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優勢加持,北京將如何把握無人機產業小趨勢?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從新政的落地,創新模式升級到消費規模擴大……無人機產業可以說是全面開花。

作為全國重要經濟體之一的北京,雖然從產業規模、企業的聚集以及體量方面,與深圳和廣州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宇辰網在梳理了近兩年北京市對無人機產業的諸多政策後發現,北京也有著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優勢。

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伍建民的說法,這些優勢包括:

科技資源豐富。在無人機領域,北京擁有多所高校院所和企業,在無人機的關鍵部件核心技術等方面,擁有相當多的研發資源和研發成果。

產業鏈條比較完整。就產業體量而言,雖不能跟深圳和廣州相比,但北京從無人機的飛行平臺、動力、材料、飛控方面,到相應的應用服務,以及無人機的載荷,相關配套的法規政策方面,已有相對比較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條。

空間機制落地完備。北京無人機的研發和高端製造主要在海淀和亦莊開發區較多,相應的產業、體驗、教育、培訓、試飛等方面,主要在延慶和平谷。因為有有產學研用的技術創新聯盟等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推動北京的高校院所企業的資源整合。

不過,相對於深圳這個目前全球最大、產品市場份額佔全球市場的70%以上的無人機制造基地而言,北京要發展無人機領域,仍有需要面對的四個短板:

第一:到目前為止,關於北京市推動無人機產業和技術創新發展的專項政策還沒有形成,在全市層面還沒有建立專門研究討論如何促進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機制。

第二:在於北京特殊的地位,使得其相關的空域的管控很嚴格。而空域的管控對無人機產業技術創新,尤其是對科研試飛試驗驗證方面影響比較大。

第三:在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研發,還需要再下大功夫。

第四:在無人機領域軍民融合創新方面,也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四大优势加持,北京将如何把握无人机产业小趋势?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伍建民/圖 來源宇辰網

伍建民表示,在研究分析了無人機產業發展相應的短板以後,北京市科委會同經信委向市政府提出了一個實施建議,該實施建議主要針對市政府如何更好的推動新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試驗驗證和產業化開發。“在方案裡,大概提出了應該重點實施的九個方面重點任務。”

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任務包括:

圍繞無人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更好的組織產學研用各個創新主體來開展聯合的研發攻關。譬如在圍繞無人機的平臺系統、動力系統、控制系統、任務載荷、數據處理和導航通信子系統方面,開展關鍵技術的攻關和核心部件的研製,同時積極推動無人機跟當前的信息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以及相關的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的交叉、融合創新,同時支持反無人機的安全管控系統和設備的研製。

在空域方面,正在積極跟國家相關部門,以及空中管制的相關部門溝通,看能不能在一些相關的區縣,尤其是在延慶平谷這些具備無人機試飛科研試驗比較好條件的區域,規劃若干研發試驗的試飛空域,並且希望能夠推動在平谷和延慶等地域來集中劃設試飛的空域,並支持建設民用無人機試飛的運行基地。

積極拓展民用無人機的應用服務層,並推薦民用無人機在農林植保、物流快遞、環境監測等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希望將能夠推動無人機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包括2019年在延慶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以及世界休閒大會等大型活動,在一些重大的工程建設中推動無人機的示範應用。

鼓勵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希望能夠發揮(無人機)聯盟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政府部門的協調作用,來加強軍工企業與民口企業的產業鏈協同,完善北京無人機的產業鏈配套。

與此同時,市科委也在跟平谷和延慶的相關部門溝通,希望充分利用平谷和延慶在試飛領域,以及在相關的配套服務領域來進行無人機產業及相應配套服務的集聚,為無人機企業在北京發展提供土地、人才、資金等服務保障和政策支持。

宇辰觀點

根據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個高精尖產業的指導意見》的指示,未來北京將立足世界科技前沿,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等十大高精尖產業。

四大优势加持,北京将如何把握无人机产业小趋势?

北京高精尖產業佈局/圖 來源網絡

而且自去年以來,為了推動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已分別制定了在土地空間、財政、人才的引進方面三項非常重要的配套政策措施,而無人機產業隸屬智能裝備也在此列當中。雖然北京的無人機產業現在仍在起步狀態,但相信擁有著豐富科技資源、產業及政策扶持的北京無人機產業,未來應該也會走出自己的一條振興之路。

四大优势加持,北京将如何把握无人机产业小趋势?

四大优势加持,北京将如何把握无人机产业小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