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引熱議,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緊急叫停!

近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據賀建奎介紹,本次研究首先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人類胚胎的體外受精,隨後在受精卵時期,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又稱"基因手術刀")對受精卵的 CCR5 基因進行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嬰兒”引熱議,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緊急叫停!

消息一出,立馬在醫學界、學術界和朋友圈掀起了一場激烈的有關倫理、哲學的討論。輿論普遍關注的是,基因編輯嬰兒是否符合醫學倫理規範?不少學術界人士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國家衛健委昨日在官網回應,表示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基因編輯嬰兒”引熱議,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緊急叫停!

《人民日報》也隨即發表評論認為,科技發展不能把倫理留在身後,稱:"在面對科技的突破時,不能不保持足夠的敬畏。科學的意義,永遠在於展現其天使的一面而非魔鬼的一面,在於為人所用,而非讓人類自毀長城。這不是反科學的態度,恰恰是科學的自愛。否則,打開的可能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可以糾正基因的療法一直是生物學家的夢想,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桑格等科學家開發出了基因測序技術,同一時期,人們在美國發現了限制性內切酶的存在,並基於它開發出了重組DNA技術。這些突破讓人們看到了編輯基因的可能。

“基因編輯嬰兒”引熱議,早在上個世紀就被緊急叫停!

之後,又經過了20多年的探索,科學家們樂觀地相信,基因療法的時代已經來臨。用病毒作為載體,科學家們能把病毒體內的致病基因替換成健康的基因。通常的病毒能感染人體細胞,並不斷在人體內複製致病基因,導致症狀。而這些經過改造的病毒則能利用同樣的方法,在正確的細胞內產生大量健康的蛋白,彌補患者的缺陷。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教授吉姆·威爾森(Jim Wilson)是最早嘗試用基因療法治療人類疾病的科學家之一,1999年,他是人類基因療法研究所負責人。當時,吉姆正在進行一項舉世矚目的臨床試驗。由於一個簡單的基因突變,他們的肝臟無法代謝氨類。吉姆相信,通過病毒遞送,健康的基因能進入患者體內,合成他們日常生活所需的酶。

傑西·基辛格(Jesse Gelsinger)是這項研究裡的倒數第二名患者。接受治療時,他只有18歲。1999年9月13日,傑西接受了腺病毒載體的注射。很快,他的身體出現了不適,開始發燒。

研究人員沒有預計到,進入傑西體內的病毒引發了免疫系統的"鏈式反應":黃疸、凝血問題、腎衰竭、肺衰竭……傑西的身體狀況迅速惡化,醫生們回天乏術。1999年9月17日下午2點30分,醫生宣告了傑西的死亡。

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死於基因療法的患者。

沒有一種療法是100%的安全的,基因療法也是一樣。

而且,在操作上,吉姆的團隊犯了致命錯誤。在給傑西家人簽署的知情同意書上,沒有出現3只死亡猴子的信息,其他患者出現的嚴重副作用也隻字未提。原本傑西的父親以為兒子的死只是意外,但關鍵信息的隱瞞讓他怒不可遏。一項臨床試驗,演變成了無止境的糾紛。

隨著傑西的去世,美國FDA終止了這項臨床試驗。2000年1月,賓夕法尼亞大學所有的基因療法也被暫停。隨後,FDA對全美正在進行的69項其他基因療法進行了重新評估和調查,不少需要進行調整。吉姆人類基因療法研究所負責人的頭銜被解除,並在五年內不得參與任何人體試驗。

一度前景無限的基因療法,因為這場悲劇而陷入了近10年的停滯。

直到2017年,美國FDA批准了三款基因療法。這宣告了基因治療時代的正式到來。這距離1999年的試驗,已經過去了18年。

"想要成為出色的科學家,我們需要保持耐心,保持謙卑。生物學是複雜的,臨床試驗也可能耗時良久。金錢與決心無法加快發展的過程。我們的問題往往在於過度理想化。如果不能保持謙卑,人就會變得驕傲,就會犯錯。"吉姆曾這樣說過。

國際社會怎麼看

針對此次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國際社會上的看法不一。"如果是真的,這個實驗太可怕了。"牛津大學實踐理論性教授Julian Savulescu這樣說道,"胚胎本身是健康的,沒有已知疾病。基因編輯本身是實驗性的。如果出現脫靶,可能在早年或者晚年任何時候出現遺傳問題,包括癌症。"

北海道大學生物倫理學家Tetsuya Ishii也認為,將基因編輯用於胚胎來減少HIV感染是沒有道理的。即便母親HIV陽性,還可以通過剖腹產來避免分娩期間傳播感染。

