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為閩北發展按下“快進鍵”

9月2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高鐵南平北站辦理客運業務旅客列車由最早的48列增至75列。目前,全市4個高速鐵路站點日均發送旅客超1.7萬人次,高峰可達3.6萬人次……乘坐高鐵已成為出行的新常態。

2015年6月28日7時許,我省首條高速鐵路——合福高鐵的首趟高鐵列車G5602次以3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從福州開向南平,我市正式迎來“高鐵時代”。這條鐵路的建成通車,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出行方式的改變,更打通了我市旅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新“脈絡”。

9月26日,在武夷山景區內,遊客閒庭信步,高鐵帶來的便利讓從安徽來的王琨夫婦擁有更多的時間細細品味武夷。“這種能夠融入當地生活的旅遊方式真的很贊。”王琨說,“早年交通不便,扣除旅途時間來一趟最多轉悠兩三天。如今旅途時間縮短,大大提升了旅遊的體驗感。”

“爬天遊、漂九曲,是以往大多數遊客對武夷山的印象。如今大安源、森林公園、桐木十八寨等景點也成為許多遊客的選擇。”在武夷山南方鐵路旅行社的曾燕輝看來,高鐵開通讓閩北的旅遊業迎來了“快進慢遊”的新業態,遊客出行由團客多逐漸向散客多傾斜,旅遊方式也由“趕景點”轉變為“享景點”。

“不好意思,我們的建盞已經被‘掃光’,正在備貨。”9月27日,建陽區水吉鎮的返鄉青年創業者林貽釗正在向一位“上門客”解釋。他告訴記者,雖是從事電商行業,卻因高鐵快速便捷,時常會有外地的顧客前來購買建盞。

“現在乘坐高鐵出門就像家門口坐公交一樣方便。”林貽釗說,也正因交通便捷,他的團隊成員幾乎是來自省內不同地區。在他看來,高鐵不僅讓“城市圈”漸漸模糊、“生活圈”越來越大,還促進了閩北一張張歷史文化名片的對外傳播,同時為各地區間的信息交流和企業投資發展帶來更多機會。

同樣是27日,在高鐵南平北站大廳內,乘客大多輕裝簡行,手持車票有序通過全自動的檢票閘機進站; 站臺上,乘客輕鬆站列在地面標識前等待上車,不時有乘客掏出手機,準備拍下列車進站的瞬間。

“高鐵為出行節省了更多時間,也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南平北站的客運值班員王淑芳不禁感慨。她是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動車”變化的見證者之一。她說,以往在火車站,客流高峰時,售票廳各售票窗口常常“大排長龍”,而在高鐵站售票廳大多數乘客則是通過自動售取票機取完就走,站臺上的乘客也由“大箱大包”擠火車變為“揹包提包”乘列車。

“客流最高峰時,我們曾經僅用3分鐘安排800多人上車。”南平北站黨支部書記丁波官自豪地說道。他說,以往在老火車站,高峰時段安排乘客上下車至少需要20分鐘。而現在僅南平北站日均客發人數就有6000人次,高峰可達上萬人次,遠遠高於原來南平站和南平南站的客發人數。

合福高鐵對閩北而言意義非凡。高鐵讓閩北交通形成新網格,也極大地縮短閩北與外界時空距離,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快捷流動,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南平注入新動能,也為閩北發展按下“快進鍵”。(閩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