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風流宛在”匾額

揚州大明寺平山堂,有一塊著名的匾額,文曰:“風流宛在”。

這塊匾額為世人矚目,是因為匾額上的四個字,有兩個與眾不同:“流”字少了一點,“在”字多了一點,不是規範的漢字。

匾額的題寫者,為清兩江總督劉坤一。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劉坤一像

劉坤一(1830-1902),字峴莊,湖南新寧人。劉坤一是晚清軍事家,政治家,湘軍宿將。秀才出身的劉坤一,平定太平軍起家,累官直隸州知州、廣西布政使、江西巡撫,1874年調署兩江總督。“風流宛在”匾額,乃為劉坤一兩江總督任上所書。

劉坤一為何將“風流宛在”四字,寫出兩個錯字,或曰藝術字呢?解釋有三種: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劉坤一書法

其一、勸人實在

據說,劉坤一書寫“風流宛在”匾額,是為了追念歐陽修。歐陽修在揚州時,有“風流太守”之名,在揚州美女的石榴裙下,弄出了不少韻事。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古裝

歐陽修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與文壇領袖,名氣極大,緋聞也極多,甚至傳其與外甥女張氏通姦,被人告上官府。《錢氏私志》記載:歐陽修任推官時,曾經與上司錢惟演爭奪一妓,同僚稱其 “有才無行”。繼“盜甥”之外,歐陽修還有與兒媳婦亂倫的傳聞。

官員的私生活,能難考證,但歐陽修風流的一面應該是有的。劉坤一“風流宛在”四字,“流”字少寫一點,“在”字多寫一點,意在勸人少點“風流”,多點“實在”。這一說法,為多人採信。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藝術

其二:推崇風流

劉坤一書寫“風流宛在”,“流”字不是少寫了一點,而是這一點飄到“在”字上去了——這就叫真“風流”。劉坤一的“風流”是真風流,是對“風流太守”歐陽修的讚賞,也是對風流的推崇。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劉坤一書法

其三:尋常之事

書法是一種藝術,漢字書寫中的誇張現象十分常見。並且,漢字中的“流”與“在”,這種寫法由來已久,不是劉坤一的“發明”。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流”字的演變

“流”字,最早見於金文。在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文字字形變化過程中, “流”字本來就有加點與不加點的,這兩種“流”字的寫法,都是正確的,而漢字的規範是現代的事。王羲之《蘭亭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唐寅《落花詩冊》中,早有不加點的 “流”。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北魏、南朝、唐、元名家書作

“在”字加點,古碑帖中同樣常見,無任何寓意。“在”字加一點,是書寫者為了駐筆收鋒。書法是一種藝術,不是僅僅把單個漢字寫好就行,還要考慮到謀篇佈局。劉坤一在書寫“風流宛在”時,將“在”字加一點是為了與右邊三字相呼應。道理,就這麼簡單,搞書法的人都懂。

以上三種看法,你選擇哪一種。這上與你的稟賦有關,反映你的潛在能力——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藝術

認為是第一種:政治家。你可以當官,什麼事都能整得“高大上”,以正能量號召、教化他人。

認為是第二種:藝術家。你可以搞藝術或創意類的工作,想象力豐富,且能夠表現。

認為是第三種:史學家。你可以搞學術,做些研究方面的工作,你有刨根問底的精神,凡事不輕信。

一塊牌匾,三種解讀,“風流宛在”四個字測試你是否適合當官!

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