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不換帥能打贏麼?秦王:呵呵,國力懸殊,趙國用頭打

​筆者前幾篇文章寫了白起之死的原因,白起之死的推手秦昭襄王和範睢。那邊今天,就來聊聊白起之死的導火索,白起最為功勳卓著,威名遠揚,但同時也是最為臭名昭著的戰國後期最著名的一場戰爭,長平之戰。

但是今天暫且從趙國的角度看。眾所周知,長平之戰打了三年,前半段是老將廉頗打的,雖然偶有小敗,但秦趙總體態勢是互相僵持。但趙孝成王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敗,又反感廉頗堅壁不敢戰,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最終導致長平之戰趙軍大敗,並被坑殺40萬軍隊。

那麼如果趙軍不換帥,繼續任用廉頗,趙軍能獲勝麼?

長平之戰趙軍不換帥能打贏麼?秦王:呵呵,國力懸殊,趙國用頭打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不能夠假設的,只能努力研讀材料,通過推論不斷地接近歷史的真相,所以如果趙國不換趙括,廉頗是否能守住這一問題實際上並不規範,換句話說,假設的歷史沒有意義,也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因此,筆者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回答這一問題,即:趙括“紙上談兵”,是不是導致趙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如果趙括一個戰將的失誤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因的話,那麼廉頗就有反敗為勝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那麼換不換趙括實際上對局面影響不大。

長平之戰趙軍不換帥能打贏麼?秦王:呵呵,國力懸殊,趙國用頭打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 秦強趙弱的實力對比。趙國雖然在東方六國之中屬於實力強大的,但趙國由於連年戰爭,糧草消耗嚴重,秦雖陣線過長,但在實力對比上是遠強於趙的。

2. 白起的戰略制定得當。白起針對趙國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裝後退以誘敵、然後分割圍殲的策略,對這場戰爭秦的獲勝起了巨大作用。

3. 趙括“紙上談兵”。由於趙國糧草供應緊張,無法撐過相持階段的消耗,於是趙王改變了堅守的策略,以趙括換下廉頗,改守為攻,入了秦軍的陷阱。

4. 趙孝成王對於局勢判斷的失當,輕易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趙王的昏庸為趙括上位準備了條件。

長平之戰趙軍不換帥能打贏麼?秦王:呵呵,國力懸殊,趙國用頭打

戰場上,趙國的頹勢已經顯露無疑。同時,後勤補給也出了問題。趙國運送糧食到上黨,要穿越太行山脈,很麻煩。而且,幾十萬軍隊在上黨,意味著幾十萬青壯勞力無法參加農業耕作,時間長了,國內糧食自然供應不上。

要解決這種困境,只有兩個辦法,要麼和談成功,趙國把主力軍隊撤回國內,要麼孤注一擲,繼續調集大軍與秦國決一死戰,力求速戰速決,在國內農業還沒崩潰以前,迅速擊敗秦國。很明顯,趙國只有第二條路。

所以,不善於進攻、善於防守的廉頗被趙括取代。趙括還帶來了20萬援軍,使得趙軍總兵力達到40多萬,一場普通的地區爭奪戰,變成了雙方的戰略大決戰。

長平之戰趙軍不換帥能打贏麼?秦王:呵呵,國力懸殊,趙國用頭打

人往往有一種錯覺,覺得沒有選擇的,肯定會比選擇的好。正因為這種錯覺,所以大家覺得趙括敗了,那麼如果不用他,繼續用廉頗肯定不會輸。其實,用趙括就是一場賭博,但為什麼要去賭,就是因為走投無路了才會去賭。繼續用廉頗老將軍的話,也許他沒敗,可是趙國的農業和經濟就先崩潰了。

所以無論用誰,這場戰爭都是一個輸。從根本上而言,當時六國任何一個國家要與秦國正面對抗,都必須通過“合縱”獲得其它國家的幫助。就長平之戰來說,如果楚國願意出兵從南方牽制秦國,而魏韓兩國各出兵十萬以上與趙軍組成聯軍,在正面戰場的軍力超過秦國,富裕的齊國有願意提供充足的軍糧給趙國,這場仗才有打贏的可能性。最低限度,趙國也需要六國的糧食援助,才能長期與秦軍對峙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