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擋車子都有哪些擋位設計?各有什麼特點?

imstro


自動擋變速箱的檔位無非是PRNDSL+-321,不論是AT/CVT/DCT還是AMT這些檔位發揮的作用是完全相同,區別是換擋的結構帶來不同的行駛狀態。

檔位功能:

  • P擋駐車擋,結構為棘輪棘爪咬合鎖止齒輪運轉,作用是作為第二道駐車保護防止手剎車失靈,使用注意事項是拉起手剎之後在推入P擋防止駐車以齒輪咬合為主,這樣操作能減輕變速箱結構壓力。(自動駐車不用關心)

  • R擋倒車擋,作用當然是用來倒車,注意事項是在車輛停穩之後再掛入。
  • N擋空擋,作用於手動擋空擋相同,注意事項為AT/CVT使用液力變矩器傳動的變速箱不要空擋滑行,雙離合和AMT結構與手動擋相同可以滑行但只有乾式雙離合有必要。
  • D擋行駛擋,所謂的N擋手自一體或N擋雙離合裡的數字指檔位數量,在掛入D擋之後變速箱會隨著車速的變化自動在1~N之間自動升降檔位;CVT無級變速箱在設定齒比內沒有固定檔位,所以叫做無級變速。
  • S擋運動檔,掛入之後變速箱會快速降檔拉高轉速,之後深踩油門超車併線會很流暢,原理只是通過低檔位獲得大扭矩輸出,S擋不宜長時間使用。
  • L擋低速擋也叫做拖拽擋,作用是把檔位鎖定在比S擋還低的檔位,等同於手動擋的1~2擋;在需要大扭矩爬陡坡或拖車的時候使用,通過或車速提高之後可以切入到D擋正常行駛。
  • +-M擋為手動模式,手動擋縮寫為MT、自動擋為AT,AT上出現M或+-標識代表的是模擬手動換擋模式,切入M擋之後可以通過方向盤換擋撥片或檔杆撥動手動升降檔,不過降速時無需手動降檔變速箱也會正常輔助運行降檔。321擋對應的是手動模式的321檔位,只是不同變速箱設計理念有些區別而已。

M擋的主要作用是用在長下坡時利用低檔位發動機制動減速,有幾公里的長下坡可以選擇使用M擋,一般短坡路段配備四輪碟剎前通風盤的車型沒有必要可以使用,剎車的散熱能力很強很少會出現過熱失靈的情況,這種問題主要出現在使用鼓剎的汽車。

S、L、M、D擋四個檔位可以在行駛中隨意切換,機械檔杆不能在行駛中掛入R擋和P擋否則會損傷變速箱,電子檔杆聰明的多會自動判斷是否為誤操作。檔位佈局有蛇擋和直排,蛇擋利用物理設計阻擋錯誤換擋,直排利用鎖止按鈕防止誤操作,使用方式相同習慣都一樣。

自動擋的檔位特點就是這些,結構的區別不用過於關注除了乾式雙離合別選就對了,綜合品質的排名為AT>溼式雙離合>CVT>AMT,輕客及客貨車AMT例外,供參考。



天和Auto


自動擋因為有著操作的便利性,所以現在越來越受歡迎了,但對於一些剛從駕校手動擋專業畢業的新手來說,有時候剛上去還會被搞得一頭霧水,也有些開了多年的老司機,基本也就是在P、R、D擋位之間徘徊,那麼今天就來詳細把自動擋的各個擋位介紹一下。



自動擋車型必備的擋位是P、R、N、D四個,對於不同的用車需求又調校出了S、L、M以及D1、D2、D3等,後面這六個並不是都有的,要看具體的車型,其中P擋為駐車擋,相當於加了一個鎖止機構的空擋,掛入以後就不會出現溜車了,而且不在P擋上無法拔下車鑰匙,有些一鍵啟動車型無法熄火或者是熄火後無法鎖車,總之正常情況下停車後要掛P擋。

R和D擋相對就比較簡單了,R是倒擋D是前進擋,正常行駛掛D擋就可以了,電腦會根據車速自動進行升降擋,這是平時用的最多的,還有一個N擋,這就相當於手動擋上的空擋,發動機和變速箱動力傳輸斷開,也沒有鎖止機構,如果在紅綠燈不想踩剎車,正確方式是掛N擋拉手剎休息一下右腳,習慣掛P擋拉手剎是錯誤的,雖然一般情況下是沒事,可一旦後面被頂一下那變速箱基本就得大修了,推車或者拖車的時候也得用N擋位。

