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9月16日,在西湖邊Battle了三天三夜的2018淘寶造物節完美收官。

作為造物節上最受矚目的“天下第一造”的終極神物——刻著“灷”字的一塊板磚,被馬雲親點頒給了第一次來參加活動的“京渝堂”唐本俑大碼漢服。

在200多位參加2018淘寶造物節的商家裡,京渝堂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一時之間,京渝堂的名字火遍了淘寶圈。

其實早在幾個月以前,京渝堂的掌櫃老貓就因一組扮演唐俑吃湯圓的表情包火了一把,甚至還接受了《紐約時報》的採訪。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在那組表情包裡,老貓模仿唐代仕女,梳著高聳髮髻,身著襦裙,面靨桃花,對遞來的湯圓做著各種欲拒還迎的表情。

“可以去參加大唐美女評選前10強了!”網友們的評論表達了對錶情包的喜歡與認可。

而這,皆得益於圖片里老貓所傳達出的自信、可愛與不做作。

兩次的爆紅無疑讓京渝堂獲得了巨大的社會關注。但如何在熱度過後,依然能夠讓人們關注並喜歡京渝堂,便成為擺在老貓面前的現實問題。

漢服初體驗

老貓原名敖珞珈。

大學學服裝設計的她,自小十分喜歡畫畫,於是畢業後就去了成都畫插畫。這期間,她還做過手繪和文創,為此還開了淘寶店。但因無心打理,淘寶店一年的銷售額最多到3萬元左右。

2013年,敖珞珈在朋友的邀請下開始幫忙做一些漢服的搭配,因沒有好的線下渠道,她把服裝全掛在了淘寶上。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服裝在淘寶店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當時正值古裝影視劇在各大電視臺輪番播放,全國各地漫展方興未艾,人們對漢服的熱情不斷高漲。

看到漢服被這麼多人所喜歡,敖珞珈便琢磨著設計更多的漢服飾品,並搭建團隊開設了一家工作室。

從髮帶、包包、吊帶到上衣和下裙,敖珞珈將店鋪的產品逐漸擴大到漢服的方方面面。

“我的興趣愛好能與漢服結合起來,這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我始終認為,我以前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經歷都是在為從事漢服事業做著準備。”

談到此處,敖珞珈顯得十分興奮,語速也加快了不少。

2015年,動畫片《大聖歸來》熱映,敖珞珈抓住這一商機,找到《大聖歸來》的發行方與版權方,買下了片中主要人物的一些服飾版權。

“那年我們線上淘寶店的年營業額達到了280萬元。”自豪與驕傲溢於言表。

實體店受挫

線上的成功讓敖珞珈開始思考線下的經營。

於是在2015年,京渝堂的漢服體驗店在楊家坪西西MALL正式開業,佔地面積130平方米。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但現實的經營情況卻與敖珞珈當初設想的相悖,由於線下體驗店受地域空間限制,真正的用戶數量十分稀少,實際消費購買漢服的更是寥寥無幾。

加上人工、房租和運維成本,京渝堂線下體驗店的發展步履維艱。

“一下賠了60多萬。”敖珞珈的語氣十分平和。

但當時的境況遠沒有敖珞珈表達時的狀態那樣輕鬆:在開體驗店的同一年,敖珞珈懷孕了,這分散了她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

受制於這些因素,店鋪連著兩個月沒有上新,團隊成員也陸續離開。

持續的虧損讓敖珞珈有些心慌。為了使店鋪能夠繼續經營下去,她選擇了貸款來保證足夠的資金流,並報名了電商運營培訓來學習新知識。

但多線作戰畢竟需要足夠的精力和時間。2017年,敖珞珈不得不關閉一直虧損的線下體驗店,將精力重新集中在線上。

不久之後,京渝堂的銷售額開始回升。

“做產品和內容還是得需要沉下心,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雙料網紅

2018年年初,京渝堂迎來了“開門紅”。

“很多人認識我都是因為年初的表情包。”

