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企民企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劉鶴指出,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兩者是高度互補、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關係,未來中國經濟將沿著這個方向不斷提高,走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從傳統固化的觀念,轉向用全新的現代化產業鏈理念來認識國有和民營經濟。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其糾結於所有制的爭論,不如更多地考慮產業佈局和規模,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在基礎產業和重型製造業等領域發揮作用,民營企業越來越多地提供製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佈局上,國企多數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的大企業,在經濟穩定、技術創新、維護安全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為民企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宏觀條件;民企主要分佈在服務業、製造業等一般競爭性領域,為國企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競爭環境、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協作,二者彼此促進、相得益彰。

“國有企業多處於產業鏈上游,但是民企多數在中下游。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一個企業的規模無論有多大,它只能處於產業鏈中一個或幾個環節,不可能囊括全部的產業鏈條,因此,它必須要有其他的企業為其提供生產配套服務。”李錦說。

比如說,中車集團優化產業鏈,吸引一大批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參與到高鐵的供應體系中,5年來為民營企業創造近600億元市場空間,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行業內民營企業發展的“領頭雁”。中石油、中海油等油企擁有的供應商達數千家,涉及的行業幾十個,採購物資高達幾千種。在這些供應商中非公有制企業佔有相當的比重。

周麗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處於市場競爭中的商業類企業,應放開競爭性業務,也就是說除資本屬性不同外,其他一切完全服從市場規則。放開競爭性產業,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