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現在不買重疾險的家庭已經很少了的,而給家人買什麼樣的重疾險,卻成為了很多人面前的攔路虎,眼花繚亂的各種產品,各種形態,生怕買錯了又怕不買了出險。因此,到處糾結的你,是不是和下面這個問題一樣?首先糾結是定期還是終身型的重疾險呢?然後再在定期裡面或者終身裡面去挑選對比。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定期重疾險和終身重疾險,到底要怎麼樣搭配吧。

1.定期重疾險

首先說說定期走天下的這批擁躉者。他們的常用觀念和理由就是:

1、終身的太貴、定期的便宜,到時候可以再買。

2、保額到了那個時候都貶值的不像樣了,所以還是定期的划得來,到時候可以重新再買。

呵呵~看看,你是不是也如此認為?到了那個時候可以再買,現在還可以很低的保費就獲得很高的保額,多划得來啊,我買終身的要掏好多錢豈不是傻子?

到時候可以再買,成為了你的尚方寶劍,似乎這麼多年就可以永恆不變一直健康下去一樣。可如果真如此,現在何必買保險呢?過幾十年再買豈不是更加省錢?連保費都可以節省了呢。對不對?

可是結果顯然不是,你還是害怕風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臨,所以還是買了保險,只是為了想省錢和內心的貪婪,或者說覺得保險就是個安慰劑,所以隨便買一點就可以了。人吶,有時候真的不能太自欺欺人了。

話說回來我自己,剛入行那幾年,簡直是定期的超級超級粉絲和擁躉者,誰和我推薦孩子買終身型的,我就會覺得這個業務員黑心透頂了,那麼爛的產品給我的孩子,就為了美名其曰的可以一直保障。現在都還可以看見當年我那個文章是多麼的火爆。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可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應該說錯的有些太極端,唯心論者最大的錯誤就是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而唯物論則會更客觀和現實一些。所以後來我就刪除了我那篇點擊量過5萬的帖子,但是原文依然有人轉載至網絡給所有人參考。

下面我再說說,為什麼我會對終身型的也不排斥,並且在做計劃組合的時候,通常給孩子們都是定期+終身組合

了。

2終身型重疾險

你怎麼認知終身型的重疾險?這個觀點很重要。

如果你只是以價格論天下,那麼將來你也會知道,一分錢一分貨的年代,你今天所節省的東西,就跟老一輩人過日子一樣,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的,最後3天內全部給了醫院。

千萬別和我說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活了,說我到了那個時候病得不行了就不治的群體,看看這篇文章,還有那種說我病的不行就自殺了的,拜託,你不氣死家屬就不錯了,還自殺,連行為能力都沒有了好嗎?比如癱在床上咬舌頭你都沒力氣,更別談自斷生命了。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所以,想象一下吧,你給自己買了一個只保到6、70歲,你以為便宜的定期重疾險,然後保障也沒了,錢也沒了,人也病了,1年2年的孩子可以照顧,可是長期呢?

你真的知道重疾險到底是保什麼的嗎?不是保你病了以後能痛痛快快的掛了,而是生不如死的活著的時候,自己最大也可能是唯一的一個經濟支柱和底氣!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但凡你有清醒的意識,你隨時可以更改保單的受益人,無論你的子女如何對待你,或者他的伴侶建議他/她如何對待你,至少有重疾賠償金看在錢的份上,還不會對你太差,不然你上養老下養小的覺得亞歷山大,為了一點保費都要斤斤計較,你覺得你的孩子能有錢和安逸到哪裡去?他不會斤斤計較?

更何況現在的社會顧得了老顧不了小,顧得了小顧不了老,獨生子女兩頭奔波的辛酸,要是有足夠的錢至於如此嗎?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所以,終身型重疾險和定期型重疾險,最大的區別就是你老了以後,保單也沒了以後,又病了怎麼辦?你所有資源和財富都給了下一代了,你沒有一切東西的控制權和左右權,吃飯要人喂,走路要人扶,你還有什麼是可以能自己做主的?

人性?呵呵~是不是覺得我說話不好聽?是不是覺得我想的陰暗無比?覺得所有人只要沒買終身型的,就會晚景淒涼了?這麼現實的社會你還看不清楚?那麼多調解類節目,家長裡短老親孃舅的撕x你還沒看夠? 你又哪裡來的底氣覺得所有人都會和你以為的那樣去對待你?

我們可以避免自己成為其中之一,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你手上到時候有錢,並且有控制權。直到你死,你都擁有這筆錢的絕對控制權和使用權。

古代皇帝為什麼到死下一任才會上位?為什麼我們要死了以後財產才能變為遺產去進行二次分配?而不是活著的時候分配?你試試看,活著的時候就把財富都給孩子,看看他和他的伴侶後面無數年光景裡面,是如何對待你和這筆財富的。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再說回來孩子的重疾險,我退掉了一些孩子之前買的定期的,然後換成終身的了。為什麼這麼做?

早晚我的錢都是要給孩子的,以什麼樣的方式給?以什麼樣的形態給?能起到最大化的收益效果是什麼?

我先說定期重疾吧,就那麼幾家,什麼大黃蜂啊慧馨安啊童寶保新華I定期等等,話說回來,我也買了。我給孩子買了定期的大概就有近200萬保額,而終身的也有200萬以上。為什麼?

