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到2024年世界就剩中國有太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為何不再發射一個上去?

木子玩


國際空間站是1983年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自由空間站計劃,1993年開始實施,它是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國家航天局及歐洲航天局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合作計劃,據2014年美宇航局和俄羅斯宇航局達成的協議,國際空間站運營時間將會至少持續到2024年,



目前世界上在軌道運行的空間站只有二個,一個是國際空間站,一個就是中國的天宮號實驗室,如果國際空間站退役的話,中國就是唯一的了,但是美國和歐洲,俄羅斯真的沒有新的空間站計劃嗎?

據悉,國際空間站脫離軌道計劃沒有被批准和達成一致,計劃仍在審議中,另外多國對2024空間站到期後,是否再延長4年展開討論,再有美國宇航局現重點扶植對象畢格羅太空科技公司,他們可能為美國運轉下一代空間站,俄羅斯也是不甘落後,他們已經在建設新一代的名叫軌道導航組合暨實驗設施俄羅斯空間站,將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前發射,所以,這個過渡期的局勢並不明朗,



任我行162458367


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後發射階段組合的空間站,而目前正在運行的國際空間站,將會在2024年退役,屆時中國可能是唯一擁有太空站的國家。但這裡僅僅是有可能,屆時還可能會有其他國家和美國商業公司發射的太空站。

我國的航天事業突飛猛進,在2022年中國太空站建成後,會成為中國在太空科學等各種尖端科技的實驗和研究平臺。想當初,美國等國家建立國際空間站時,就把中國排除在外,這也是我們太空站建設的動力之一。

但相比美國,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還有較大程度的落後,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開展了載人登月計劃,而我國目前還只有嫦娥探測器的月球登陸。至於太空空間站,美國,俄羅斯等國的空間站早已成熟運行多年。

美國已經啟動了全面的太空探索和太空發展計劃,以保證美國的全面領先,NASA的近期任務已經轉向深空探測和載人火星登陸計劃,對於近地軌道的研究和商業化應用已經主要轉移到SpaceX等商業航天公司來運作。簡單說,就是這樣已經技術成熟的領域,美國已經無意在投入大量的國家資金。就像當年載人登月一樣,美國目前的重點是登陸火星。

對於地球軌道上太空站這樣的項目,美國將由非官方的商業公司來進行運作,已經有航天公司進行無人太空艙的發射實驗。同時俄羅斯也計劃發射太空站,重啟登月計劃。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到2024年根本不可能只剩中國的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雖然是由美國主導,但還有十多個國家參與,美國目前只是計劃讓空間站在2024年退役,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空間站運行時間已比較長久,設施設備老化,維護成本越來越大;二是一些人認為,世界各國在近地軌道空間站的研究已經開展得差不多了,再在近地軌道研究已沒有多大意義;三是美國的太空探索已轉向月球、火星等深空任務,運行國際空間站將佔用較多資金,影響這些任務的開展。



參照美國以前的做法,國際空間站根本沒有任何可能在2024年退役,連機遇號這個設計壽命僅三個月,實際已在火星運行了14年的“老人”都不肯放棄,誓要榨乾最後的價值,何況國際空間站還遠沒有老態龍鍾到機遇號的地步,目前美國只是在討論國際空間站的處理問題,至於退役,八字還沒有一撇呢。



對國際空間站的處理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2024年退役,直接墜入南太平洋航天器墳場,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根本沒有;二是延長運行時間至2028年甚至更久,這種可能性最大;三是出售給其它機構,目前已有人提出這種方案,也就是說把空間站轉為民用,由民營企業來營運,在美國當前大力開放商業太空領域的情況下,這個方案很有遐想的空間。



另外到2024年,幾乎可以肯定一些商業太空項目已經升空,比如太空酒店。目前比格洛公司的模塊化充氣太空艙正在研發當中,未來將成為太空研究基地、太空酒店等太空“房地產”項目的自由組合組件,在2024年之前升空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馬斯克、貝索斯及維珍銀河等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會加速更多太空項目的成熟和實施,誰知道這幾年還會冒出些什麼項目來呢,特別是馬斯克可重複使用火箭大量使用後,火箭發射成本將大大降低,太空領域將進入革命性的飛躍發展時期。



