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方面的攻心戰搞得有聲有色,不但傳統的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發給路費釋放回家等政策繼續得到貫徹,而且還增加了送還傷兵的新舉措。例如,在第一階段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對一些負傷的俘虜都採取了發放路費自行回家的辦法。不要小看這一招,黃百韜兵團裡63軍、64軍都是粵軍,大部分官兵老家遠在廣東,這樣裹著繃帶拄著柺杖千里返鄉,一路上等於是在宣揚國民黨軍打了敗仗,也成了解放軍優待俘虜的活廣告,無形之中就起到了瓦解軍心、渙散鬥志的作用。
將杜聿明集團包圍在陳官莊之後,為了在戰略上配合平津戰役,對杜聿明集團採取“圍而不殲”,從12月16日起進行為期10天的戰場休整,後來又再延長了10天。在這20天裡,解放軍的政治攻勢更是進入了一個高潮,戰場喊話、廣播勸降,以及在陣地前沿設置大幅標語“優待俘虜”,“歡迎起義投誠”等。還組織投誠和被俘的國民黨軍官兵在前沿喊話,現身說法更有說服力。
傳單、宣傳品則用迫擊炮、六零炮打到國民黨軍陣地,並且在陣地前沿放置食物、香菸,讓國民黨軍官兵來拿,當然也會在這些食物旁放宣傳品。甚至把大肥豬殺好洗淨,在肚子裡放滿傳單和勸降信,送到國民黨軍陣地上。
12月8日,陳毅、粟裕、譚震林聯名給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寫勸降信,由俘虜送進包圍圈。杜聿明看了信一言不發,邱清泉看了一半就把信燒了,儘管如此,還是對他們的心理有所震動。
12月17日,毛澤東還親自為前線部隊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廣播稿,在前沿陣地反覆廣播。尤其是針對杜聿明集團補給斷絕,官兵陷入缺糧少吃的困境,解放軍還發明瞭“敲飯碗”的攻心戰,就是在開飯時,前沿陣地敲飯碗,以刺激已經飢腸轆轆的國民黨軍官兵。最具威力的是在前沿向國民黨軍官兵供應包子、燒餅,只要願意,就可以過來吃,而且吃飽了還可以回去。這對於包圍圈裡已經只能用樹葉充飢的國民黨軍來說,誘惑太大了!
開始是零星人員過來吃,後來越來越多,甚至排長連長都來了。開始吃飽了還回去,後來就乾脆不回去了。儘管國民黨軍也加強了監管,甚至除了哨兵其他槍支全部集中由軍官看管,但仍然無法阻止士兵們跑到解放軍陣地。
高級軍官也害怕真逼急了激起兵變,李彌就對部下說,“悄悄向團長、營長說明,士兵願意去共軍那裡去,就隨他去,吃飽了回來也好,不回來也好,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準帶武器過去。
”向對手提供食物,在人類戰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這種攻心戰無疑極大瓦解了國民黨軍的士氣。
解放軍還在一些便於控制的隘路,部署好封鎖火力,然後公開通報,號召包圍圈裡的難民和散兵出來。幾天之內,就有數千人跑出來,其中大部分是被裹挾的平民、學生,也有少數散兵。對於解放軍這個“網開一面”的措施,國民黨方面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減少一些吃飯的人,減輕包圍圈裡的糧食供應壓力也好。
從12月16日到1949年1月6日,杜聿明集團總共有約1.4萬人跑到解放軍陣地投誠,幾乎佔杜聿明集團總兵力的十分之一,這些人投誠之後,第一個要求就是吃頓飽飯,然後就告訴解放軍包圍圈裡的情況,其中的大部分隨即加入解放軍,調轉槍口參戰戰鬥。
對於解放軍的攻心戰,杜聿明就回憶道:“解放軍的政治攻勢,使國民黨軍內部上下狐疑,惶恐不安。”劉峙也認為解放軍的策反和陣前喊話、送飯等攻心戰“在作戰上之利益,等於無形中增加了十萬兵力”。正是由於內部的派系爭鬥,解放軍強大的政治攻勢,最終使國民黨軍的軍心動搖士氣衰敗,那麼戰敗也就不奇怪了。
閱讀更多 新東方初中數學趙老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