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龍井,而蘇州的名茶就是碧螺春。飲碧螺銀翠,似將一杯太湖春色攬於舌尖,鮮、爽、香、甜,又不缺詩意。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二零一七年·春茶季 第七集

全手工明前洞庭東山碧螺春特級綠茶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初次相識洞庭碧螺春,不知有多少朋友誤以為它的產地是洞庭湖。其實,此洞庭指的是蘇州太湖的東洞庭山與西洞庭山。

東洞庭山,簡稱東山。明前碧螺春,尤以東山為上乘。其三面環水,北面倚山而與陸地相通。常年湖水煙波滋潤,四季茶香果香交替,使那些為喝一口正宗明前碧螺春的茶客,肯為此苦苦等上一年。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茶香記為求得這頭一撥明前好茶,趁著清明未到就趕往太湖東山,看著茶農摘茶、炒茶,坐等著截下這頭撥的珍饈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在綠茶中,呈現花果香,且有最能觸動心底柔情的,則非碧螺春莫屬。碧螺春具有“一嫩三鮮”的特點,芽葉嫩、色澤鮮、香鮮靈、味鮮美

。上佳的碧螺春,色、香、味不減龍井,而鮮爽過之。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追溯碧螺春的歷史,宋代時已為“吳人所貴”,列為貢茶,古來就有“嚇煞人香”的俗稱。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康熙帝下江南時偶遇此茶,便賜名曰“碧螺春”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與其他種植排列規整茶園不同,洞庭東山碧螺春仿若野生。在茶園每走幾米,就可見枇杷、桃、李、楊梅等果樹。茶樹與果樹間生,根底相互交錯,使茶樹“沾染、吸收”了花果“嚇煞人”的鮮香。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碧螺春的珍貴與不易得,主要體現在茶青的採摘與揀剔上。“我們這邊全是茶農自己採摘,頭採的話我們是有要求的全是獨芽,然後二道採茶就是一芽一葉。”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 陳建紅 蘇州山外山茶葉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 葉底

碧螺春屬小葉品種,通常4斤左右的鮮葉才能炒出1斤幹茶,每斤幹茶所達6~8萬個芽頭,可見其難得與珍貴。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我們用原始的土灶,在鍋裡炒制的,沒有全機器的茶葉,全是手工茶。”整個炒茶過程,揉中帶炒,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起鍋即成。

“六個師傅做的話,一天下來也就十幾斤茶葉,二十斤不到一點。我們的師傅最起碼都有十幾年的功力在這裡。”

高溫下的熱鍋近200度,“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的一氣呵成,實際上是對製茶師傅技術與體力的極大考驗。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洞庭碧螺春是至今為止,極為少有保留傳統全手工炒制工藝的茶品。陳鋼老師在現場親察時,發現村民炒茶用的柴火都是當地的果木,微微的果木香緩緩滲透,茶葉的整個製作過程都極為傳統、講究。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當地茶農形容碧螺春“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銀隱翠”

,很是貼切。碧螺春茶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濃郁,口感順滑甘甜,飲後有回甜之感。

沖泡後茶葉漸漸舒展,上下躥騰,觀茶水之銀澄碧綠,嗅茶香之花果襲人,品茶湯之鮮爽涼甜。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為什麼蘇州的碧螺春,能與杭州西湖龍井相媲美?

茶器:建議使用高密度蓋碗

投茶量:幹茶3克

投茶方式:上投法,先注水7分,再投茶。

泡茶水:山泉水

水溫:80~85度為宜

保存方法

密封,0—3度冰箱冷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