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我們都知道在俄烏兩國關係惡化之後,先前支持烏方的國家並未能按照原本的承諾發出支援,而烏克蘭總統在支援軍艦撤離不久就發出了正式的消息,停止先前發出在全國範圍內的戰時狀態,根據報道該國總統在會上表明,不打算延長此前頒佈的所有作戰命令,同時還補充道如果不是明年3月即將舉行烏克蘭新一屆的總統選舉,那麼他將會請求最高議會延長戒嚴令。而烏克蘭總統所做出的這一決定,無疑是向俄羅斯發出明確的求和信號,同時也意味著自從爆發衝突以來不論是外交還是軍事對抗,暫時以俄羅斯獲勝而告一段落。

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稱,烏克蘭方面原本計劃在12月底對佔領頓巴斯的親俄武裝發起大規模進攻,並且烏克蘭軍隊會一路沿著海岸線直至俄羅斯邊境。在俄烏兩國對峙期間,美國同北約各國多次聲援烏克蘭,並對俄方提出無理要求。但是也只有美國與英國展開了具體的行動,其中美方向烏克蘭海軍援助了用於軍事器械購買和相關培訓的費用。

同時英國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向烏方援助了一艘軍艦,同時多名優秀士兵將在不久後抵達烏克蘭,與該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練。相比北約各國毫無作用的行動,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要迅速的多,並且前往俄烏兩國邊境的兵力也是驚人的多。不僅如此俄軍還派出了1000多輛坦克和裝甲戰車,同時也得到了數量眾多的大口徑火炮,與此同時還有大批量的s-400防空導彈和先進武器輪番開始戰鬥準備,也就是說烏克蘭這時被15萬的俄羅斯軍隊三面包圍。

英國可謂給足了烏克蘭面子,幫烏克蘭好好“撐了一回腰”。然而英國海軍派遣的回聲號偵察船在抵達烏克蘭不到1周時間就迅速撤出了黑海,儘管英軍此行目的已經達到——激怒俄羅斯並讓整個歐洲的安全都受到威脅,但烏克蘭在英軍艦撤離後,迅速向俄羅斯“服軟”。烏克蘭當地媒體已經證實,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已經下令解除烏克蘭境內10個多地區的戰時緊急狀態,停止對俄羅斯的敵對狀態。此前波羅申科曾表示如果兩國邊境狀態緊張,將延長全國戒嚴令,但此次波羅申科在烏克蘭國家安全會議上已經表示不再延長戰時戒嚴令,這意味著此前被烏克蘭戒嚴令限制的不少親俄地區已經解除了戒嚴。

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波羅申科表示此次解除戒嚴視為了在2019年3月底舉行的總統換屆選舉。有專家分析,波羅申科的態度的突然轉變是對俄羅斯發出明確的求和信號,很顯然波羅申科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所以希望結束這場持續一個月的鬧劇。自從烏克蘭3艘軍用船隻在11月25日闖入刻赤海峽而被俄羅斯扣押後,雙方在邊境部署了大量的軍隊,烏克蘭迅速向西方求援也激怒了俄羅斯,致使俄羅斯在邊境部署了多達12萬人的部隊。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各國並沒有對烏克蘭的求援做出回應,僅有英國“賞臉”派軍艦為烏克蘭壯膽,波羅申科已經看清局勢,在沒有歐美的強大後援的情況下,烏克蘭是無法對抗俄羅斯的。

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因此烏克蘭此前的攻擊計劃已經全部取消,尤其是一些有英美軍隊參與的攻擊計劃,由於英美均為派出軍隊抵達烏克蘭,這些行動不得不取消。此次俄烏衝突時間也讓烏克蘭認清一個現實,儘管烏克蘭拼命希望融入西方社會,甚至不惜放棄尊嚴對西方國家的無理要求全盤接受,也仍然無法改變烏克蘭在西方國家面前的地位。烏克蘭一直被西方視為阻止俄羅斯鋼鐵洪流進入歐洲大陸的緩衝地帶和第一道防線,因此並不希望這道“防線”自己先挑起和俄羅斯的衝突,更不希望因為烏克蘭挑起和俄羅斯的衝突而幫助烏克蘭以激化俄羅斯和西方世界的衝突。在西方眼中,烏克蘭是一個可以犧牲的對象。

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而俄羅斯方面針對此次衝突準備可謂非常充分,在衝突發生後,雖然西方國家都沒有向烏克蘭派軍,但俄羅斯短時間內集結了12萬人的部隊,同時裝備了大量的坦克、裝甲車、S-400導彈等先進武器,這也是徹底讓烏克蘭放棄繼續碰瓷俄羅斯的原因之一,最終,烏克蘭在這一事件中並未得到任何好處,而俄羅斯卻借這一事件徹底武裝克里米亞,並和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有了更多公開的接觸。

在俄烏於黑海地區緊張對峙的一個月時間裡,美國、英國、德國等北約大國多次在外交場合聲援烏克蘭,要求俄羅斯對烏方開放刻赤海峽,並無條件釋放扣押的烏克蘭海軍艦艇和士兵。但在此之外,只有美國和英國展開了具體支援行動。美國向烏克蘭海軍撥款1000萬美元,用於軍事培訓和購買武器裝備,雖然這點錢還不夠買一艘幾百噸級的俄羅斯導彈炮艦。

英國在西方陣營中的表現相對最“給力”,代表整個北約向黑海派出了唯一一艘軍艦——毫無戰鬥力的電子偵察船。同時,“數十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還將於下個月抵達烏克蘭,與該國海軍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相比北約各國“雷聲大雨點小”的行動,俄羅斯針對烏克蘭的軍事調動要迅速得多,抵達俄烏前線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兵力也多得驚人。

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烏克蘭軍方情報機構稱,俄軍抵達烏俄邊境俄方一側的兵力已高達11萬多人,裝備了1000多輛主戰坦克和裝甲戰車,同時得到數千門大口徑火炮、多管火箭炮和數百架戰鬥機、武裝直升機的支援。在俄佔克里米亞半島,俄軍兵力也超過了3萬,大批S-400防空導彈、稜堡岸艦導彈等先進武器系統開始戰鬥值班。也就是說,烏克蘭處於約15萬俄軍的三面包圍之中。

一邊是“西方監護人”的只說不做,一邊是俄軍排山倒海式的軍事壓迫行動,烏克蘭顯然明白獨力難支的道理。俄媒體已經披露,美國等西方大國給烏克蘭的“支持”只是提出作戰計劃,慫恿烏軍進行長期“騷擾”式作戰。對於烏克蘭提出的所有出兵支援要求,北約沒有做出一次回應。美國五角大樓至今最接近烏方希望的表態,就是“不排除”向黑海派遣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然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下文。相反,俄羅斯黑海艦隊已將幾乎所有主力戰艦調到了黑海地區,連派駐敘利亞的最新導彈護衛艦埃森海軍上將號也撤了回來。

15萬俄軍完成包圍,烏克蘭被迫低頭求和,北約唯一軍艦撤離

所以,波羅申科表示為了不耽誤總統大選而取消全國10個地區的戰時狀態,給自己臺階下的意味太過明顯。面對15萬大軍壓境,既然無力反抗,也只能吞下苦果。當然,波氏此舉在某種程度上也迎合了北約大國的要求,後者多次表示不希望中斷烏克蘭的“民主”進程。總體來說,由於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與俄羅斯對抗的曖昧態度,以及歐洲各大國最擔心爆發戰爭的心態,烏克蘭在某種程度上又成為“犧牲品”。俄羅斯反而因為此次俄烏黑海衝突,藉機完成了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全面軍事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