所以我們萬萬不可盲目自大,以為空間站上天就已經站在世界的頂端,唯有融入世界,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得更快更穩更遠。


徐德文O戴維科學


中國的航天事業近年來得到了很大提升,可喜可賀。但千萬不要忘乎所以,我們距離世界先進大國比如美國、俄羅斯還有較大差距,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如果不正視這個基本事實,就會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從而難以前行。

最近常有一些議論,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退役,到時候世界上留在太空的就只有中國一個空間站了,言下之意中國就成了航天老大了,這個認識是錯誤的。

其實,中國的航天在世界上排在很靠前,但比起一些老牌航天大國,還只能算是在起步中。

就拿空間站來說,前蘇聯1971年建成世界第一個空間站,禮炮號就發射了1-7號7個空間站,1986年又發射了和平號,一直運營到2001年。該空間站重達123噸,有6個對接口,12個國家和地區135名航天員在上面工作過,完成超過16000次實驗任務。

美國1973年開始建造天空實驗室號空間站,運行到了1979年,該空間站重約80噸。

1998年開始升空的國際空間站是由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

這六個太空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參與該計劃的又16個國家或地區組織。

國際空間站2011年才全部完成組建安裝,實際上,國際空間站是在組裝中就開始空間實驗的。

國際空間站是一艘多功能多模塊空間站,有13個艙室,總重量達到400噸,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無數次的科學實驗和太空行走任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太空試驗基地。

國際空間站計劃運營到2024年,但有可能超期服役到2028年。

在空間探索來說,中國的探測器還只是在月球落了腳,美國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完成了六次載人登月,發射的上百個遠距離探測器巡遊了太陽系所有的星球,而且每個星球都派出過若干個。

最遠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去了200多億公里。俄國和歐洲等也發射過很多遠距離探測器,還在彗星上落了腳。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宇航員都在空間站工作過,在空間站最長記錄437天,太空行走已經成為平常的工作,在艙外最長時間超過8小時。這些都是我們還需要學習和積累的。

國際空間站2024年退役,並不等於國際上這些航天大國就眼巴巴的看著中國這個唯一的空間站,他們的航天計劃很多。

比如美國2020年重返月球計劃已經啟動,準備載人在月背球背面登陸,還要在月球軌道或月球上建立星空之門,實際上就是一個航天基地。還要在月球軌道載人飛行一年。

這些都是為了2033年左右載人登錄火星進行的演練。這將成為人類最大的航天事件,這些以載人登陸火星為目標的航天活動已經獲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批准,美國NASA正在穩步推進

可以預見,從2020年載人重返月球開始,美國又要掀起一輪航天高潮,這些活動將成為近20年航天最大的熱點。


到了2024年,不一定就是中國的獨家空間站在天上。

不說國際空間站有可能超期服役到2028年,就是國際這些航天大國如果覺得空間站依然十分重要,就會設法有新的替代品,或者聯合打造新的空間站。

一些新的太空探索商業模式也在悄悄興起,如美國和俄羅斯一些商業大亨早就開始探索空間開發,他們的軌道空間站計劃也在實施中。

或許那個時候地球軌道設施有新的功能和用途,也不再叫空間站了,是更高一個層次的東西。

所以我們一些人有夜郎自大心理,以為那個時候空間站只有中國獨此一家,別人都要來求我們,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

我們只有正視自身差距,才能更好的學習和進步。

我們的實力不在嘴上而是在核心技術和行動上。

我們要接受中興的教訓,不能總是仿製,要花大力氣發展自身的核心技術,不管在國內還是國際,都要實事求是,要講規則,這樣才是大國風範,才能融入國際。



不要老以為獨立擁有就是好事,這依然是一種小農經濟思想,是狹隘的眼光。

現在地球村,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才能真正的順應潮流,才有可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乃至超過他們。

時空通訊衷心的希望我們國家科技和公民素養同步崛起,但不是嘴巴的崛起,是從內心核心的崛起。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大家就這個問題討論點評發表高見。感謝朋友們的關注支持和理解。


