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丨是什么阻碍了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丨是什么阻碍了残疾人就业


01对残疾人的认知

大多数人对残疾人的认知,随着历史的变化,生产力与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人思维到社会思维的转变。

在当下信息攫取如此便捷的高速发展社会里,很大一部分人仍然传统思维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企业、社会对于残疾人或者整个群体的态度。在社会意识的普遍认知里,残疾人是“身体残障,无工作能力”的人。这种刻板的意识逻辑使得企业在考虑用工问题时,几乎不会将残疾人列入考察范围内,所以企业大多时候很难把树立自身长期健康社会形象和残疾人就业等问题关联起来,长期的价值被忽视。

20世纪初期开始,中西方大工业化和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快速的发展节奏和高效的运转方式使得残疾人被天然的排除在外。大企业中的生产效率、高强度工作、严格的时间安排、规范的工作落差等都是对残疾人并不友好。残疾人做为“无工作能力”的人,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在整个发展的初期整个社会都以效率和规范为唯一标准,而如今显然不再适用虽然很重要但是已经不是唯一的指标。残疾人正逐渐出现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虽然现在的很多企业去了解残疾人主要还是因为国家的相关政策,更直白的说是因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问题,也有一部分企业发展到了瓶颈用工成本增加寻求新的出路。无论是哪种原因对于残疾人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机会。

02残疾人就业问题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残疾人能够被很多企业和个人所了解,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方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计算规则的调整。在以前计算基数是所在地的社会平均工资,近几年调整为企业在职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这种计算方式直击企业的痛点,很多企业感到了成本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高薪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一年要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能百万、千万之巨,这一笔支出很难被忽视。

这种切肤之痛使不少企业在国家政策变动初始,便开始尝试招聘残疾人。但由于不够了解,或者传统人力资源网络难以触碰到这个群体,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后导致招不到合适的残疾人。当然也有企业新设立了适应性的岗位,比如企业理疗室的盲人按摩师,咖啡师、保洁等,结果却没有那么美好,最终被迫放弃自己招聘。这也间接的使很多残疾人认为企业有歧视性,误解在这个过程中加深。

当然,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复杂的,归咎于企业显然是不合理的,要考虑到政策、教育、文化、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意愿等各方面的因素。

03认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上面我们提到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什么呢?在残疾人就业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集中就业、按比例分散就业、自主就业。企业一般适用按比例分散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是建立在这个制度上,如果你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那么你就需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可以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快助残服合规操作、风险托底协助了很多企业减免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些企业也在和我们的不断交流中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了清晰的认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政府性基金,不是“税”。当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具有强制性的,不安置残疾人就业、不满足相关的减免政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必须要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一般是由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负责征缴(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工作),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地方政府和残联进行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主要应用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再教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