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他們的待客禮包括問候、互遞鼻菸壺(解放後此禮已逐漸消失)、飲食招待等。無論是專程來訪的貴客還是路過歇腳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問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並擺上各種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間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用銀質的碗盛著,與哈達一起獻上。敬酒時,要右手舉杯、左手託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今兒,秀才領著大家看看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待客

蒙古人喜歡養狗。狗有護畜作用,還能傳遞信息。狗一叫,孩子們首先跑出來,之後,向大人彙報觀察到的情況。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出來迎接。迎客人時,服裝要整齊。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客人要在營子外下馬,牽著馬進營子。客人是長輩或老人,主人要接馬韁拴在馬樁上。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問候請安。請安禮儀,男人是將雙手置於躋部鞠躬或打千,婦女行單跪禮請安。

按蒙古人傳統,不論是不是親戚故舊,認識不認識,來家就是客,一律茶、 食招待。 除非客人忙得等不及燒茶,也要品嚐點奶食品才上路。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獻茶敬酒照例以長輩、老人為先。有時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而先客後主,客人接過來要放在長者面前。獻茶要站起身雙手奉上,不能坐著獻茶。晚輩如果是男性,敬酒時作單跪姿勢。

客人吃過茶,先向長輩一一敬酒,長輩們接過第一盅酒,照例說幾句吉祥的話,用太陽指蘸酒彈酹。這時向老人獻上禮物,分給小孩糖果。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客人遞過禮物,家長向客人敬酒。如果家長年高輩長,一般由少輩人代替。晚輩忌諱在長輩面前喝酒吸菸,但必須接過酒杯並酹酒之後,將杯放在桌子上。如果客人好喝酒,長輩便藉故迴避,給機會讓同輩人飲酒娛樂。多麼好喝酒的老人,也不同青年人一道飲酒。即使大規模喜慶,也必須按年齡、輩分、地位、性別分開排坐。避席的長輩待年輕人飲到差不多時返回,與客人共同斟滿一杯酒放在桌子上,大家開始用飯。如果以整羊待客,則先由長者動刀。和客人一起吃飯的,必須是家庭主事人。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客人辭行,全家送別,有時老太太會用牛奶酹祝。

蒙古包的西北隅和灶口處是不能貿然去坐的。要沿房門西側坐在門裡或被主人讓到正北延東一排坐下。不論天氣多冷,不得在火盆、鍋撐子上烤腳、磕菸袋、吐痰和進出跨越。鞭子、棍子之類禁忌帶入室內。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有些地方,蒙古人生孩子,總要在屋簷下掛個標誌,如果掛的是弓箭,說明生的是男孩;掛的是紅布,說明生的是女孩,即寓男用弓箭、女用針線之意。凡遇這些標誌,客人須注意,不要貿然闖進婦女坐月子的屋裡。

禮獻整牛整羊

整羊整牛,也稱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貴賓的傳統禮儀。

自古以來,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馬奶酒和給遠征人攜帶綿羔羊熟肉條的習慣。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來客和祭禮神祗。

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瑪、整羊三種,主要取其完整、齊全之意。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禮獻整牛,除了祭祀犧牲,一般只取牛的某一部位,比如說,為65歲以上的人祝壽,僅象徵性地獻上牛烏查(蒙古族叫烏古查,即牛羊軟肋脊肉)。珠瑪,又分為立式珠瑪,也就是最講究的整羊,其特點是褪毛、帶皮、烤制。整羊席不像珠瑪那樣精製,其特點是去皮、煮制。禮獻整羊也像獻整牛一樣,根據不同需要和對象, 採取不同方式。有時獻上完整的羊肉,有時獻羊的某一部分。春節時招待親朋好友和貴賓時,把熟羊頭放在大方木盤中間,周圍擺滿各種奶食品和點心端上,是隆重禮儀。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整牛、整羊、珠瑪的加工方法,各地不盡一致,但必須保證食品的完整,避免損壞皮肉。

整羊的擺法,羊頭必須向著主賓。 在宴會上用整羊招待客人時,一般要唱讚歌敬酒三巡,當賓客們開始唱和時,再斟一杯酒,誦獻整羊的祝辭。專門向執刀割肉、招待客人的人敬酒一杯之後,主人請席間長者先動刀。那位執刀招待,蒙古語稱“渾都格其”。長者接過蒙古刀,在羊頭的前額劃個“十”字,從羊的腦後、嘴角兩邊、兩個耳朵、兩個眼眶、脖頸、硬顎上割下幾塊肉,再把羊頭轉向主賓。主賓端起羊頭回贈主人。主人端過一個空盤,接過羊頭和長者割下的部位肉,擺在佛龕前敬佛。接著用專用的蒙古刀,從羊烏查的右側、左側切出長條薄片,左右交換放置。割羊烏查前半部時,刀刃向外。如此切割三次之後,分節卸下其它骨頭(過席的羊烏查只能切一刀),由陽面轉圈後,退回去放入肉湯裡熱,然後上桌進餐。退下整羊後,上肉湯。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禮獻整羊時,通常安排專人獻祝辭。誦祝前,要向祝辭人敬酒一杯。祝辭人用無名指蘸酒彈酹,然後舉杯祝辭。誦祝辭的姿勢:老年人坐著,中年人單腿跪著,年輕 人站著。祝辭內容因人、因事、因地區不同而各異。比如有一則祝辭唱道: “博格多成吉思可汗,迎娶花容光煥發月貌的孛爾貼只斤夫人。宰一隻花臉的羯綿羊,裝在水晶盤裡招待貴賓。是成吉思汗定下的禮制,是蒙古人待客的傳統,是忠厚和貞潔的標誌,是至誠心意的象徵。”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大家斟一杯酒互相唱和 。誦祝辭人說一聲“結!”(請用刀)。並舉杯繼續祝福唱道:“按著老規矩敬獻,請各位都來品嚐。遵循舊風俗奉獻,請各位都來舉觴。”

