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最直白的一點:日本沒錢,尤其沒熱錢。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黨組織

尤其近七八年,各種檔次娛樂產品的製作成本標價幾乎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月九一集製作費多少,各種番組多少,演唱會多少,歌手一張碟多少,地下藝人一次live多少,一本寫真集又是多少。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YC娛樂盛典

好處吧很多,效率高、執行好,流水線熟練產品出來質量至少不會差——不過你不覺得有點沒意思了嗎。我是覺得文化產業,多少還是需要有一些“破格”的存在的。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2016年5月2日,臺北,真人秀節目《我去上學啦》片場探班。鹿晗
圖片署名:聯合報系-東方IC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江蘇太倉:顏值+才華兼備的網絡女主播

但日本行業裡確實沒錢。就這麼些預算,如果不按既有成熟模式來的話,萬一市場反映急轉直下,誰來擔責任?誰也不想擔責任,那就集體得過且過螺獅殼裡做道場的過著吧。

何況本來也就沒啥錢,哪怕是Johnny.s這樣的盈利大戶,體量拿出來放在我國的熱錢面前也是……

我國地大物博市場廣闊人傻錢多不是吹的。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第二,中國藝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發聲渠道,不管微博知乎公眾號啥啥啥,別太過分的前提下大抵還是比較自由的,這在日本不可想象。

這種話語權是多方面的,在國內基本沒什麼人能做到話語權的完全壟斷。畢竟渠道那麼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微博刪了知乎,知乎刪了豆瓣,豆瓣完了貼吧,實在不行天涯也餘威尚在對不對……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Japanesekimonofashion

但日本不是,事務所制度加上渠道高度集中的後果就是,藝人對外的每一點細節,都是經過包裝後上麵點頭同意了才能推出來的。大到紀念性發言,小到各種推特博客上的自拍可以有什麼入鏡什麼不能。正經出作品的人其實還好,偶像界現在要求就很直白,“最重要的是賣人設”。

人設(キャラ)從哪兒來?強大的控制力是它的保證。當然,控制力不僅僅用於製造產品,也可以用來毀掉一些舊型號。比如加護亞依,比如高松繪里,比如松村沙友理,等等,包括前文提過的森本兄弟。根本沒有渠道能讓她們發出自己的聲音,外界能接受到的關於她們的信號,都是從源頭開始就被精心策劃挑選過的。

中國娛樂圈和日本娛樂圈有什麼差別?

中國的茶道圖

當你對一個人的認知都是建立在“事務所希望的認知走向”上的時候,就很妙了。

這一點,中國娛樂行業也就……某六年半的時間裡……勉強做到了。

最後是我個人感覺吧,也算日本為數不多的純優點——創作上比較不拿觀眾當韭菜。可能是沒錢,可能有各種創作壓力和侷限,但日本人哪怕是糊弄事兒,總還是本著一個戲劇,一張唱片,或是一臺演出的前提在準備。

先踏實把該做的做了,再說有的沒的。絕對不會八字沒一撇呢上來劈頭蓋臉的“我們這個項目是要做爆款的……”

基礎工作不想著做踏實了,誰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