理財的時候雞蛋不要放一個籃子裡面,這句話永遠是真理!即不要把定期當尚方寶劍走遍天下,否則遲早閃了自己的腰。

我給孩子的終身,也是這幾年才開始陸陸續續的買的,說起來也是奇怪,14年以前,都不覺得非標體有很多,可是這幾年,簡直是感覺多的要命,我們一年下來的非標客戶能有1半數量以上,40%以上的單子都是浪費表情和精力的。什麼時候能遇見一個完全健康的投保人和被保人,就覺得是燒高香了。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而這些拒保延期除外撤單什麼的,除了孩子就是我們80後群體,然而這就是現狀,每年都有近百個被拒保的客戶,都是30歲左右一堆問題,然後被保險拒之門外了的。那以後靠什麼?是不是感覺壓力山大?

我們這代人的口號就是壓力山大,可我們的孩子們以後呢?他們在30歲左右的時候,難道就能覺得歲月靜好人生美滿了?

在我們能給他們鋪平一切的時候,為什麼要留到他們自己覺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再給他一句:當年爸媽覺得終身的保費貴,所以就給你買的定期的,所以你現在買不進去了。你覺得孩子會怎麼想?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然而事實是:當年的終身型重疾險保費真的很貴嗎?

是真的,14年之前的終身型重疾險真的是稀爛,而且狠貴,也就是從14年以後開始,改革開放吹到了終身型重疾險這裡,開始了大幅度的下降,以前的終身型2千多保額10萬,而現在差不多4折的價格就可以了。

現在這個價格你要還覺得貴我就無話可說了。只能說明你潛意識裡面,覺得它不值,而沒有考慮過將來的風險。就是回到我上面開頭的那句話:

為什麼給孩子買的定期重疾險?還不是怕萬一真的重疾了至少有個賠付,還能錢少保額高。

問題是,你既然覺得可能有幾率,為什麼就不考慮到風險發生以後,還能不能有保障繼續持有?或者你的認為就是人重病了就是一定要掛了的,所以不用考慮以後了?

而你既然覺得終身的沒必要,孩子可以到時候再買,那又何必買定期重疾險呢?反正都不會發生,到時候一定可以買進去。那現在買定期的豈不也是浪費錢?完全可以到孩子成年以後,自己重新買,是不是?

問題是,你又怕萬一有了,為什麼就不再多想一步,真的有了以後,後面怎麼辦?未來的醫術和發展,只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錢,而不是治不好的問題。大部分人是窮死的而不是治死的。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而孩子自己又沒抉擇能力和判斷能力,不然到時候,他們也會來質問你,當年為什麼不給我買終身的,搞的我現在買不了任何保險了。你怎麼回答?說錢拿去吃喝玩樂了,一個旅遊一個包包萬兒八千的,就是沒錢買保險?

我不希望孩子那樣去問我,更不希望我對孩子的所有愛和呵護只能延續到他成年,我想通過保單去明明白白的告訴我的孩子:無論媽媽在不在,只要你在,我就能給你足夠的愛和呵護,這種心意,是現金房子這些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重疾險,到底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對了,還有保額貶值是吧?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在計算應交保費的時候,都喜歡上來就把總保費和總保額做對比的,比如一年交5千保額50萬,他不是計算5千對應50萬,而是計算10萬對應50萬,也是奇怪了,你只掏了5千而不是10萬啊,為什麼要去拿20年內的總保費去對應總保額?

如果中途豁免生效了呢?你哪裡需要交的了10萬呢?小安我自己今年就賠付了3個豁免,其中一個就是觀察期剛過就出險了,以後的19年就都不用交費了的。

而另外2個買了2年不到出險,並且豁免了老公的保費,並且自己的重疾險賠了以後合同沒終止,後面這輩子如果再發生別的重疾還可以繼續再賠付。這時候的槓桿在哪裡?

再者,就算我們20年保費都掏完了,對應的50萬保額,到了你老的時候你覺得這50萬沒意義,拜託,你掏的是10萬好嗎?你掏的不是50萬好吧?這50萬前期是保費的槓桿保障,而後期就是你的10萬本金在通貨膨脹下的增值數字啊。

所以貶值在哪裡? 前期保障後期保值好嗎?

我其實真的蠻想再說一句得罪人的話:好像你不買這個終身型重疾險的話,你節省下來的錢就可以讓自己財富倍增,不蒸發不貶值,但是即使貶值也比你花的不知道去哪裡了會更好些吧?

有時候,你算計了一切價格,卻沒有算過變數,你算計了眼裡的那點錢,卻沒想過損失的更多更多。

對,你看,所以其實我說了這麼多,我就是終身型和定期型的雙重擁護者,我都愛,我2個都要。而不是非要二選一,貶低踩踏否認任何一個都是不對的。而至於保額,為什麼我要買那麼高,甚至達到快500萬?且聽我下回講解吧。

最後再強調一下,重疾險最好的購買時間,除了剛出生,就是現在!因為意外和美好,實在不知道哪個先來。很多事情,拖著拖著就沒有然後了,直到被某種意外再次提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