時空通訊


肯定會繼續發射,甚至還可能發射圍繞月球或者火星運轉的空間站。

任何飛行器都有其設計壽命,尤其是在太空惡劣環境下工作的飛行器。國際空間站大約在10年內就要退役墜入太平洋,在這時間內中國的天宮二號已經進入了太空服役。所以,當國際空間站墜毀後,圍繞地球轉的空間站很可能只有中國的天宮二號。

國際空間站耗資巨大,在建造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受如此鉅額投入,最後由多個國家共同出資參與建設。國際空間站墜毀後,一些國家的太空實驗項目就需要尋求與中國的合作,而中國的天宮二號畢竟比國際空間站差了不小的塊頭,肯定無法滿足眾多國家的需求,新的空間站的建造議程肯定會提出。也許短期內難以有一個國家或航空公司拿出資金建造新的空間站,但不遠的將來一定還會有空間站進入太空。這不僅是一些國家進行太空實驗的需要,也是人類在探索宇宙道路上的必然。

人類目前建造過的大小空間站都是圍繞著地球轉動的,人類還要重返月球,還要登陸火星。建造一個圍繞月球、火星轉動的空間站更有利於人們往返地球和月球、火星,這樣的空間站也會出現。


刁博


應該先問為什麼中國會走上獨立建造空間站的道路?國際空間站都不打算再發射的話,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中國太空站在國內稱之為——天宮號。而空間站為三段式,兩段的實驗艙和核心艙為T型中的基本架構,然後核心艙兩端再對接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

由此看來,空間站可是一個大工程,先別說技術對錢的折磨不是一般的。因此各個國家就開始“分工合作”地組建國際空間站,大家合夥分擔。

那麼2024年世界為什麼就剩下孤軍奮戰的中國了呢?

第一、空中站不單燒錢,壽命還擺在那。而中國和國際空中站的發射中間是有時間差異的。那麼國際空中站壽命到了自然就得退了,那那麼那個時候天上恰好就只剩下中國的空間站了。

第二、那為什麼他們不再發射一個上去呢?

空間站不是想發一個就發一個的,涉及的資金、各國自身的考慮等。但他們肯定會再發射,中國要是一人在上面突飛猛進肯定會威脅到很多大國的地位,他們才不會乾等著。像公理號太空站已經給出了時間2024年建成。

那國際空間站呢?據知國際空間站要延用了,把時間2024推後到2028年了。

第三、為何中國成了獨立建設的獨行者。

同樣也是出自於自己的考慮。

是按著長期目標去的,就是跟美國並駕齊驅。這個長期目標裡面的下一個目標就是:2022年建成重達66噸的基本款。不管國際上情況如何。


鎂客網


現在早就證明了一個事實,國際空間站也好,其他的單一建造的太空空間站也好,實際上都沒有什麼用處。並不是說,太空空間站一點用處都沒有,而是用處與投入相比,幾乎是微乎其微,基本上就屬於花瓶和雞肋。唯一的用處,就是給人類考察在幽閉環境裡面身體和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所謂的“太空行走”,其實在科研上意義不大。還有“太空育種”,實際上是非常蠢笨的辦法,失敗率很高。有人希望利用太空環境的惡劣,讓地球上的植物種子在高輻射下發生異變。但是,這只是一種笨方法。現在已經有了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做精確的靶向,根本沒有必要用笨方法。

從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之後,科學家們雄心勃勃的渴望在10年內飛往火星。但是,美國總統和國會卻把方向轉向了去開發雞肋的太空空間站。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都被消耗在了上面。這讓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非常失望。實際上,由於上層決策的失誤,航天技術幾乎停滯了。我們現在使用的火箭,最好,最強大的是“土星五號”,推力達到3400噸以上(而我們最近才剛剛研製出1000噸推力的火箭),而這種火箭是20世紀60年代已經使用過的。目前還幾乎沒有新的火箭可以超越它。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為航天局指定了2033年前後抵達火星軌道的遠期工作目標,併為此制定了三部走的戰略。這是工作重心的轉移。太空空間站的研發,已經逐步讓位於人類史上更加雄心勃勃的計劃。


