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明武帝在荒誕中結束一生

明武宗朱厚想是明孝宗的嫡長子,生母是孝康張皇后,他十五歲即位,生性貧玩好動,坐穩龍椅後便廢除了尚接官和文書房等侍奉皇帝的內官,以減少他們對自己行動的限制。按照明朝的相制,皇帝每天都要聽經筵(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街前講席).但是明武宗總是以各種藉口逃脫,根本就 沒有聽過幾次,後來,他乾脆連早朝也不上了。諸位大臣見這位少年望帝如此息政。便輪看上奏,但是他始終聽不進去。

明武宗不但不聽朝臣的諫言,反而寵信批阿諛奉承的奸佞小人,如以劉瑾為首的“人虎”及江彬、錢寧等人。劉瑾是武宗朝的太監,他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深受武宗的信任,後來爬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劉瑾陰險狡詐,排除異己,朝中很多正直大臣都查到他的迫害。此外,他還以各種名義威脅別人向他進貢,沒有向他進獻錢財禮品的,就會立刻被他過死,朝廷中設有人不痛恨他,也沒有人不懼怕他,所以大家稱他為“立皇帝”。而稱武宗為“坐皇帝”。

功成不居——明武帝在荒誕中結束一生

後來,劉瑾失勢,明武宗開始專寵錢寧、江彬二人,江彬等人為哄武宗開心,不但為其建造“豹房”,供其淫樂,還迎合武宗好大喜功的特點,多次鼓動武宗到邊關帶兵打仗。

江彬是武宗後期最得寵的佞臣,他曾向武宗吹噓邊軍如何驍勇善戰,引誘武宗將邊軍與京軍互調,藉以鞏周自己的勢力。明朝祖制規定,邊軍、京軍不許相互調換。這是因為,如果邊軍虛弱,蒙古就會趁機人侵:如果京軍虛弱,邊軍就會成為朝廷的禍患,這是為加強皇權而制定的制度。武宗不顧朝臣的反對,打破祖制,宣佈徵調邊軍人京,設東、西官廳,由江彬、許秦統率。此外,江彬還鼓動武宗到西北地區遊幸。這對於一向以雄武自居的武宗來說,的確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他一直夢想著像太祖、成祖那樣立下萬世不拔之功。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武宗終於迎來一顯身手的機會。這一天,武宗得知蒙古小王子率領所部襲擾明朝邊境,武宗心裡暗自高興,他親自佈置軍馬,準備和小王子一決雌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應州之戰”。應州之戰進行的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趕到後,親自率領大軍組織救援,這才解了明軍之圍。武宗與蒙古軍在邊境地區進行了一百多次戰鬥,期間武宗與士兵同吃同住,還親手斬殺了一名敵人,這極大地鼓舞了明軍的士氣。最後,小王子認為此戰難以取勝,便率領蒙古軍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應州之役,武宗親自指揮佈置,戰術得當,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才能,這也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輝的時刻。

功成不居——明武帝在荒誕中結束一生

武宗在應州取得勝利之後,開始大肆炫耀一番。他此前出征的時候,是以“朱壽”的化名出現在軍中的。回到京城後,武宗宣佈封朱壽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不久,他又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內廷侍衛浩浩蕩蕩來的宣府,為朱壽營建“鎮國府”。後來,他又加封自己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自古以來,還沒有那個皇帝自降身份向自己稱臣的,武宗真是視國事和朝政為兒戲了。

功成不居——明武帝在荒誕中結束一生

武宗非常喜歡宣府的鎮國府,並稱那裡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在江彬的蠱惑下,武宗又下令大肆修繕鎮國府,還將豹房裡的珍寶、女子運到府中,大有常駐宣府的意思。武宗之所以喜歡住在鎮國府,這與他尚武、想立邊功的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宣府是北邊重要的軍鎮,也是抵禦蒙古軍隊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他十分渴望能夠在自己的一生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宣府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再也不用聽大臣們喋喋不休的勸諫。他下令禁止大臣來宣府,只有豹房的親隨可以隨便出入。在豹房和鎮國府這兩個地方,武宗為所欲為,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

正德十五年(1520年),武宗於南巡途中在清江浦(今江蘇淮安)垂釣,不小心跌入水中。雖然他被身邊的侍衛救起,但是身體每況愈下。次年,武宗病死於豹房之中,年僅三十一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