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給困境中的人指點迷津比贈送給他金子更可貴

生活是一座迷宮,路途遙遠,岔路重重,每個人走進去,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的一句話出自《晏子春秋》:

君子贈人以軒,不若以言。

【解釋】: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送給別人豪華的大車,不如以良言相贈。

軒:在古代指的是高大的車,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非常嚴苛,馬車又叫“乘”,只有士大夫級別以上而且到了退休年齡,君王賞賜之後才能乘車,而且牛車和馬車也不能隨便用。

這裡的“軒”就是一種帶車棚和帷幕的車子,好比現在中高端的汽車。

多讀一分:給困境中的人指點迷津比贈送給他金子更可貴

春秋和戰國時代是一段文化比較繁盛的時期,我們熟知的道家、儒家、兵家、法家、陰陽家等等“諸子百家”都在這一時期湧現而出,各家都有流傳下來的典籍,其中的智慧對於兩千多年後今天的我們仍舊有著深刻的影響。

下面我們具體從文字意思分析一下這兩句話中的智慧。

1.君子:古時候就是指的德行高尚的人。

2.贈人以軒:賓語後置,正常的說法是:用豪華的車子送人,代指送給人有形的財富。

3.不若以言:不如用有教義的言語相贈。這裡代指無形的財富,或者思想指導等等。

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有形的財富總會有用完的一天,無形的財富卻可以源源不斷。

多讀一分:給困境中的人指點迷津比贈送給他金子更可貴

首先,這句話中要做到“君子”已經很難了,既要有智慧、有才學,又要有德行,可以說是古代社會”人中龍鳳“的標準模式。

而在我們現代生活中,大部分人是達不到“君子”這個水平的,我們就平凡一點,學習其中的智慧就好。

再次,送豪華車子這個普通人家也是做不到的,必須自己有財富積累,這裡只是比喻指有形的財富,和車馬等價的錢財。

活了這麼多年,除了父母也沒趕上過哪個君子慷慨送銀子的,更別說金子,呵呵。

回到正題,人生中許多困境並不是金錢能解決的,需要的就是有個人及時的指明方向和道路。

就像開頭說的:生活是一座大迷宮。

迷宮中最需要的還是路線指引,不是金子。

比如《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小老鼠在迷宮中需要的是奶酪,守著一堆金子最後只能餓死,它們必須行動起來,去尋找出路。

多讀一分:給困境中的人指點迷津比贈送給他金子更可貴

最後說點比較現實的,剛剛過去的雙11、雙12、還有即將來臨的雙旦,許多“吃土”青年最需要的還是金子,而不是“良言”。因為良言終究不能填飽肚子,但是聽了良言,下次可能就不用吃土了。

同樣的,我們在幫助身邊的朋友時候,儘量別借錢,因為借進來錢或者借出去錢都是件可能會傷感情的事,多少年的感情、多鐵的感情有時候都經不住“金子”的考驗。

所以能送“良言”是最好的選項,畢竟成本低,能夠解決別人的困境,又不至於拉仇恨,做到也比較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