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趕做作業的孩子,證明我們的義務教育很成功?

公交車上趕做作業的孩子,證明我們的義務教育很成功?

早上上班途中,在公交車上見一小學女生在做作業。

以下是我與一位心理諮詢師友人就此展開的對話:

友人:如何?

我:如是。

友人:她是作業太多?還是太忙了沒時間?或者學習效率低下什麼的原因?

我:沒問。多種解讀,以教育現狀,憑果推因,會是哪種?不管哪種,這個果,似乎都不利孩子成長。

友人:只有一種可能(這個孩子非常勤奮好學,只是昨晚她忘了做這項作業了),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我想不出更多可能。

我:如果把作業看得太重,容易因之而焦慮。如果把作業作為訓練習慣與性格,乃至交際的一個憑藉,那這個孩子就會主動坦誠地向老師說明原因,然後,彼此溝通,再找適宜的時間地點補起來,而不是在擁擠搖晃的公交車上臨時做。以此觀之,這孩子平時感受到的,或許是作業比人重要,人為作業所控,而非作業為人所用一一背後的教育影響,造成這個果。一面之詞,請教。

友人:細緻!但剛才,與一位是心理諮詢師的朋友議此圖,這位朋友覺得我與你都想多了。

我:可能。但若是習慣不改,這個孩子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會戴上近視眼鏡。

友人:是的。 但我朋友認為她並不一定是趕寫作業,而是無聊打發時間,或利用閒散的時間。我在想一個問題,大千世界,無所不有。什麼思想都會有,你我他都各不一樣。一張圖能引出這麼些思想,應了那句"冷暖自知"。那位諮詢師朋友覺得是應了那句,“你不是她,怎知她的所想”。

我:你朋友不是老師,對學校師生的現狀不甚瞭解。他真是猜測。我們當老師的身處其中,知其然也。

友人:第三個諮詢師朋友說:現在她同事一直給孩子買課外書,說是學校老師指定的,她覺得這點挺好的,擴大孩子們的知識面真的很重要,就是不大瞭解教育現狀,問:孩子們的作業還是很多嗎?

我:“但我朋友認為她並不一定是趕寫作業,而是無聊打發時間,或利用閒散的時間。”一一這基本是以大人之心去解讀,或者說是您這位朋友的內心呈現。我們不妨觀察一下多數孩子在無聊之下會做什麼?另,充分利用時間,都利用到晃動擁擠的公交車上,那麼小的孩子也太成人化了一一如若真是如此用心,不顧場合與時間,反倒可怕,童年非童年,孩子不像孩子。多侃幾句,駁您朋友的輕鬆悠閒論。

友人:[強][強]這種多維度上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個人喜歡欣賞。

我:注意圖,不是看課外書,而是做題或抄字。前者是愉悅和成長心智的,我贊。但最好不在搖晃中看,不過至少是主動自願,有樂趣。後者哪有?

友人:我們在此基礎延伸討論了。代朋友問一下你:如果你的學生確實是因為忘記了作業而沒有完成,孩子也向你說明了原因並且馬上補交上來,那你會怎麼處理?[抱拳]

我:今天就有一個六年級女生主動來說:“楊老師,我昨天的作業練寫古詩詞聽錯了,少練了一遍。”我說:“那利用課餘補起來給組長看一下。”她說:“早上過來知道後已經補好了。”我說:“好的,下次注意一下哦,偶爾忘記了或聽錯了難免的。”她釋然離去一一我以為教育是很自然的生活化與人性化過程,培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真誠與信任。孩子犯過失是正常的,學校與課堂本是孩子成長中犯錯的場所,重要的是教師的觀念與處理對否?這個要展開,可以寫個長文了[呲牙]。

友人:剛好,我看溫州都市報,今天載有《溫州小學生作業壓力大不大?》,九成小朋友"寫作類"頭大,過半孩子有壓力。我想將今天的討論或截圖、資料整理一下,發朋友圈供大家參考,徵求一下楊老師意見:可以嗎?

我: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