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精神”不過8字,如何激勵汾酒走過32年?

文|醉美團隊

1986年,是不尋常的一個年份。

這一年的11月,紐約證交所主席約翰·範爾森訪華,贈給鄧小平一枚精美的證章——紐約證交所所徽。作為回贈,鄧小平選中的禮物,是新中國公開發行的第一張股票——一張編號05743,面值50元的上海飛樂股票。

8年後的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山西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我國白酒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杏花精神”不過8字,如何激勵汾酒走過32年?

▲1993年11月3日,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舉行股票發行新聞發佈會及簽字儀式

可以說,1986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元年,汾酒在消費市場的壯大和在資本市場的甦醒,也催生了整個白酒行業的資本萌芽。

正是在這一年,汾酒提出了“團結、創新、務實、求精”的杏花精神。

1

杏花精神

山西汾陽,杏花村裡杏花開。

寶曆元年正月,杜牧出發前往山西,他先從長安東行洛陽,從洛陽北上上黨高原,拜見昭儀節度使劉悟,駐潞州(今長治),遞呈自己的《上澤潞劉司徒書》,勸說劉悟收復河北三鎮。

無功而返後,為了專程拜望唐朝龍興之地太原和西河郡,祭奠曾祖杜希望。杜牧在回程時先去了幷州太原郡,並於農曆二月底三月初清明時節,路過杏花村,寫下千古絕唱《清明》。

“杏花精神”不過8字,如何激勵汾酒走過32年?

▲汾酒集團收藏的

著名畫家關山月作品《清明詩意圖》

杜牧對花有著近乎痴迷的狀態,在他的詩文中,“花”出現了一百餘次,各種名目的花是層出不窮。然而他卻對杏花更加情有獨鍾,明顯帶著特別的偏愛:他詠杏花之詩,除了《清明》中“牧童遙指杏花村”之外,還有《念昔遊》之“紅白花開山雨中”,《街西》之“名園相倚杏交花”,《杏園》之《莫怪杏園憔悴去》,《柳》之“深感杏花相映紅”,《寓言》之“杏花時節在江南”……

杜牧的“杏花詩”,其實已經讓杏花有了更深的寓意,也讓杏花成為中國人之愛

杏花含有美好寓意,杏寓意為興,花寓意為榮,合之為既興且榮,使之日漸成為一種文化符號。而伴隨著杏花文化的普及,汾酒也迎來了大發展時期。

數據顯示,1985年,汾酒廠成為全國最大名白酒生產基地,全年汾酒產量突破8000噸,佔當時全國13種名白酒產量的一半。

1986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廠獲國家質量管理獎,當時全國僅有32家企業獲獎,酒行業為唯一一家。也是在這一年,汾酒正式提出了“團結、創新、務實、求精”的杏花精神,讓杏花文化有了根,也有了魂。

2

為汾酒樹本,為杏花立根

“杏花村”是汾酒的,也是世界的,杏花精神亦是如此。

大半個世紀以來,汾酒走到哪裡,“杏花村”的名頭便響到哪裡

從享譽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擺上國宴餐桌,到改革開放後成為“每年的出口量最大、名酒率最高、成本最低、得獎最多”的“汾老大”。如果說1986年的“杏花精神”賦予了汾酒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內涵,是那個時代對汾酒精神的一種塑造和凝練。那麼,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行走的汾酒,又開始賦予了“杏花精神”新的內涵和希望。

就如同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汾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100週年紀念大會”上所言,“為汾酒樹本,為杏花立根,為往聖繼絕藝,為未來開大道,體現我們汾酒人的理想和追求。”

在李秋喜看來,汾酒的發展始終有一條清晰的主線,那就是要把一代勝過一代的責任、信仰和奮鬥精神傳承下去,再攀高峰

“杏花精神”不過8字,如何激勵汾酒走過32年?

▲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

在2017年10月11日召開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次黨代會上,李秋喜提出了實施“11936”中長期汾酒復興戰略。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要大力弘揚一個精神,即“報國、誠信、創新、開放、堅韌、儒雅”的汾酒精神。

從杏花精神到汾酒精神,創新與開放、責任與報國一直是汾酒的底色和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