說起這組圖片的製作經歷,敖珞珈有些開心也有點小意外。

本來大碼漢服設計出來後並不被團隊所看好,但執拗的敖珞珈心想總不能擱置不管,就決定親自上陣充當模特扮演唐代仕女來為其宣傳。

為此她翻閱了很多文獻資料作參考,力爭讓每一個細節都還原出唐代陶俑的真實感覺。

誰知表情包發出去後意外躥紅,新浪、新京報和鳳凰週刊等媒體紛紛轉發,西安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官微也為其點贊,著名作家馬伯庸也進行了推薦,甚至明星戚薇也照著表情包進行模仿。

在走紅的幾天時間裡,京渝堂淘寶店的流量猛漲七倍,大碼漢服銷售出了幾十件。直至幾個月後,大碼漢服的熱度依然未減,京渝堂的月銷量也超過了10萬。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更讓敖珞珈高興的是,在今年淘寶的造物節上,京渝堂不僅獲得了“2018造物節媒體最喜愛十佳店鋪”,還拿下了造物節最受矚目的“天下第一造”的終極神物。

“淘寶上賣漢服比我賣得好的人太多了,但馬(雲)老師為什麼會親點我們家,我一直也沒想明白。”敖珞珈對此次的獲獎依然感到不可思議。

但正如淘寶總裁蔣凡所說,京渝堂將傳統的藝術和現代時尚結合,創造出了全新的商品,既保留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底蘊,又融入了現代時尚的潮流,這非常符合淘寶‘造物’的初衷。

雙喜臨門的京渝堂給了敖珞珈充足的信心。為此,她打算打造漢服相關的IP,繼續輸出優質的內容,從而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漢服,也喜歡上京渝堂。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漢服情懷

說起漢服在國內的發展歷程,敖珞珈如數家珍。

但當記者問到這些年整個社會對漢服所持態度有怎樣的改變時,敖珞珈心情卻略顯沉重。

“早些年的時候,大家對漢服有誤解,有些人甚至是有敵意的。”

敖珞珈舉了個例子,大概十年前左右,當時正值國內“反日”情緒高漲,成都一女孩穿著漢服在春熙路的快餐店就餐時,被一群錯把漢服當和服的人圍攻,並逼迫她當眾脫下“和服”後,才準離開。

講到此處,一直說話平穩的敖珞珈聲音開始哽咽,眼淚也流了下來。

在休息了幾分鐘後,敖珞珈才平復情緒。

“這些年的情況在逐漸轉好,隨著國學熱,傳統文化越來越得到大眾的喜歡與認可,漢服也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隱形愛好了。”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80後與90後佔到了其人群的80%。到2022年,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產業的市場將達到萬億級。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現在都可以大大方方地穿著漢服出門,不用畏懼別人的眼光了。”

在敖珞珈看來,穿漢服是沒有太大場景限制的:人們可以穿著漢服去蹦迪、跳舞和遊戲。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以前我對穿漢服的目的是有些苛刻的,它一定要符合一些傳統規範。這些年我的想法在改變,也越來越能接受很多人穿漢服只是為了拍照。”

敖珞珈也一再聲明並不是因為站在商家的身份才會改變想法,而是因為人們穿上漢服很好看。

“真的很好看,誰不希望自己漂漂亮亮的呢?”敖珞珈再次強調。

當然,對敖珞珈來講,如果越來越多的人能更深入地去了解漢服,並傳播一些好的傳統文化,這會讓她更興奮。

“對於未來,京渝堂依然會繼續專注在漢服上,也會逐步拓寬自己的影響力。”

為此,京渝堂在今年9月選擇了與更擅運營的另一大“網紅”文化IP“聽月小築”進行了合併。

“路還長,要找最靠譜的夥伴一起前行。”

後記

在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敖珞珈讓記者掂了掂刻著“灷”字的板磚。

“淘寶還挺有新意的,送磚頭。”敖珞珈難掩歡笑。

或許正如這塊磚頭的寓意一樣,正是有了像敖珞珈這樣堅持傳承與創新的人在不斷地為漢服事業“添磚加瓦”,才讓人們對漢服有更多的理解、包容與喜愛。


這家馬雲親點的淘寶神店,將大碼漢服炒成了網紅!


採訪完後的第二天凌晨,敖珞珈發了一條朋友圈,她要去北京錄節目,而隔天她將奔赴西安參加有關漢服的活動。

“我們也在為生存和未來焦慮,但光焦慮沒用,你得行動。”

敖珞珈的這句話,或許是對她漢服之路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