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都有過青澀的一面


▲1999年11月,北京,影星章子怡 攝影藝術家盧北峰從1992年開始任職攝影記者到現在,26年間他一直重點拍攝文化名人影像。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軌跡來說,這些名人中的每一位都是重要的座標。盧北峰用相機捕捉到了這些文化名人的影像,也因此見證了這個時代的文化變遷。

▲1994年6月,北京,表演藝術家陳道明 盧北峰,北京青年週刊常務副主編,主任記者。畢業於部隊院校。1992年考入北京青年報任攝影記者,後任攝影部副主任。2004年調入北京青年週刊工作。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曾獲得中國新聞紀實、藝術攝影大賽金銀銅獎若干。出版圖書和畫冊《鏡頭說話》、《見證》、《生於八十年代》等。

▲2001年3月,北京,作家金庸 Q:第一部相機是? A:瑪米亞ZM,一臺135膠片相機。

▲2013年9月,北京,作家莫言 Q:怎樣抓住不同人物的情緒和特質? A:這完全是個人的感悟和靈光乍現,無法用語言表達。

▲2014年11月,北京,作家嚴歌苓

▲1993年3月,北京,歌手田震 有一些“特別”的瞬間非常動人,比如田震的那張,怎麼去捕捉明星“真性情”的一面? A:田震淚灑演唱會現場這樣的景象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現場拍攝到這難得一見的情緒流露,有幸運的成分,更重要的是我全神貫注著田震在現場的一舉一動,才能拍到這轉瞬即逝的畫面。這是我的功力所在。 如何捕捉人物的真性情?這也要看每個人的學養和眼力,這不是教能教出來的。藝術表達不是教育出來的,

▲2006年2月,北京,搖滾歌手崔健

▲2006年3月,北京,搖滾歌手許巍

▲1994年7月,北京,音樂人羅大佑。這是羅大佑第一次從臺灣來到北京面對大陸媒體。 A:1994年7月,羅大佑第一次來到北京面見媒體,那天在北京貴賓樓,我給他拍了一些圖片。幾年後,羅大佑再來北京,我拿著照片找他簽名,他當時沒說什麼,過了幾天,託人找到我,問我能否做幾張照片送給他,我照辦了。

▲1999年7月,北京,影星葛優 Q:31歲才開始新聞攝影,有沒有壓力? A:壓力非常大。 Q:怎樣提高新聞攝影水平? A:多學、多看、多悟、多跑、多拍、多寫、多自省、多否定。

▲2002年5月,北京,影星張曼玉

▲2017年3月,北京,電視主持人董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