懷疑探索者


到了2024年,太空中不一定只有我國有空間站(天宮號),國際空間站不一定會退役。國際空間站的目前資金可以使其運行到2024年,但美國宇航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KA)以及其他合作機構將計劃使國際空間站再進一步延期4年,也就是到2028年。

至於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的打算,NASA和RKA目前還沒有提出新造一個近地國際空間站的計劃,主要原因還是缺錢。要知道,國際空間站已經耗費了15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一萬億元),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的最昂貴的單一結構,美國的投入佔到了85%。

根據此前公開的信息,NASA的下一步計劃是建造環繞月球的空間站,名為“深空之門”,最早將於2020年開建。這個空間站將成為深空探索的跳板,從這裡發射飛船所需的燃料更少。在深空之門建成之後,美國將有可能會重返月球,或者直接開啟載人火星任務,這個時間最快應該在十幾年之後。由於建造深空之門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美國在短期內應該不會再考慮建造新的近地軌道空間站。

此外,美國私人航天公司公理太空(Axiom Space)計劃在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前建造一個小型空間站——公理號空間站。因此,到了2024年,我國的天宮號將不大可能是唯一的空間站,到時可能會出現三個空間站同時在太空中運行的局面。但不管怎樣,我國將會建成空間站,這將有助於促進我國航天科技的進一步發展。


火星一號


首先到2024年的時候,太空中不一定只有中國一個空間站,因為就最新的消息來看,國際空間站有可能要繼續服役到2028年,至於2028年是否一定就會退役,這一點還不好說。

而且即使說2024年國際空間站真的退役了,也會有其他的太空項目接替它,例如俄羅斯就準備在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前,發射一個新的空間站,還有就是一些商業性的公司,也準備建造了一個私人的空間站,例如美國的畢格羅太空科技公司等。

至於說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為什麼不再發射一個上去,答案很簡單,無非就是一個錢字,其實現代的國際空間站,屬於多國合作的產物,說白了就是大家都要掏錢。

那麼製造一個國際空間站到底需要多少錢呢,有一個數字是1500億美元左右,這麼大的一筆錢,就是各國分攤,也要拿出至少100億美元以上,所以空間站這個東西,不是想造就造的。

而且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參與空間站的各國,經濟情況都不太好,首先俄羅斯就不用說了,而歐洲,加拿大,日本,巴西等國,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想要聯合起來統一意見,我想恐怕挺難的。

至於美國,我想可以重點的聊一下,美國的航天實力大家都懂,但巧婦也難無米之炊,就2017年來看,NASA得到的財政預算有194億美元左右,這筆錢看起來挺多的,但實際上根本不夠花。

在NASA的各種航天計劃當中,重點的方向應該是深空探索,以及探索系統開發的開發,前者是發射各種行星探測器,例如朱諾號,好奇號等,後者則是承載能力更強的運載火箭等,例如正在研製的SLS火箭。

那麼就一些數據來看,SLS火箭僅一次發射就要花費10億美元,而且這還不包括前期的研發費用,而國際空間站每年的維護費就要40億美元左右,這筆錢雖然不是美國全掏,但美國總是佔了其中的大頭,所以NASA現在根本沒有錢製造一個新的空間站.......


科學薛定諤的貓


國際空間站在1993年成立,成員國有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比利時、丹麥、加拿大、日本等16個國家,總投資500億美元。中國被排斥在國際空間站之外。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通過自己的努力,在2011年9月29日,發射天宮一號,隨後與神舟7號、8號、9號飛船對接,為中國的空間站奠定了基礎。



中國在2016年9月15日,發射了“天宮二號”飛船,同年10月下旬,“天宮二號”與隨後發射的神舟11號和天舟一號,完成了對接。中國預計在2022年,擁有自己的太空空間站。



空間站耗資巨大,像英美俄法等工業強國,只能通過,共同投資、共同分享的原則,來維持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轉。中國在空間站發展,所表現出的膽識氣魄,令世界矚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