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波:生於1978,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王君波:生於1978,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1978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這一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變革,是國家前行道路上一次偉大的探索,牽動著所有國人的命運。

與改革開放同齡的王君波,怎麼也不會料到,有朝一日會受邀走進人民日報報社,拍攝一部由報社和今日頭條合作的視頻《改革開放四十年·生於1978》。

王君波,1978年2月出生在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浙江溫嶺,1996年12月應徵入伍來到駐杭某紅軍團,1998年夏天隨部隊參加九江抗洪搶險,在封堵決口的六天六夜裡,他無懼無畏,奮勇搶險,被戰友們譽為“拼命三郎”。這一年,紅軍團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範團”榮譽稱號,王君波所在的一連被師評為“抗洪搶險先進單位”。

王君波:生於1978,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王君波在拍攝中

這次王君波是作為抗洪戰士的代表參加拍攝的。拍攝中,導演要求他講述自己與改革開放的故事。射燈下,鏡頭前,王君波與其他8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同齡人,侃侃而談,把大家帶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

王君波從1987年央視播出電視劇《西遊記》講起,那些天,一放學他就會與小夥伴一起,擠到鄰居家看新買的彩色電視,那時候彩色電視機還是個稀奇玩意兒。15歲那年,在義烏打工的堂哥把王君波帶到廠裡,因為做事勤快,王君波很快在廠裡立住了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6年,正值人生最好的韶華,王君波參軍來到了部隊,那時候佔得先機的溫嶺人,已經乘上改革開放的春風富了起來。王君波清晰地記得1997年他舅舅來部隊看他,手裡拿著一個大哥大,神氣十足,戰友們和他也都感到很新奇。

1998年的夏天,是王君波一生中記憶最為深刻的夏天,長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當時長江干堤決口,九江正處於危急之中,他與戰友們奮勇搶險,連續奮戰6天6夜,成功封堵決口,保住了九江家園。王君波第一次真切地感受了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宗旨意義。

2004年,不甘平庸的王君波辭職,辦起了汽車坐墊加工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2011年,他回鄉擔任村委會副主任,在村民住房報批、河岸綠化設計、小區系統管理、文化禮堂建設等工程上都留下了他的貢獻。


王君波:生於1978,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燈泡叢林

談起自己受邀拍攝短片的感受,王君波說自己很幸運能與國家改革開放同齡,這個四十年,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己也與時代同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這次拍攝邀請了9個人,可能到最後每人也就20秒鐘,但整整拍攝了18個小時,北京的溫度很低,零下好幾度,拍攝時厚衣服又不能穿,很辛苦,但這樣的經歷很值得,很難忘。

最後,敬邀大家關注12月18日《人民日報》新媒體、海外版和《今日頭條》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生於1978”,看看我們紅軍團老兵在央媒鏡頭上的風采。

王君波:生於1978,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9名同齡人合影,右3為王君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