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多動腦子不是沒有用,至少可以增加笨人的幸運指數

閱讀充實生活,知識愉悅身心。

開篇還是這句話,有時候覺得生活挺無聊的,而且到處都是坑和坎,一道道的,不知不覺就遇到了。

只有捧起書,讀上片刻才覺得生活中還有些別樣味道,細細品來,也蠻有趣。

今天帶來的一句話出自《晏子春秋•雜下》: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解釋】:聖人做千般的思考謀劃,也總會遇到一次失敗或者不能顧及到的情況;

愚蠢的人做各種各樣的思考和計劃,也會總會有所得或者走運的一次。

多讀一分:多動腦子不是沒有用,至少可以增加笨人的幸運指數

(網絡圖片)

這裡解釋的“得失”,可能不是現在我們主觀意義上的成功與失敗,不能用極端化的思維理解,“得”與“失”也許就是平常生活中的收穫與錯失。

【咬文嚼字】

1.首先講“聖人”:我們中華文明中被“認證”為聖人的也就兩個半,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聖人都是聰明絕頂的,遠超一般人,但是聖人不是神人,也不是完人,他們也犯錯。

拿我們現今的人工智能舉例,百萬級別的運算能力,遠超人類思考的範圍,誰又能保證它不會出錯?

總結來說:因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2.再次是愚人:與聖人對比,排除正常人,剩下的就是“愚人”,這裡只是一個比喻,就是說腦子並不是非常好使的一類人,也要努力去多思考,前提就是“多思考”這樣雖然不能成功,總會從中有所收穫。

多讀一分:多動腦子不是沒有用,至少可以增加笨人的幸運指數

網絡圖片

3.總結:這兩句話用對比的方式,介紹了一個“反雞湯”的現實,聰明人也會犯錯,但是犯錯不是失敗;愚笨的人並不是一無是處,他們想要成功也幾乎不可能,但是多思考會有所成長,增加幸運指數。我們中國人從古到今都喜歡談論“得”與“失”,可見現實主義是每個時代的主流思想。

現實生活中沒有“完美”的情景,是人,是個體,生存在這星球上都會犯錯和失去一些東西;

而普通人只要通過思考和努力總會收穫到自己想要的,可能只是一點點。

多讀一分:多動腦子不是沒有用,至少可以增加笨人的幸運指數

網絡圖片

生活中的得失往往和一個人的努力分不開,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現實有時並不按照你的努力去決定結果。往往許多人努力最後也換不回什麼,這就是前文說的,可能生活只會多給你一點“幸運指數”,這個指數並不代表成功,也不代表你努力夠了,有所得總比失去好那麼一點吧?

祝願讀到這裡的朋友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