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說話是種能力,不說才是智慧

閱讀充實生活,知識愉悅身心。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的一句話出自《管子•戒第》:

多言不當,不如其寡也。

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說活比較多,卻又不合時宜,又讓大家覺得不舒服,不如就少說話的好。

多讀一分:說話是種能力,不說才是智慧

(網絡圖片)

“戒第”分篇中的,“戒”指的是平常為人處世中要留心剋制自己的事情,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自律”;“第”在古漢語中有次序的意思,《戒第》篇的內容就像管子列出的一個表單,給我們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言行的一些建議。我們從思維模式的角度分析這句話:

1.多言:平常喜歡多說話的人,或者是多發言的場合

2.不當:“當”在這裡是第四聲,漢語中有“合適”的意思,這裡是定語,省略的主語是“說出口的言論”。

說話多,卻沒有達到好的效果。

俗話說:語多必有失言,有時候出口的話就是雙刃劍,不傷人就傷自己。

3.不如其寡:處理方式,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是,就要想辦法改正,多說不如少說,學會“止語”。

多讀一分:說話是種能力,不說才是智慧

(網絡圖片)

語言和文字作為我們人類最普遍交流的方式,每天都必須使用,而且不用練習。

正是因為“說出口”不用練習,所以才區分開了普通人和口才好的人。

在我們周圍不乏那些口才出眾的人,他們口若懸河,舌燦蓮花,不僅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職場也混的風生水起。

說話是一種能力,而“不說”是一種智慧。

在人際交往中,語言表達是一種能力,並不是所有人“說”的能力都很強,所以管子在這句話中告誡我們要有自知之明,說話多並不一定是錯的,但是如果不合適或者廢話連篇,可能就會招來禍患,那就要學會停止或者不說。

多讀一分:說話是種能力,不說才是智慧

(網絡圖片)

所謂“禍從口出”,在現今的網絡時代中,我們很隨便的就能在各種社交應用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攻擊別人。

許多人可能都被稱為“噴子”過,肆意的“說”成了一種時尚和習慣,語言變成了利器,我們拿起來攻擊別人,同時別人也會反過來攻擊我們,而這些“語言”的爭鬥最後只會是兩敗俱傷,所以最先停止的那個人,才是智者。

也許智者不一定口才出眾,但是他一定懂得如何停下,審視自己,也看清形勢。

最後,“止語”這個詞讓我們共同記在心裡,提醒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