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兵種應該是騎兵。騎兵不僅行動迅速,而且還可以攜帶重武器,一旦衝擊起來難以抵抗。在古代,征服世界的種族向來都是擁有騎兵部隊的,比如蒙古黃金家族的成吉思汗,就憑藉無敵的鐵騎部隊征服亞歐大陸,在平原上步兵遠遠不是騎兵的對手。不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名將,用自己的戰績改變了人們的一貫認知,他憑靠五千的步兵硬生生抗住了八萬多騎兵的衝擊,並且最後打敗了騎兵。憑藉此戰績,這位名將完全可以稱作真戰神,可惜因為某些原因,他在歷史上留下不好的名聲。

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自先秦以來,華夏中原政權立足農耕經濟,因此一直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在春秋時期,強大的秦國在征服義渠之後,也建立自己的騎兵隊伍,但依舊不是匈奴對手,就想出來修建萬里長城的辦法來抵抗。在戰國時期,趙國一度弱小,但是引進“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瞬間稱為強大國家之一。由此可見,騎兵部隊的恐怖與厲害。

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不過到了西漢年間,就出現了一位將領,他與麾下的步兵部隊改變了騎兵無敵的歷史。西漢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依仗外戚。西漢初期,基本對匈奴都是採取和親政策。但是到了漢武帝登基之後,就積極開始向匈奴動兵。因為喜歡用外戚,所以李廣利、衛青、霍去病等就比受重用。而其他一些將領則有些尷尬,儘管有本領但不太受待見,其中就有一代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李陵。

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兵攻打匈奴的右賢王。不過呢,李廣利出征途中做了一個安排,那就是讓李陵負責護送糧食。李陵自然很不滿意這個安排,就是給漢武帝上書說,我想獨自帶兵出征。漢武帝比較惜才,擔心李陵有意外,就說漢朝馬匹短缺無法撥付。李陵就說只要五千步兵,也能完成攻打任務。

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於是漢武帝就同意劃撥五千步兵給李陵,讓李陵和李廣利等兵分幾路,形成和合圍之勢。李陵於是率領五千步兵越過荒漠,一直在尋找匈奴的主力部隊。李陵已經深入匈奴領地幾百裡,但是李廣利等人卻延誤戰機,遲遲沒有發兵前進。結果李陵就遭遇匈奴的大單于和主力部隊,共計三萬多人。但是李陵沒有慫,直接五千步兵組成戰爭開打。李陵指揮步兵用盾牌做阻攔,然後用弓箭對匈奴進行打擊。這一場戰役滅了匈奴騎兵一萬多人。

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匈奴大單于命令右賢王調動六萬大軍,合計八萬大軍準備將李陵團團圍住。李陵知道自己五千步兵帶著糧草不多,遲遲見不到援軍鐵定是孤軍深入。於是李陵安排五千步兵邊打邊退,在這個過程中又斬殺匈奴一萬多騎兵。就當李陵快到撤到大漢邊境的時候,他們部隊中出現一個奸細。這個奸細秘密報告匈奴,說李陵這邊已經沒有弓箭了。

他才稱得上是戰神,五千步兵打殘8萬鐵騎,卻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於是匈奴人開始猛攻,李陵將手下還存活的士兵分成幾路突圍,而他自己留在最後掩護。後來李陵被抓住了,匈奴人很欣賞他,就把匈奴的公主嫁給他。結果漢武帝知道李陵“投敵”之後,直接將李陵一家全部處死,就連勸諫的大臣也一一處罰。唯獨李陵最可惜,明明就是大漢援軍不到被俘,不去追究主帥的職責,奮勇殺敵的卻被處理。因為漢朝儒學盛行,加上皇帝定論,所以人們最厭惡這類沒有骨氣節操的投敵行為,於是歷史記載中都是說李陵投敵,奈何一代名將就這樣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