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11月,《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經歷M21的缺席之後,以《零的執行人》

之名,重回大陸電影院,這也是柯南劇場版從1997年M1《計時引爆摩天樓》以來,第5次登錄大陸院線(此前4部分別是M13《漆黑的追跡者》、M15《沉默的15分鐘》、M19《業火的向日葵》、M20《純黑的噩夢》)。

不出意料,《零的執行人》一上映,就收穫了2580萬的首日高票房和5.9分的豆瓣低評分。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豆瓣評分一路走低,在本土票房可是節節飆升

可能你會說,2300萬的首日票房不算高,同期的《毒液》可是1.5億呢,但是M20《純黑的噩夢》首日票房僅500萬,首周票房不過2300萬;可能你也會說,豆瓣評分5.9已經不錯了,隔壁吸氧羊均分也才5出頭,但是曾幾何時,柯南劇場版在豆瓣可是保7爭8的,最高分到過8.8,而這部8.8分的劇場版,就是無數柯南粉奉為經典的M6《貝克街的亡靈》。如果只能從眾多柯南劇場版中選出一部推薦,那麼這部2002年推出的M6《貝克街的亡靈》無疑是眾多柯安粉的首選。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貝克街的亡靈》將主線劇情放到了一個叫“繭”的虛擬遊戲裡,通“繭”可以實體體驗一系列劇情與冒險,而獲得體驗“繭”特權的,都是日本政商界名流的二三代們。在“繭”啟動之際,發佈會發生一起命案,柯南推理出,破解命案的關鍵線索可能藏在遊戲裡的“開膛手傑克”一關卡中,於是和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繭”體驗機會的少年偵探團、小蘭一行人,進入了“繭”裝置,不料此時,“繭”卻被人工智能程序“諾亞方舟”劫持。“諾亞方舟”以“讓日本重新開始為名”,提出如果參加遊戲的“日本的未來”沒有人通關遊戲,現實中的身體也會被“繭”裝置毀壞……

《貝克街的亡靈》得以獲得高分好評,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故事內核的主題。往常柯南系列的案件多是以個人恩怨為動機,而《貝克街的亡靈》首次將關注點聚焦在了教育與階層這些社會弊病。

《貝克街的亡靈》一開始就給整個故事奠定了陰鬱的基調——10歲就編寫出“諾亞方舟”的天才程序員澤田弘樹的自殺。在日本壓抑個性、刻板呆滯的教育系統下,弘樹只會被當成愛玩電腦的怪孩子,即使離開日本來到美國,也不過被迫將才華淪喪為工具,知道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工智能掌握在他人之手,弘樹在“諾亞方舟”研製成功的一刻,釋放了程序,也釋放了自己的生命。

體制的衝擊者,又是體制的犧牲者,這樣的形象在任何影視作品中出現,都難能可貴的。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除此之外,《貝克街的亡靈》還將針砭的矛頭狠狠地對準了日本的階級世襲制度。獲得“繭”體驗資格的,都是被視為日本未來的政商界的二代、三代們,正如灰原所說,一場遊戲發佈會,實際上卻是“

日本醜惡世襲制的縮影”,“ 伴隨這種世襲制,人類的錯誤歷史也將不斷地重演,政治家的兒子仍然成為政治家,銀行家的兒子仍然成為銀行家這樣下去,無論多久日本還是不會改變”。

出生政治世家的年輕人,在父輩的安排下,輕鬆地踏入政界,競選地方議員,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就能向更高級別的國會和內閣,甚至首相一職發起衝擊……作家三浦展也在《下流社會》中描述道:在經濟衰落且階級固若金湯的日本社會,通往上流社會的道路已非常狹窄,中產們無論如何努力,也只能淪為大財閥社畜,維繫現有的生活。

這種世襲制已然成為日本政治文化的基礎,人和人之間的不公平,從出生就已經開始。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央視新聞頻道引用《貝克街的亡靈》分析日本政壇世襲制

弘樹希望打破這種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但並不真的想毀掉所有世家子弟,從弘樹在遊戲中對柯南的幾次提示中就可以看出。一方面,弘樹在柯南一行人身上看到了日本真正的希望和未來,一方面也希望這次遊戲體驗,成為參加遊戲的世家子弟的一次蛻變——不要屈服於外界的安排,要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如果弘樹能聽到孩子們獲救之後,說出“我很努力喲”這句話,想必也會欣慰吧。

除了深刻的故事主題,《貝克街的亡靈》吸引眼球之處還在於福爾摩斯元素滿滿的故事背景和舞臺架構。

“繭”的設定,讓整個故事分為雙線進行:優作展開現實世界兇殺案的偵破,柯南在虛擬世界展開開膛手傑克的追捕,而這兩個案件又互為關聯,互為始終,圍繞著“開膛手傑克”這一形象展開。

從《貝克街的亡靈》這一標題就能看出,這是一部充滿大量“福爾摩斯”致敬元素的電影,如果說柯南是一代動漫迷的情懷,那福爾摩斯就是柯南和觀眾共同的情懷。在“繭”的遊戲設定裡,柯南迴到了福爾摩斯時代的倫敦,狄更斯筆下“

智慧的、愚蠢的、光明的、黑暗的”年代,在這個時代,“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本片折射出的、灰原諷刺的日本社會,正是18世紀倫敦的重現。

“繭”給了柯南一個福爾摩斯外出辦案不在倫敦的設定,也是給了一個讓柯南成為福爾摩斯的機會。在那個煤渣粉塵裹挾著道德淪喪、犯罪欺詐、貧富差距的年代,福爾摩斯像一束光照亮了倫敦的夜幕,而柯南一行人不僅是“繭”中的福爾摩斯,更是日本的福爾摩斯,日本的希望之光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罪惡,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救贖,從這個層面來看,《貝克街的亡靈》對福爾摩斯做了最好的致敬。

遺憾的是,在《貝克街的亡靈》之後,柯南劇場版就開始顯露出巔峰之後的回落。

《貝克街的亡靈》編劇野澤尚在《貝克街的亡靈》問世後不久,便追隨劇終天才少年弘樹的腳步,在寓所以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後的柯南劇場,幾易編劇和導演,再到近幾年的靜野孔文、櫻井武晴,柯南劇場版更是幾乎放棄推理,走上了好萊塢式爆米花動作大片的路線,花式炸樓炸飛機,柯南憑藉阿笠博士的發明上天入地無視任何物理定律,主題重新回到了簡單的個人恩怨中,推理更是一年一年地在弱化。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從左上到右下分別是《通往天國的倒計時》《絕海的偵探》《第11個前鋒》《純黑的噩夢》中的爆炸鏡頭

你們都在黑《零的執行人》,可我只想給這部劇場版補張票

 《業火的向日葵》裡這位小姐姐認為展出的梵高畫作是贗品就要把畫都燒了把美術館都炸了

作為柯南粉,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也只能無奈地給《零的執行人》一個低分,權當是在給《貝克街的亡靈》補票,如果片尾不放個基德預告出來鎮場子,明年柯南劇場版的票房真的令人堪憂。

物是人非很多時候固然無法避免,迎合觀眾口味也無可厚非,但是我們更希望看到“柯南”這個IP自己的樣子,不論是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是腦洞大開、細緻入微的推理——

畢竟,這才是我們追了二十年,愛了二十年的《名偵探柯南》。

你們心中最好的《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又是哪一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