然後是見得比較多的S和M擋,S曾經幹過M的活,現在基本已經定義為超車擋或者運動模式了,超車時會通過降擋提高轉速來獲得更充足的動力,起步的時候會提高換擋轉速,也是通過高轉速低檔位的原理來提升動力,不過現在多數車型深踩油門基本也能起到差不多的效果,M擋是手動模式,同時還會帶有“+、-”號來表示升擋和降擋,有些車型也沒有“M”字母,直接就簡化成了加減符號,這是用來手動操作體驗駕駛樂趣的,不過並不是手動直接換擋,同樣也得經過電腦控制,所以擋位和車速不匹配時是無法升降擋的。


現在L、D1、D2、D3見得就比較少了,L擋又叫做低速或爬坡擋,原理和S擋類似但又有區別,掛入L擋以後會鎖定在低檔位,基本就是幾擋掛進去最高就是幾擋,起步掛入的話就會鎖定在一擋,有些也可以再調節,這一點不同的車型有所區別,往往用在載重較大、爬坡下坡和泥濘路況等,D1就是直接把擋位鎖定到一擋不變,D2這個擋位比較特殊,有的車型是鎖定在二擋不變,適合於一些冰雪路面起步,而有的則是一二擋內進行切換,D3則基本上就是控制在三擋以內進行切換。

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擋位,這樣一總結還說了不少,如有落下或者錯誤之處,歡迎補充和指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實說



直排式擋位

這種擋位設計比較常見,現在很多汽車品牌採用的都是這種直排式設計,這種擋位設計最大的優點就是換擋時相對比較直接,但缺點就是在盲操作時容易掛錯檔。


階梯式擋位

階梯式擋位又稱蛇行擋位,也是屬於比較常見的自動擋位設計,優缺點恰恰和直排式擋位相反,優點是不容易掛錯,缺點就是不如直排式的那麼直接。


懷擋

懷擋的位置一般在方向盤右側,許多美系車都會使用這種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就是節省出中控臺的空間,缺點就是由於佔據了一側控制桿的位置,將雨刷、轉向燈等功能全都集中在另一側的控制桿上,需要時間去適應。





珠海交警


因為自動擋的汽車操作比較簡單,使用也非常方便,所以越來越多的車友們更加青睞自動擋的車子了。在城市行車往往會遇見堵車的情況,這個時候自動擋的車子就會格外的方便自如些。但是,對於那些第一次接觸自動擋車的小夥伴兒們,可能還是有些陌生,接下里我們就來說說自動擋車擋位的那點事情,也隨便分享喜愛擋位用途和使用技巧哇!

P檔是駐車檔,用於自動擋汽車長時間的停車。汽車在使用該檔前要優先拉緊手剎。目地是為了保護變速箱不受衝擊。1.P擋就是俗話說的停車擋(也叫駐車擋),當我們駕駛自動擋汽車要停下來或者打算長時間停著的時候,那麼這時候我們就應該掛N擋,然後熄火,拉手剎,松腳剎,最後再掛上P擋。

2.N擋就是空擋,其實這個和手動擋差不多的道理,在我們駕駛車子打算短時間內停車或者等紅綠燈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先暫時掛N擋。

3.R擋就是倒車擋,哈哈倒車擋和手動擋車也沒啥區別,不過在倒車的時候特別的要注意不要猛加油門,不然一不小心控制不住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4.D擋就是所謂的前進擋(有人也稱之為行駛擋),這個恐怕就不用多說了吧?畢竟大部分知道自動擋車的,相信都聽說過一擋(D擋)走天下的說法吧!哈哈哈!

5.S擋為運動模式擋位,一般你想超車的時候,可以使用該擋位,動力可以一下子提升不少,讓你超車很輕鬆,不過還是要注意車速的啊,不要開太快,適當速度超車就好了,畢竟安全第一嘛!

L為低速擋.相當於手動擋汽車的一檔二擋.速度慢,但是扭力大。可以用於汽車上下一些大的坡道。

6.L擋就是大家說的低速擋,和手動擋的1、2擋差不多,扭力比較大,但速度是比較慢的,一般使用場景是在上下坡比較大的道路或者進出地下停車場的時候。

7.+—M擋,這個和上面的L擋差不多性質,代表車型是馬自達6,如果開過馬6的應該都知道這個擋位設計和用途,本人就開11款的老馬6,不過用M擋的時候不多,但是這個真的挺實用的,上下坡毫無壓力。


這兒有車


P R N D 這是四個常用檔位 分別代表停車 倒車 空檔 前進 有的車有s 這是超車模式 還有的車有L1 L2這是爬坡模式 另外還有+-掛進去或者按動相應的按鈕進行手動駕駛體驗


阿魚280


奔馳懷檔,寶馬電子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