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精神”不过8字,如何激励汾酒走过32年?

文|醉美团队

1986年,是不寻常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的11月,纽约证交所主席约翰·范尔森访华,赠给邓小平一枚精美的证章——纽约证交所所徽。作为回赠,邓小平选中的礼物,是新中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张股票——一张编号05743,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股票。

8年后的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山西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我国白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杏花精神”不过8字,如何激励汾酒走过32年?

▲1993年11月3日,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举行股票发行新闻发布会及签字仪式

可以说,198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元年,汾酒在消费市场的壮大和在资本市场的苏醒,也催生了整个白酒行业的资本萌芽。

正是在这一年,汾酒提出了“团结、创新、务实、求精”的杏花精神。

1

杏花精神

山西汾阳,杏花村里杏花开。

宝历元年正月,杜牧出发前往山西,他先从长安东行洛阳,从洛阳北上上党高原,拜见昭仪节度使刘悟,驻潞州(今长治),递呈自己的《上泽潞刘司徒书》,劝说刘悟收复河北三镇。

无功而返后,为了专程拜望唐朝龙兴之地太原和西河郡,祭奠曾祖杜希望。杜牧在回程时先去了并州太原郡,并于农历二月底三月初清明时节,路过杏花村,写下千古绝唱《清明》。

“杏花精神”不过8字,如何激励汾酒走过32年?

▲汾酒集团收藏的

著名画家关山月作品《清明诗意图》

杜牧对花有着近乎痴迷的状态,在他的诗文中,“花”出现了一百余次,各种名目的花是层出不穷。然而他却对杏花更加情有独钟,明显带着特别的偏爱:他咏杏花之诗,除了《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之外,还有《念昔游》之“红白花开山雨中”,《街西》之“名园相倚杏交花”,《杏园》之《莫怪杏园憔悴去》,《柳》之“深感杏花相映红”,《寓言》之“杏花时节在江南”……

杜牧的“杏花诗”,其实已经让杏花有了更深的寓意,也让杏花成为中国人之爱

杏花含有美好寓意,杏寓意为兴,花寓意为荣,合之为既兴且荣,使之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而伴随着杏花文化的普及,汾酒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数据显示,1985年,汾酒厂成为全国最大名白酒生产基地,全年汾酒产量突破8000吨,占当时全国13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

1986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当时全国仅有32家企业获奖,酒行业为唯一一家。也是在这一年,汾酒正式提出了“团结、创新、务实、求精”的杏花精神,让杏花文化有了根,也有了魂。

2

为汾酒树本,为杏花立根

“杏花村”是汾酒的,也是世界的,杏花精神亦是如此。

大半个世纪以来,汾酒走到哪里,“杏花村”的名头便响到哪里

从享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摆上国宴餐桌,到改革开放后成为“每年的出口量最大、名酒率最高、成本最低、得奖最多”的“汾老大”。如果说1986年的“杏花精神”赋予了汾酒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那个时代对汾酒精神的一种塑造和凝练。那么,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行走的汾酒,又开始赋予了“杏花精神”新的内涵和希望。

就如同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言,“为汾酒树本,为杏花立根,为往圣继绝艺,为未来开大道,体现我们汾酒人的理想和追求。”

在李秋喜看来,汾酒的发展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要把一代胜过一代的责任、信仰和奋斗精神传承下去,再攀高峰

“杏花精神”不过8字,如何激励汾酒走过32年?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

在2017年10月11日召开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党代会上,李秋喜提出了实施“11936”中长期汾酒复兴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要大力弘扬一个精神,即“报国、诚信、创新、开放、坚韧、儒雅”的汾酒精神。

从杏花精神到汾酒精神,创新与开放、责任与报国一直是汾酒的底色和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