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世外仙境,這些山中的建築竟然這麼美!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馮路/無樣建築,松間長屋,建築,安徽齊雲山

徜徉山間,彷彿遠離塵囂、超然世外;然而若是在山中造屋蓋瓦、使人長此棲居,又彷彿只是古事中的隱者逸聞,對於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不過,建築設計師們留在那些自然之境中的山間瑰寶,使這樣的夢想得以實現。

松間獨隱者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馮路/無樣建築,松間長屋,建築,安徽齊雲山。“松間”取典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一句,有歸隱之意。

對於山中的獨居建築來說,最為重要的即是建築作為人造物與周圍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些建築物往往隱含著強烈的私密性與開放性的二元張力,這構成了獨居於人跡罕至的山林間最本質的魅力。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修建在陽臺上的浴池

這指的是,設計師為了使居住者獲得融入自然的原真性體驗,往往會模糊建築與周邊自然物(樹木、岩石等)的界限。明明是私密性極高的獨居建築,內部空間卻是向外部開放的;而這種二重性恰恰建立在山中去社會化(沒有人)的特點之上。具體體現在:居所中最具私密性,也往往是最封閉的空間,如臥室、浴池等,周圍都會採用玻璃材料;或是不加任何圍擋,完全地裸露在大自然的矚目之下。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旅客必須穿行過一個與建築一體的長廊才能進入長屋的內部

對於這間位於安徽齊雲山風景區內的單間旅館客房——“松間長屋”來說,整個建築小巧修長,其核心的亮點就在於這條進入屋內必經的長廊。長廊周圍採用空框的結構,使松林的枝椏得以“入侵”進來,充滿閒情野趣;而長廊內的穿行體驗則浸入式地暗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既是靜止的“觀”、亦是逍遙的“遊”,並且為接下來的隱居生活增添了樸素的儀式感。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Wolff Architects,賽德堡山中之宅,建築,南非

人造物與環境的關係並不僅僅在空間的意義上體現,這種探討亦存在於物質層面。不同於採取了鋼材與鮮紅的立面、強調在松林中脫縱而出的齊雲山長屋,這座位於賽德堡的山中之宅則力圖溶隱入四野的山岩。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房子由一種與周圍岩石顏色完全相同的次材料建成

建築物採用了色彩與環境相近的清水混凝土作為材料,室內裝潢也是與環境統一的暖黃色;然而這種和諧並不僅停留在美學層面上。山間的獨居生活除了一種理想中的詩情畫意以外,充滿挑戰的現實條件也必須得到正視。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建築內部採用了暖黃色作為主基調

對於這所山中之宅的設計師來說,同時面臨的還有定期的山林火災、狒狒襲擊、場地中複雜的岩石與灌木叢、夏日太陽曝曬及冬季寒風直吹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而最終呈現的出色工作則昭示著:閒適超逸的山間獨居,並非烏托邦式的理想國。

世外桃源鄉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Feldman Architecture,米爾谷小屋,建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提到山中的群體生活,就不得不提及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在微型的群居生活中,基礎設施的缺失與物質資源的適度使人們心少雜欲、安土重遷,因而能夠在一種對自身身心健康的專注中獲得質樸的幸福生活。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溫馨美麗的小屋

兩戶人家就構成了一組友好的鄰里,一個微觀的社群。這座位於美國加州米爾谷的迷人小屋就是為了兩個獨立的業主:一位藝術家和一位狂熱的園藝及瑜伽愛好者而設計。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小屋按照使用需求被劃分為上下兩個體量

小屋位於一處陡峭的林間坡地,四周茂密的松樹與紅木環生,而兩位退休的業主此前已在這裡居住多時;因此小屋輔一建成,人們就能感到蘊藏在其中的一種來自長期定居生活的濃情蜜意。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下部小屋的屋頂花園

然而小屋獨特的魅力同時也來自其中隱含的交互與獨立的鄰里關係。住在上部的藝術家可以欣賞到下部小屋的屋頂花園;而這正是住在下部的園藝愛好者施展才藝的場地。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瑜伽房與畫室

