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一分:選用人才的考量標準是做人厚道忠誠,然後才是智慧能力

閱讀充實生活,知識愉悅身心。

今天跟朋友們分享的一句話來自《孔子家語》:

士必愨(què,誠實)而後求智能者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想要選擇重用的人才時,首先考量的是這個人的品行是否誠實可靠,而後再去看他是不是有才華智慧和能力勝任工作。

古往今來人品和能力也許多領導者論斷最多的問題,畢竟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少之又少的。

縱觀歷史,有才華的大少部分人都會多少會帶點恃才傲物脾氣,比如詩仙李白,必定不會合群,也不容易和人相處;

反觀能夠厚道誠實做人的一類,又往往會陷入平庸,大多也不會有出世的才華。

所以“選人才”成了擺在古今無數領導者面前的難題,尤其是古代,皇帝選不好人,說不定就改朝換代了,往往皇帝寧願用些庸俗的人,也會放棄“人才”。

多讀一分:選用人才的考量標準是做人厚道忠誠,然後才是智慧能力

(網絡圖片)

【咬文嚼字】

1.士:指的就是古代的讀書人,相當於現在的高級知識分子,這裡就劃分了選人的一個界限,必須有知識儲備,才能跨過門檻。

2.必愨:必須有誠實厚道的品德。這裡也是一個嚴格又苛刻的標準:誠實、厚道。

從“愨”這個字的表面組合,“心”在“殼”下,用殼保護心,讀音和“缺”相近,就知道做到誠實厚道有多珍貴了。

3.而後求智能者也:這裡的“智能”指的就是實際的智慧和能力。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卻對“人才”提出了三個門檻:

1.必須有知識與經驗積累,至少智力和能力都是中上等的讀書人。

2.做人要厚道。

3.有處理事情的智慧和能力。

多讀一分:選用人才的考量標準是做人厚道忠誠,然後才是智慧能力

(網絡圖片)

上文說到古代皇帝選人,基本就是選擇那些將軍或者宰相,也是符合孔子這個方式的,如果不能達到最優,就會退而求其次,寧願不用那些有才華卻有野心、圓滑的人,甚至會將這一類人排除老遠去,而後選取那些老實點的,沒什麼出眾能力,不張揚的,看似溫厚的人。而在現代社會的職場中,是不是也有些這種規則存在的意味呢?

影視劇中許多主角也有這樣的刻畫,明明自己很有才幹,卻遲遲得不到不升職;

明明自己做事很出類拔萃,也得到領導讚賞,升職的卻是比不了自己的同事?

這就要從“人品”這個口碑營銷的問題來說說了。

多讀一分:選用人才的考量標準是做人厚道忠誠,然後才是智慧能力

(網絡圖片)

在《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可謂是口碑營銷的好手,基本是熬走了三個魏國的皇帝,他就是以這種“忠厚”的形象讓皇帝放下了戒心,我們以後來人的角度可以這麼看,但是當時他的確可以算是“忠臣”,至少表面上算是。

我們今天在職場的朋友是否也可以借鑑一下呢?

讓領導看到自己誠實厚重的品行,同時不能太出風頭,搶了領導的光,然後再適當的展示能堪大任的才華。

如果自己已經是領導層,也可以按照孔子的選人的門檻去篩選,為自己的事業儲備人才,培養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