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暴,你是選擇忍受還是反抗

每年的11月25號是“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從1993年聯合國設立這個日子以來,家暴,從未在我們的世界中消失,它一直在角落裡暗自生長,發出低鳴。


在新聞上,家暴事件屢見不鮮,從李陽家暴、董珊珊案、張默毆打女友童瑤、至上勵合成員劉洲成在妻子懷孕期間家暴…到前幾天,又一則明星家暴事件上了熱搜:演員蔣勁夫家暴日本女友。這些引起熱議的家暴新聞主角大多因公眾人物身份而備受關注,而對於水面之下的更多普通的受害者來說,她們會遭遇怎樣的命運呢?

明星是大眾的縮影與社會氛圍的表徵,如同冰山浮出海面的一角。當他們頻頻被爆出家暴時,可想而知,在沉默的大多數那裡,家暴事件的概率有多大。家暴不僅限於毆打、捆綁和殘害,還包括惡語相向、恫嚇威脅、限制自由等一系列對家庭成員或具有監護、撫養、寄養、同居關係的人員在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的傷害和摧殘。據全國婦聯統計數據,中國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每年有15.7萬婦女自殺,60%是因為家庭暴力,而40%的女性殺人案件和家庭暴力有關。

面對家暴,你是選擇忍受還是反抗

曾經的我覺得這個詞跟我是沒有關係的,這麼一個老實的人怎麼會家暴,但是這兩年來我知道我錯了,對於人體傷害的家暴更厲害的是冷暴力,每一次的交流都變成了語言攻擊,嫌棄,甚至是對自己家人的攻擊。2014年結婚,他得了肺結核,那時剛好生育的我怕他太累,影響康復,剖腹產五天的我自己抱著孩子在月子裡沒日沒夜的,家婆一次也沒搭過手,那時我就應該意識到我以後的日子不好過,可是我當時的想法太單純了,以為他會懂得體諒,懂得疼我,在未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一次都沒有參與,連陪孩子出去玩的次數一次都沒有,為了孩子我忍著,但是孩子一生病他就會說,請你把我的孩子照顧好,多麼讓人心疼的話,每一次叫他給孩子餵飯,總是說你真的很羅嗦,動不動就一直念,每一次的苦只能在家默默的躲在角落裡流淚,我怕那懂事的孩子知道,我怕我的衝動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次一次的忍讓換來的是他們一家子的得寸進尺,生病時是我家人出錢出力幫了他,失業的時候是我的家人出資幫他渡過了難關,而他家裡的人從不過問,我們沒有說什麼,只希望能一起好好的過,可到頭來就像幫了只白眼狼一樣,他說我家裡窮,我家裡人不待見他,人心......兩年的時間心靈上已經被傷的千瘡百孔,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繼續忍受這樣子的冷暴力,還是狠心離開,走了孩子怎麼辦,單親家庭會不會對他的成長有傷害,但是面對著這一家子冷冰冰的樣子,自己能忍受多久,好無助。

不管面對哪種暴力,我希望不要跟我一樣,因為你的每一次心軟就會為下一次付出更大的代價,在面對第一次家庭暴力的時候選擇報警吧,選擇立即離開過後在處理,實在無法解決立即申請離婚

面對家暴,你是選擇忍受還是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