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表情》入選鄭州市高中聯考語文試題

我的文章《表情》入選鄭州市高中聯考語文試題

拙文《表情》原載《溫州日報》和《新華副刊》,入選《河南省鄭州市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的“三、文學類文本閱讀”部分。

吸引我的是出卷者在文後設計的幾個思考題,挺好玩的,不管怎麼樣,至少可以說明出卷者是比較認真地批閱過此文的。

附: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表 情

文\ 楊聰

母親突然聲音沙啞,說話吃力,我急忙帶她去醫院。

掛了號,我們找到了“耳鼻喉科”。一進門,就看見有兩個醫生在坐診。前面是中年女醫生,滿臉笑容,一直忙個不停,身邊已經圍了很多病人。後面是年輕的男醫生,表情淡漠,動作遲緩,身邊只有三四個病人。我原以為女的是“主任醫生”,可是在她的桌頭和衣服上都找不到“主任”的牌子。我想,她大概也不是什麼“主任”了,要不,最起碼也是獨自一間診室,掛號單和費用也會與普通門診不同。

我偷偷地問身旁的人:“這邊人這麼多,你們怎麼不去給那個男醫生看呀?他空閒多了!”其中一個不屑地瞅了瞅我,小聲答道:“那你怎麼不去他那邊?大家都爭著找這位女醫生看,說明她看得好!”“就是嘛,你喜歡就過去好了!”另一個也搭腔了。我本是想探聽一下女醫生是否有什麼特別之處,現在聽他們這麼一說,我倒在心裡暗暗發笑,哎,這些人呀,基本上都是從眾心理在作怪。我決定讓母親給男醫生看,因為只要把病歷卡遞過去,很快就能輪到。可是母親卻悄悄地說:“還是給女醫生看吧!”我勸道:“那要等好久,我怕你等不住啊!”“反正來了,等就等吧,你看這麼多人都有耐心等她看,再說她年紀也大些,應該比男醫生有經驗!”母親又貼著我的耳朵說,“我一看見她微笑的樣子,心裡就塌實,那男醫生一直唬著臉,好像我們欠他債一樣,要是吃他開的藥,我心裡都不安穩……”於是,我們就坐在走廊上等著,臨近下班時才輪到,而此時的女醫生也有些疲累,只用了三四分鐘就詢問了母親的病情,開了藥,並囑咐下週再來複診。

吃了一週的藥,我問母親有好些了嗎?母親說哪有那麼快呀,才看第一次呢!複診時,和上次一個樣,女醫生笑容可掬忙得不可開交,男醫生空空閒閒老拉著臉。我說:“又要等好久,這次找男醫生——”“這個看一下,那個看一下,不好!”母親打斷了我的話。終於輪到了,女醫生又是三四分鐘開了藥,仍然囑咐我們下週再來複診。

又過了一週,母親的症狀還是老樣子。我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媽,還是換個醫生吧,要不換個醫院也行!”母親沉默了片刻說:“怎麼能半途而廢呢,再看幾次應該會有效果的!”

第三次過後,母親的症狀也沒起色。第四次因家裡有事遲了一天去,恰逢女醫生輪休,母親本想馬上回家,經我再三勸說,才勉強給男醫生看了一次。

回家吃了兩天的藥,母親突然有些高興,說喉嚨舒服多了。三天後,症狀就逐漸消失,我想讓母親再去找男醫生看看,鞏固一下療效,可母親卻說:“沒事了,你聽,我聲音不沙啞啦!”果然,過了半個月母親就完全康復了。

那天,母親嘆了口氣,有些惋惜地說:“早知這樣,一開始就應該給男醫生看,也省得跑好幾趟路,吃好幾次藥。我就覺得奇怪,那男醫生咋就一直不微笑些呢?”

“大概找他看病的人很少,心裡鬱悶吧!”我說。

“可總是拉著臉,找他的人不是更少了嗎?”母親又是惋惜地搖著頭。

是啊,要是在鬱悶時,還能保持著微笑,是不是工作的狀態也會因之而有所改變呢?或許,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就在於一個小小的表情吧!

【選自《新華副刊》】

(1)下列各項對原文所做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我”領著母親去看病,進了診室,看到一個滿臉笑容的女醫生,以及一個表情淡漠的男醫生,這使“我”很為難,不知道該選哪個醫生好。

B.一個小小的表情卻能讓病人親近或遠離,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積極樂觀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而不要把沮喪整天寫在臉上。

C.小說以第一人稱來寫,既顯得真實,又拉近了作者和讀者的距離,具有一種親切感。

D.“我”三番五次地勸說母親到男醫生那裡去看病的理由是:母親上了年紀不能在醫院待很久,男醫生那裡不用排很長的隊,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E.小說的情節主要是靠人物的對話和心理描寫展開的,雖然情節不是那麼跌宕起伏,但是娓娓的敘事中,卻讓人獲得了不少啟迪。

(2)“我”母親為什麼堅持要讓那位女醫生看病呢?(6分)

(3)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6分)

(4)從“我”母親看病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啟示呢?請結合文章和實際談談你的理解。(8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