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超發嚴重,為什麼中國沒有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17年我國M2餘額已經突破200萬億大關,屬於嚴重的貨幣超發。這幾乎令所有人深感困惑,難以理解:既然中國貨幣超發世界第一,卻為什麼沒有推高通貨膨脹?對於這個明顯違背經濟規律——貨幣超發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的問題,目前,國內經濟學家沒有一個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是個奇葩!

中國市場太大所以容量也很大,

北京大概有800-1000萬套房,

北京房價保守就按平均6萬算,套均面積就按50-70m算,

北京房地產市值保守有30萬億。

北京房地產市值佔全國房地產總市值,不低於3.5%,但也不會超過10%,

取中用6.75%吧,

全國的房地產總值,約444萬億。

中國的M2,大概是180萬億,

是房產總值的40%。

哦,對了,

a股大概還有個3-50萬億的市值吧。

在國內,你有錢以後會幹嘛?

原來一天吃三頓飯變成吃五頓飯?不會吧

原來家裡面有一臺電視變成十臺電視?不會吧

原來開一臺車變成開十臺車?不會吧

反過來你想想,大多數人存錢是準備幹啥?

有了錢以後幹啥?

要麼買房,要麼買股票,

什麼你說買銀行理財?如果你買正規機構的理財,裡面都有產品說明書,可以看看最後這些錢都去了哪裡。

別空洞的討論什麼貨幣衍生,信用派生和蓄水池啥的。你就想想、看看大部分人,存錢準備幹啥,借錢為了幹啥,有錢了乾的是啥?

還是那句話,社會上的資金不管怎麼流轉,最後一定是到了政府(國企)和個人手上,到個人手上的錢大體只有三個去向:花了,投資(存錢也是一種投資),出境。

花銷的局面是內需不足,有錢人以奢侈品為主不會波級日用領域。

投資,在國內有啥子新鮮投資渠道?

出境的話,好好品味“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和“外匯管制”是為了啥。

只要你不買房就感受不到通貨膨脹,

許多人覺得炒房的人不多,

真心想多了,

否則北京哪裡來15%到20%的空置率?

2線城市,3線城市就更別說了,

普通人感受主要在其它東西,

如吃的方面在嚴打,加上國家力量在這一塊很強,一般資本根本不可能插手,

衣服一類,中國明顯產量太過剩了,不太可能漲價,除非品牌溢價,

行,汽油這一塊,主要是依靠國家調控,公交有政府補貼,

電子產品,由於升級換代,價格往往是下降的,除非新一代產品,

中國近10年是沒有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是因為錢基本流向房地產了,資本基本流向房地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