MIT評論這樣寫道:它引發了全球的強烈抗議和科學家們的抵制,因為現在還沒到時機。"太早了。"加州Scripps轉化研究所所長Eric Topol博士表示,"目前我們理解一個基因都是大問題。"

但也有人對此持肯定態度,著名的遺傳學家,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為試圖對艾滋病毒進行基因編輯辯護,他稱艾滋病是"一個重大且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威脅","我認為這是合理的。"

倫理問題尚待解決

不可否認,本次研究從生物技術的角度來說,確實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如果從倫理道德角度來看,或許將給人類帶來不小的麻煩。

事實上,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團隊早已呼籲暫停這項技術,

更多的質疑朝向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怎麼過的倫理?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在《知識分子》發佈的文章中提到,整個倫理申請中,寫到了前期在猴等模式生物上進行了相關實驗,但僅僅描述了過程,並沒有任何詳細結果以及實驗後續對該動物的觀察結果。

"這份倫理申請非常草率,按照提供的日期來看,在倫理申請批准前試驗就已經進行很久了。倫理審查是按照'科研項目'的標準實施的,這個標準本身就不對。"他這樣評價。

未向衛健委報備,醫院、學校表示不知情

深圳市衛健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通過新京報表示:"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正在開會研究此事。

南方都市報對事件進行了繼續跟蹤:相關醫院表示沒有收到過相關申請。

"我一點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深圳和美婦兒醫院離職的醫務部主任秦蘇驥表示。他介紹,根據申請書顯示的時間,其當時還在醫院任職,同時他也是倫理委員會成員。但他並沒有印象醫院開過這個會議,也沒有再申請書上簽字。

他特地去找了上面有簽名的前同事瞭解情況,幾名前同事表示,自己並沒有簽過這張申請書,也沒有印象召開過有關這個項目的會議,簽名可能是偽造。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總經理程珍介紹,這個實驗不是在和美婦兒科醫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婦兒科醫院出生的,至於網上流傳的那張申請書,醫院也不瞭解情況,目前正在調查核實。

不僅是相關醫院,賀建奎本人在職的南方科技大學也表示對此並不知情。

南方科技大學對此發表聲明:對此表示震驚,該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起停薪留職,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

隨後,e公司發文稱,其記者來到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大樓,找到了賀建奎副教授的辦公室。該辦公室位於科研樓內,門口還貼著瀚海基因(賀建奎系瀚海基因的法定代表人)相關技術被Nature子刊報到的海報。

該辦公室旁邊就是生物系實驗室。該記者詢問的實驗室工作人員表示,賀建奎最近不在,他很少在這裡做實驗,他在外面應該有自己的實驗室。

是否有必要、是否安全?

《知識分子》所屬《賽先生》發佈文章——《激烈反彈: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事件進一步發酵。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在文中指出: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

"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他批評道,"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於人的。"

除了倫理,安全性也是大家關注的熱點。

劉穎在《激烈反彈:基因改變嬰兒導致生物醫學界普遍批評》一文中指出:"這一實驗從科學層面具有巨大的潛在風險,兩個孩子作為試驗品,這些未知風險將會伴隨他們的成長。"

"基因編輯治療重大遺傳病是可以理解的,那是不得已而為止。"一位醫療領域的創業者表示,"但直接把一個基因去掉,是否會帶來不可控制的影響呢?更何況愛疾病目前已經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方案。"

"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 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張林琦在文章指出。

基因編輯針對的應該是單基因疾病,但眾所周知,HIV是感染性疾病,可以通過預防來降低的。不僅如此,HIV難治僅僅是對於現目前階段,當下,甚至有產品可以實現讓患者終身帶病毒而不傳染、不發病。

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者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簡單的說,基因治療就是將外源基因插入病人適當的受體細胞中。而目前允許的受體細胞,只能是體細胞。

但此次試驗所改造的是人類胚胎,可以理解為受精卵或者生殖細胞。這種改造與前者完全不同,既有可能傳遞到下一代。這與針對體細胞展開的基因治療存在本質區別。

122名科學家聯名呼籲:立法

儘管輿論譁然,或許我們更多還需要對未來的思考。胎兒已經降生,覆水難收。對此類研究嚴格立法管控、提高科學家自覺性,避免事件再次發生才是當務之急。

17點38分,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122名科學家通過《知識分子》發表聯合聲明: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與此同時這對於中國科學,尤其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在全球的聲譽和發展都是巨大的打擊,對中國絕大多數勤勤懇懇科研創新又堅守科學家道德底線的學者們是極為不公平的。

他們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及研究相關單位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並對此事件做出全面調查及處理,並及時對公眾公佈後續信息。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