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職場境界的最高追求

“工匠精神”這個網絡新熱詞原是從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而來的。那麼,“工匠精神”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吧!

工匠精神,職場境界的最高追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於世。好比在歐洲,德國的機械製造,瑞士的頂級名錶,都是工匠家族寸寸打磨,精雕細琢而成。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精神,德國製造、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又如英國航海鍾發明者:約翰·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出了五臺航海鍾,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號”最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遠比法案規定的最小誤差2分鐘還少,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

其實,工匠精神的內涵所在主要在於它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耐心、專注、堅持不懈、專業、敬業。我們同時又驚異地發現,這些內涵恰恰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因為現如今是一個快節奏、高頻率的社會生活環境,許多生活壓力下的人們難免都會心浮氣躁,追求一時之樂,貪圖 “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無論是有多好的出發點或者有多好的金點子,沒有品質的保障,是無法長久的,結果可想而知。尤其是對於企業來講,品質永遠是最有說服力的,沒有品質的保證,企業是無法做強做大的。因此工匠精神對於企業是多麼重要,多麼必需。只有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才能經受住高標準要求和高品質的歷練,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獨佔鰲頭。

工匠精神,職場境界的最高追求

我們常常會聽人抱怨說:中國貨為什麼質量就是比不上國外產品呢?這是個值得共鳴的問題,也是很多企業家所需要深思的問題。或許原因大大小小,可能性很多,但最終還是要歸結到這個方面上來,那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我們在日常消費中,也會有很多的體會,有時不得不承認日本產品質量非常好,因為在日本人的概念裡,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所以他們不跟別人較勁,卻跟自己較勁,而能把自己設為對手的,往往都將工匠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在認識的它的重要性之後,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什麼呢?我們面臨的就是如何使”工匠“之光,熠熠閃爍?在一些成功企業總結的成功要素中,“工匠”是決定性因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員工”。只有獨具匠心的“工匠”才能專注於個人崗位工作,踏踏實實,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能更好地發輝“工匠精神”。我們的企業必須要以人為本,重視人的需要、鼓勵員工、培養員工、組織設計都以人為中心,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企業發展觀。企業的產品由人生產,由人把控、最終服務於人,人是根本,重中之重。

工匠精神,職場境界的最高追求

在如今日新月異的世界,每天都有眾多企業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更有一夜爆紅的互聯網神話。一個企業要做強做大,還需要創新。但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難得“四兩撥千斤”的創新。所謂的終南捷徑,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不難發現的是,工業化、互聯網雖然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藝人”的內涵和精神卻不會變。能夠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或者風雨過後看到彩虹的,永遠是那些堅持自我、堅守“工匠精神”的人。真正創造時代傳奇的企業家,身上也都有鮮明的“工匠精神”烙印。變革提升傳統產業離不開工匠精神。大到汽車、電器製造,小到制筆、製鞋,國內許多產業的規模居於世界前列,使用的也是一流的機器設備,然而,這些產業長期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偏弱。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視。只有當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執著融入生產、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中國製造才能贏過國外,贏得明天。

升級的消費需求在呼喚工匠精神。消費正在成為支撐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解決溫飽之後,市場面對的是一群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他們固然喜歡物美價廉,但同時也願意為新技術和高品質體驗“埋單”。近年來,中國遊客在海外搶購一些小家電、化妝品等,一方面反映出國內製造業品質的短板,一方面證明國內消費需求正在升級。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必須發揚工匠精神,善於從細節發現需求,臻於至善地追求品質,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也在呼喚工匠精神。一個充滿活力、創新驅動的中國,既需要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匠心”。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需要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持之以恆地“補鈣”,從職業精神的培養,到職業教育的改革,再到榮譽體系的激勵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才能讓中國製造的筋骨更強健、品牌更響亮。

工匠精神,職場境界的最高追求

在企業中,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不僅僅是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它也是實現自我價值,成就個人的舞臺。找準了自己的工作定位,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夢想、有激情、有擔當、有能力的人,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己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喬布斯曾說過:“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作為公司中的一分子,只有用心做事,全心全意地撲在工作上,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會為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為榮,明天公司以我為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反之,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我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才有可能實現啊!

曾經有這麼一位老者,他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專注於一件事情上,他說這輩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夠了。我被感動了。不要以為做事轟轟烈烈的,才算是人才;普通人即使做的是一件小事,或是機械重複的工作,但只要他們一絲不苟、耐心、專注、專業、敬業,即使平凡,不顯眼,甚至微不足道,都能證明他們是真正的工匠,真正具備工匠精神。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自問:能不能做得更好點。有時一個人的潛力是需要激發的,看似無法進行下去的事情,你可能對自己較較勁,又是一個新起點。綜上所述,弘揚“工匠精神”真的不需要太華麗的說辭,也不需要我們去做浮誇的修飾,需要的只是執著的堅持和完美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