整個的鄆城縣也是受人尊敬和愛戴,對於那些窮苦的大眾也是多多地伸出援手,天下人稱是及時雨。正是有這樣的一個江湖的名氣,朱仝和雷橫也是相當的尊敬這位及時雨哥哥,雖說官職上都頭比押司還要高一點,但是他們二人都是認同宋江來作為他們的大哥。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話說這朱仝和雷橫在鄆城縣是無所不能的存在,大小的軍務也都是由他們兩人來打理,整個的縣城上下也都是他們兩個說了算。可是輾轉反側來到梁山之後,他們曾經的大哥是坐上了梁山的老大,他們也就順利的進入了梁山的天罡之列。對於他們的到來,宋江顯然是相當的高興,而這兩人也是屬於自己的勢力,在整個梁山當中,要想有著一個絕對的控制權,那絕對就要培養自己的勢力,當初的王倫就是榜樣,宋江當然不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對於此二人,他們雖說也有一定的能力,可是朱仝最後是排到了第十二位,這直接秒殺了好多人,其中就包括魯智深和武松。而雷橫也有一個不錯的排名,在眾多的梁山好漢中是佔據了這第二十五之位。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對於他們的排名肯定是存在的一定的爭論,這其中涉及的原因也是相當的多的,有了之前他們的那樣的一個交情,那更是不必說他們原本就是同鄉,而且作為都頭的他們來說,武藝自然也是相當的高明,如此種種的綜合體現,造就了宋江這樣的安排。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二人原本是不分上下的一個角色,在鄆城縣衙同朝為官也是一樣的職位,而他們的武藝也是相差無幾的,而當初在宋江的安排下也做了幾乎是一樣的事情。比如對於晁蓋的私放,這人情肯定是宋江的,但是他們二人為了宋江也甘願冒這樣的風險。而對於宋江曾經的出逃,他們二人也都是參與者,可以說對於宋江都是恩人,但為何他們在梁山之上的排名就會相差如此之多呢?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首先就是朱仝此人是一個相對含蓄的人物,他為何可以在梁山上一直穩坐自己的位置,這和他的隱忍低調的性格是有關係的。可以說當初宋江也是看到了朱仝這樣的一個性格,於是也就讓他來到這樣的一個位置。我們都知道在梁山的最後結局的時候,朱仝此人是得到了高官厚祿,成為了朝廷賞識的有用之才。而我們反觀雷橫,他就不如朱仝低調,正是由於這樣的一個性格的使然,雷橫在征戰方臘的時候是命喪沙場。

朱仝和雷橫都是縣衙都頭,私放晁蓋和宋江,梁山排名卻相差很遠

還有議一個就是朱仝為人做事相當的周全,而雷橫則不然。當初雷橫綁了劉唐的時候,他們正好是來到晁蓋的府上,而此人卻正是晁蓋的遠方親戚,這一來雷橫肯定是選擇放人。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雷橫竟然是收取了晁蓋的銀子。晁蓋的大名雷橫當然是聽說過的,而自己來到晁蓋的府上也是受到了相當禮遇的招待,可是雷橫卻不懂得順水推舟,對於晁蓋的銀子那是照收不誤。而我們反觀當初朱仝放走晁蓋,那對晁蓋是畢恭畢敬的,處世為人的方式雷橫差了一截,最後有這樣的一個差距完全就是自己的性格所導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