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不久前,霍思燕發了一條微博,說兒子嗯哼的人生規劃是“六歲買手機,八歲娶媽媽。”

小暖男跟媽媽表白,可愛又有趣。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跟霍思燕類似的,黃磊之前也發了一條跟女兒相處的微博:晚上給妹妹洗澡,洗頭髮的時候她說:這泡沫好香啊,我都想吃它了。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但這條微博卻引起了爭議,有人在評論區問:“姑娘大了,還用爸爸給洗澡?”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下面有三百多條回覆,都在爭論黃磊給5歲的女兒洗澡,合不合適。有人說自家女兒兩歲後,就不再讓爸爸洗澡,有人說,這件事情並沒那麼嚴重。

嗯哼說八歲娶媽媽是童言無忌,爸爸在女兒幾歲後應該不再給她洗澡,這都指向一個問題:異性之間親子的距離,到底要怎麼界定。


1

性別意識邊界,很重要

現在的父母,早已不像上一輩的父母那麼吝惜表達愛,他們直接而且花樣百出,甚至還有一個說法是“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但有時候,身為父母,特別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和孩子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十分重要。

心理學家哈洛曾說:母愛的本質, 絕對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的飢餓和乾渴的需求, 它的核心是接觸性關懷: 擁抱、撫摸、親暱。

愛的表達,離不開肢體接觸。但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親密方式。

3歲左右是一個分水嶺。

孩子3歲以前,父母不要吝嗇給予孩子親暱各種親吻、撫摸和擁抱,就像蛋白質和維生素一樣,是孩子成長的必須品。

這些親暱行為,不僅可以讓孩子平靜下來,更給他們帶來被愛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在親子的親密互動中,孩子會自然地與關愛自己的那個人形成依戀。這種安全的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影響深遠。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3歲左右,孩子的性意識開始萌芽。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就需要有性別的邊界意識。這個時候,父母要開始設立跟孩子之間的性別邊界:

1)設立生理上的邊界

比如∶儘量避免嘴對嘴的親吻, 一方面不太衛生,一方面會刺激孩子的性意識;

儘可能避免異性家長給孩子洗澡, 培養孩子自己洗澡;

儘量不要當著異性孩子的面換衣服。

2)設立心理上的邊界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俄狄浦斯期”,孩子會對異性父母產生愛戀

男孩會出現戀母傾向且嫉妒父親,女孩會出現戀父傾向且嫉妒母親。他們一方面過於依賴異性父母,另一方面,會對同性父母缺乏敬畏並與之疏遠。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孩子會幻想與異性父母結婚,獨佔異性父母的愛。比如,嗯哼想娶媽媽,有的小女孩想嫁爸爸。

如果父母有意無意響應了孩子的這個幻想,孩子就可能發展出“戀父情結”或者“戀母情結”。

比如,媽媽與兒子整天黏在一起,形影不離,超過了媽媽和爸爸的親密度。兒子可能會認為,媽媽最在乎是他,而不是爸爸。


2

邊界,影響孩子未來的各種關係


如果父母忽視了幼年時期孩子性別邊界的建立,影響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首先,

這可能導致孩子模糊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越位,會帶來家庭排序錯位。在正常的家庭系統中,每個人都有特定的位置。如果親子關係高於夫妻關係,其他家庭成員都會因此而困擾

更加不容小覷的是,隨著年齡的成長,這種錯覺會發展出一系列親密關係和人際交往的問題。

比如,只結交異性朋友而難以融入同性的圈子,或者可能發展為同性戀。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 ,他們的身體日趨發育成熟,性意識萌動,自尊心強。這個時期,很多孩子不希望異性觸碰自己的身體,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這個階段,如果父母對孩子親密過度了,越界了,表達出的“愛”就會顯得畸形。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韓國綜藝《大國民脫口秀 你好》的一期《Oh My Girl》中, 一位高中女生說出的煩惱就是這樣的情況。

女孩說,爸爸對自己常常有過度的肢體接觸。 比如,和女兒牽手,親親抱抱, 有時甚至直接推門進來要幫她洗澡—— 這種親暱,就越界了。

後來,這位爸爸解釋說,因為自己入伍服役,錯過了陪女兒長大的時光,現在想通過具體的行動彌補對女兒的愛。

但他似乎沒有意識到,女兒已經不再是兩三歲的孩子。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她接觸到的第一個男性。女孩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關係當做一種模型,代入未來與其他男性的關係之中。

通常來說,如果與父親關係過於親密,女性在性方面的獨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會有所下降。

所以,如果父母沒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調整和孩子的距離,過於親密,很有可能傷害孩子性別意識的正常發展,以及成年後正常親密關係的建立。


3

過分的親密,可能有危險

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塞瑪爾•弗雷伯格的《魔法歲月》影響了三代美國媽媽的育兒理念,書中寫道:

孩子與父母的情感聯結必須足夠親密、有力,這樣可以確保孩子將來有可能擁有自己的愛情生活。

但這種情感聯結不能過於強烈,以至於吞噬一切,妨礙孩子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

前不久特別火的皮克斯動畫片《包寶寶》就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母子故事。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獨自在家的媽媽在吃包子時,突然發現包子變成了一個小男孩。圓圓的大腦袋,白白嫩嫩的模樣,煞是可愛。

從此,母子倆親密無間,形影不離。

媽媽像養孩子一樣餵養它。她餵它吃飯,給它量身高、洗澡……媽媽時時刻刻都帶著它,一起去菜市場買菜,一起去鍛鍊身體……

包寶寶時常圍著媽媽團團轉,逗她笑,給孤獨的媽媽帶來了生活的樂趣。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在媽媽的照顧下,包寶寶一天天長高長大了。它有了自己的生活,開始交朋友。 媽媽感到非常失落。無論她怎麼討好包寶寶,都無法控制孩子想自由的心。

終於有一天晚上,包寶寶回家了。媽媽激動不已。

可是,包寶寶回來,只是為了收拾行李,它要和金髮碧眼的女朋友離開這個家。

媽媽苦苦哀求,不讓包寶寶離開。但包寶寶不予理會,去意已決。

媽媽無法控制自己失望和憤怒,突然“激情犯罪”,把包寶寶塞進了自己的嘴裡,吞進肚子裡。

媽媽淚如雨下 ,但大錯已鑄,為時已晚。媽媽曾經那麼愛包寶寶,原來是一場以愛為名的綁架,用愛將孩子吞噬。

作為一個5歲男孩的母親,我不禁反思自己生活中對孩子的依戀。

黃磊給女兒洗澡惹爭議,最有效的性別教育,從幾歲開始?


有時候,我也會忍不住狠狠抱他親他,覺得離不開他。姑且不去討論是否過度,值得深思的是親密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

是真的無條件愛TA?還是僅僅為了滿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覺?

如果答案是後者,那就不算愛。因為愛不是佔有,不是控制。

孩子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愛,而且是孩子想要的愛,能夠感受得到的愛。

異性親子關係,需要充分地表達愛。而準確地表達,不僅要有愛,更要有邊界。

和各位父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