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海聞: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該如何看懂它的表現?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以年均9.5%的增長速度創造了令人矚目的中國奇蹟。然而近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民間投資乏力、居民消費疲軟、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現狀與未來?《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海聞為您深度解讀。

嘉賓簡介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海闻: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该如何看懂它的表现?

海聞,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現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他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出國的一批留學生,也是最早“海歸”的經濟學家之一。多年來,他致力於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他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開設了經濟學課程,創辦了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又在2017年創建了匯豐商學院英國校區,把教學科研平臺搭到了現代經濟學的發源地。

海聞在演講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發展過程當中的產業轉型問題,這不是簡單的宏觀週期問題,也不是簡單的需求不足的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外部環境的問題。這個轉型要比以往困難一些,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當前的中國經濟碰到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比較大的挑戰。這和經濟週期有關,只要搞市場經濟,每過十年左右就會有一個週期、 一個調整,這個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如此,短期的因素還包括2018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還受到了外部條件的變化,包括中美之間的貿易方面的糾紛等等。除了長期的放緩和短期的波動以外,中國現在還有一個特殊原因,是正好我們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

為什麼中等收入重要呢?所謂中等收入指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發展到了5000美元左右或者是以上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經濟會遇到一個新的挑戰,這個挑戰在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000、2000美元的時候不會有,而到了更高程度上,它又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這是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實際上是從人們追求物質生活為主轉變成追求生活質量的轉折點。這個階段挑戰比較大,人們的需求增加了,可是供給方到底能不能滿足呢?

在中等收入以前,人們所關心的是物質生活,在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首先解決的是要吃飽飯的問題;上世紀80年代,我國主要解決的是穿衣服、戴手錶,是輕工業的問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我們追求的是耐用消費品,當滿足了自行車等等以外的需求,人們還需要有電視機、冰箱、還有空調等等;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後,本世紀以來,人們最主要追求的物質是汽車和住房,因為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就要改善我們的居住條件,改善出行的條件等等,我們基本上稱之為是物質方面的需求。到現在,人們開始要追求生活質量,比方說清潔的空氣、優質的服務,包括健康、文化、教育等等,像這些就跟人們早年發展初期的需求不太一樣。所以這個時候,產業結構就到了一個需要進行大轉型的階段,這是我們現在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提出供給側改革。

因為目前,人們的需求到了新的階段,但是供給跟不上。比方說對教育的需求,並不是說給學校蓋了個房子就有教育,還需要有優秀的老師,需要本身科技的發展;現在對於衣服而言,大家不是說穿一件衣服,買一件衣服僅僅是為了保暖,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有品牌,需要有時尚,需要給人感覺衣服很好看很獨特;甚至像傢俱,也不是說家裡買了傢俱行了,還必須是環保的,如果說傢俱不是環保的,甚至你把傢俱送給他,人家都不一定要,因為會影響健康。另外,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是增長很快的,比如說我們需要有大量的醫生、護士,不光是醫院,這些醫生和護士的培養,不是說像培養一個裝配線上的工人那樣簡單,醫務人員要跟人打交道的,所以即使是學醫出身,但能不能真正地去判斷人的健康,醫治人的疾病,這都是很大的挑戰。

以前我國也有產業轉型,比方說從生產普通的電視機到生產液晶屏、高清晰度的電視機,它不是一種完全質的變化,在某種意義上,這個生產過程更多是取決於技術。但是現在,一個產業要從低端地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求到滿足人們的生活質量的需求,這不光需要高科技,還要有高素質的人能夠來提供這樣的服務,所以這個轉型不是那麼容易。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海闻: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该如何看懂它的表现?

通過總結現在的經濟狀況可以看到,我國有些省份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是超過10%的,包括福建、廣東、浙江、江蘇仍然超過8%,但是另外一些省份只有2%、3%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像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下影響的狀況,也不像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情況。我們仔細看行業的話,農業的增長速度是3.9%—4%左右,這個很正常,因為跟人們的消費有關;製造業是百分之六點幾,剛剛過六;而我們現在增長的服務業,仍然能保持8%左右。所以,每一個行業、每個地區都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地區剛剛開始起步,像西藏、貴州、重慶,這些地方它們的經濟增長非常快,但是有一些地方增長非常慢。那麼,增長快和慢的背後是什麼問題?是產業結構的問題。有些仍然處在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省份,它的經濟增長就很慢,因為它的需求已經受到了影響,人們已經不再需要這些低端的產品了,所以它就缺乏市場。但是有一些地區,比方說像深圳、廣東,現在基本上它的產業結構是以高科技、高端服務業為主,就看不出經濟有衰退的跡象。所以,不能用一句話來評論中國的經濟,說中國經濟現在不景氣,當然要看到哪兒看;說中國現在經濟發展得很好,也要看到哪兒看。對中國經濟現在的評價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樣,用一個地區或者一個行業,甚至一個企業的狀況簡單來下一個結論。

總而言之,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發展過程當中的產業轉型的問題,這不是簡單的宏觀週期問題,也不是簡單的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外部環境的問題,這個轉型要比以往困難一些,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所以,當前經濟的這種狀況要想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需要有一定的時間,要比往年、比以往的經濟的這種衰退的過程可能要更長一些。

更多精彩,邀請您1月3日,21:48準時收看CCTV-2 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現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為您權威解讀《坐穩扶好,中國經濟如何完成“起飛”?》,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