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去哈爾濱旅遊,零下四十度臉都凍傷,一根烤腸讓我鼓起了勇氣

哈爾濱紅腸,原產於東歐的立陶宛。中東鐵路修建後,外國人大量進入哈爾濱,也將紅腸工藝帶到了哈爾濱。

這種灌腸傳到哈爾濱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腸的外表呈棗紅色,所以被哈爾濱人稱之為紅腸。生產紅腸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腸衣(動物腸衣,以豬或牛的小腸腸衣為最佳)、澱粉(馬鈴薯澱粉最佳),大蒜,鹽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豬肉,大約三分之一的肥豬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餘為澱粉和調料。

冬天去哈爾濱旅遊,零下四十度臉都凍傷,一根烤腸讓我鼓起了勇氣

冬天去哈爾濱旅遊,零下四十度臉都凍傷,一根烤腸讓我鼓起了勇氣

去年冬天和三五個好友一同前往哈爾濱旅遊,在中央大街吃了一次較為正宗的烤紅腸,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戴著雷鋒帽,兩副手套,來上這麼一根香氣逼人,紅油油的烤腸,簡直是難以忘懷的記憶。

冬天去哈爾濱旅遊,零下四十度臉都凍傷,一根烤腸讓我鼓起了勇氣

正宗的哈爾濱烤紅腸是指秋林裡道斯紅腸,現在買紅場不用到秋林去排隊,那是計劃經濟時期商品匱乏的一種現象,現在哈市各區都有專賣店。

冬天去哈爾濱旅遊,零下四十度臉都凍傷,一根烤腸讓我鼓起了勇氣

更多哈爾濱旅遊攻略請評論或者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