二人各擁有相對獨立、但同時也是公共空間的瑜伽房與畫室。植被叢生的美麗小徑則象徵了他們願意共同生活、親密無間的友好關係,正如《桃花源記》所形容的那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男女在其中往來種作的美好圖景。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SODDATJØRN / KOKO architects,SKÅPET山中度假屋,建築,挪威

而挪威的這35個自炊式山中度假屋,則將山區荒無人煙的極簡物質生活體驗做到了極致。建築的水取自臨近的湖泊,無供電設備;主樓、臥室和桑拿房使用木材生火取暖,廚房備有兩個燃氣灶具用於做飯,太陽能板則為廚房提供燈光。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建築局部

前來入住的大多是徒步愛好者,他們在建築內可以體驗到一種自力更生式的集體生活。然而在這種看似羈絆尚淺、時間短暫的集體關係中,依然能夠產生某種社群的樂趣:主樓房間的排布方式促進了徒步者之間的交流互動;並且由於前往山中小屋的道路十分崎嶇難走,入住者的生活基本需求(如食物、柴火等)也需要依靠先前旅客的補給——如此形成了空間與時間雙重維度上的社群關係。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風景秀麗的建築內部

山中有神境

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有載一則山中之事:說晉時有一名為王質的樵夫入山砍柴,忽見二童子下棋,便坐於一旁觀看。棋局未終,童子對他說,還不回去麼?王樵猛然驚覺,砍柴的斧柄已然腐爛;回到村中,方知已過數十年。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NFO,戈爾丹萊德勒紀念館,景觀,克羅地亞

古人認為,山中是仙人居所,因此王質入山觀棋,彈指間已是世事變幻。在無人的山中,看不到周遭勞碌奔波的眾生,時間的尺度發生了變化,往往使人產生一種永恆的錯覺,從而經驗到某種超驗之物。如果說山中的獨居與群落建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那麼這些散落山間的遺蹟與紀念空間,就是由“無人在場”而構建出的“永恆”的場所,在此之前人們能夠與彼岸的靈魂發生對話。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孤寂佇立在山頭上的紀念碑

戈爾丹萊德勒紀念館位於科斯塔伊尼察市Čukur山上,是為了紀念90年代的戰爭中在此被狙擊手結束生命的記者戈爾丹萊德勒而修建的。整個景觀充滿無言的震撼:當前來悼念的人們接近紀念碑時,會在沿路的石板小徑上看到戈爾丹萊德勒的年度紀事,而最後一塊石板空空如也——這裡坐落著一個上面有一個彈孔的玻璃圓環。記者的死亡一下降臨在來訪者的面前,引發巨大的沉思。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玻璃圓環上的彈孔

同樣帶給人震撼還有海邊險峰下的Ureddplassen紀念碑。紀念碑原於1987年由國王Olav五世在此樹立,以紀念戰事犧牲、無人生還的挪威海軍潛艇Uredd,後被建築團隊改造為一個面朝開闊海景的冥想場所。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Haugen / Zohar Arkitekter AS,Ureddplassen,建築,挪威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更換了底座的紀念碑

建築主體由一間散發著柔和暖光的公廁、兩排古羅馬劇院式石椅、紀念碑以及觀景臺階組成。背靠險峰、面朝大海的朝向具有鮮明的悼亡意味,同時也使此地成為欣賞北極光與極晝的絕佳場所。

孤寂、世外仙境,这些山中的建筑竟然这么美!

建築雪景

人們來到這些山中的紀念場所,感受過往之人曾經的在場與逝去,從而產生一種恍如隔世的慨嘆;爾後他們又離開。而紀念碑則會一直佇立在這裡、在寂寞的山間,承受一種獨特的時間流逝。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不過是須彌芥子之辯;因而每當我們面對這些隱於山中的建造物時,總是能夠油然而生一種心靈的超然。

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