再斟一杯,眾人回敬唱和。之後,祝辭人接著說:“結!”

服飾

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長袍、短褂、靴子等 。顏色尚藍,深藍者多,極少穿青色上衣。婦女喜穿紅、綠、天藍色的。服裝四季有別,如單布長袍,夾長袍,棉長袍,皮長袍,坎肩,馬褂等。無論男女都喜用鮮豔的絲料或布料做腰帶垂穗裝飾。衣多鑲邊。布料喜用綢緞類或上等純棉料。蒙古靴子多用牛革製作,少部分用馬、驢皮。女式靴子多為布制繡花,冬季內套氈襪, 既輕且暖。冬季的皮衣,皮自家鞣製,自家縫紉,很少購買。勞動時穿的皮衣不弔用上好綿羊綢、布面,經濟耐穿,牧民穿的靴子多自制。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衣服皆右開襟,嵌對扣或排扣。男服鑲單邊者為多,女服鮮豔而美觀。單布長袍或坎肩皆鑲繡花邊或金銀絲綢邊。女子服裝特別講究,且有閨、婦之分別。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為了騎乘方便,男子服裝多為寬領大袖。棉、皮長袍用棉布領或綿羊羔皮領。長袍外套馬夾,以整幅彩色綢緞繫腰,不垂穗,佩帶火鐮、蒙古刀。刀有刀鞘,並有象牙筷子或駝骨筷子一雙,用銀、白銅、青銅鐫花製成,用絨絲鏈掛在“套海”(一種金屬飾物)上。腰佩火鐮、蒙古刀、煙荷包、菸袋、白布手巾等。頭頂的蒙古帽 ,多為綿羊羔皮或狐皮製成。冬季,衣袖外套有綿羊皮套袖。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婦女喜穿彩色長袍、花靴。 四季都在長袍外套穿坎肩,不喜扎腰,外出勞動或騎馬才扎。

蒙古包

蒙古包按哈那多少區分規格。哈那是包氈壁的木製骨架,一組為一個哈那。有十個哈那、八個哈那、六個哈那、四個哈那之分。牧戶根據家庭人口、生活狀況調劑使用。儘管蒙古包的質量、裝飾各有差別,但總體結構都是一樣的。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蒙古包的外用品,包括紅氈頂、氈頂扶柄、扣繩、氈頂、細繩、捆繩、氈牆、帶子、門、門簾等。

紅氈頂,蒙古語稱“額如各和”,方形,四角各對南北東西。房間正中和天窗架的中心對著紅氈頂中心。用粗毛繩做邊,頂面也用粗毛繩軋雲頭圖案,修飾縫紉。紅氈頂用於調節屋內氣溫,夜間壓頂,早晨揭開。紅氈頂的四邊各有粗毛扣繩,北和西東壓著天窗外邊套的花邊。上有哈那帶子作壓蓋和揭拉時使用。紅氈頂有扶柄。 用三尺長優良木料製成,系在紅氈頂南邊粗毛扣繩上,作固定之用。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椽子和哈那用扣繩釦緊。屋頂用扎有云頭圖案的氈子裝飾。

氈頂子是天窗架的蓋,用氈子或蘆葦縫成,以適應四季氣候變化。氈頂用青布寬沿邊、軋雲頭圖案。用蘆葦縫製的叫蘆葦頂子。冬季防雪,夏季防雨。

帶子,是捆紮氈牆的粗毛扁繩,分兩行拉緊氈牆。

蒙古族的起居待客禮俗,你知道多少?

門,蒙古包的門,冬季作雙重。里門對開,稱為風門;外門一扇,在右側安扭,叫封閉門。門簾分兩種,一種是氈子做的,上有精製裝飾圖案,是冬季用的,另一種蘆葦或柳條做的,夏季使用。

蒙古包內常用物品,有牆帷子,從西牆順著北牆到東牆圍起來。顏色是白色以外的任一種色布。

類似蒙古包的固定簡易住房叫“崩布根格日”,即俗稱的崩崩房。“崩布根格日”有土築和柳編兩種。土築的用土坯或草坯砌牆、抹泥、苫草、搭炕而成。用柳條編 (也有用楊、樺樹條編的)框架、抹泥、苫草、搭炕而成。這種房屋用於冬春出場放牧。牧民們也稱它為“布如格”。

用作倉庫的崩布根格日不留天窗。

蒙古族也有選擇吉地而居的習慣,修建時要考慮到後有“依靠”,前面視線開闊。(文化赤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