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最不習慣南方的什麼?

哈娛樂大爆炸


我是北方人,在南方上學工作十年,最終還是回了北方,我自認是一個適應能力挺強的人,但是去了南方還是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

1。南方的冷讓我很無奈。

南方絕對溫度並不低,相比北方零下20度的潑水成冰,南方零上10度更讓人受不了。北方冷,但是冷氣不往衣服裡鑽,穿上厚衣服,手放在口袋過一會兒拿出來都是冒著汗的,南方則不同,那潮溼陰冷的空氣能夠通過你和衣服之間任何一個縫隙,深入到你的皮膚,讓你始終感覺冷的發抖,第一年去南方不知道,過於高估了自己這個高寒地區北方漢子的抗凍能力,打著哆嗦過了一個冬天。

2。潮溼的氣候導致衛生很差

很多東西都會發黴,衣服,床,涼蓆,櫃子,電腦,只要你疏於打理就無所不黴。貓一樣大的耗子,毒性超強的蚊子,無孔不入的小強……最恐怖的一次經歷是晚上熄燈後回宿舍,鑽進蚊帳躺上涼蓆準備睡覺,聽到耳邊有細細碎碎的聲音,手機一照,一隻小強在我的枕邊驚恐的看著我……第二恐怖的經歷是,有次用水杯裝了綠豆湯,因工作忙2天忘了洗,第三天拿起準備去洗,發現2只小強已游泳遊的昏死了過去……潮溼的氣候,孕育了無數的髒汙,想起都反胃。

3夏天身上什麼時候都是粘的

洗多少次澡都沒用,最多一次天洗了8次澡,包括半夜熱醒洗的次……南方人愛洗澡不是因為愛乾淨講究衛生,是因為不得不洗

4飲食口味單一

江南雖然是魚米之鄉,但也不至於頓頓都是大米飯吧!感覺在南方的家庭根本不會做麵食,勁道的大白饅頭就著豬肉燉粉條,酥軟的餅子配著熱騰騰的羊肉湯,各種花式麵點,到了南方人的手裡,都成了茶餐廳裡精美的點心,那幾年對白麵饅頭的渴望讓我直到現在看到《武林外傳》中吃晚餐的場景都很餓!南方美食強在講究,細緻,但我更喜歡拿著個清水煮熟的羊腿往死裡啃,一筷子夾一大坨肉菜拌到8寸大的碗裡和米飯(或者拉條子)見過見過胡裡嗎湯地往嘴裡掃。我是越精緻的飯菜越吃不下去的。

5獨特的生活習慣

第一次去南昌逛街,步行商業街邊上的居民樓衚衕裡,床單,衣服,內衣內褲迎風飄揚,似乎要與商業街上的林立招牌試比高,看傻了我的雙眼,羞紅了我的雙臉。然而沒幾天之後,我也成為了難得出太陽的日子裡在校園裡搶位置曬床單內褲的一員,在難得的太陽公公面前,害臊什麼的都不是事兒,不然都麼內褲穿了。以前光聽說梅雨季節,不明所以,直到領教了2個月只見一次太陽的現實,不得不感慨祖國氣象萬千啊!

獨特的生活習慣還有光膀子上街,光腳穿拖鞋上街,在我生長的城市,只有民工才這麼穿,而在民工的家鄉,只有我才不這麼穿。

6,我個人有口音癖,不喜歡帶口音的普通話,東北話天津話除外,特別是南方口音,特別特別是廣西海南口音……這其實是我最受不了的。所以我最後還是回到了家鄉,找了個普通話標準的老婆。畢竟在我們這,普通話作為通用語,不標準的才是另類。

以上見解,純屬個人喜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只有適應與不適應,大家應該以和為貴相互包容理解才對,你覺得呢?


無人機教練


去年在南方待了一年,還沒過年就回來了,這一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南北的各種差異,其中最讓我不習慣的就是天氣和飲食了。

1.天氣。作為在北方生活了20幾年的女漢子,習慣了北方的乾燥天氣,其實夏天還不明顯,尤其是到了冬天,北方是乾冷,南方確是溼冷。很多人會覺得北方比南方要冷,因為很多北方城市都有集中供暖,但其實在戶外的北方,穿一件羽絨襖+貼身毛衣+打底褲+短靴足夠保暖整個冬天了,除了空氣比較幹,真沒覺得冷。但是在南方的冬天,過了10月份就覺得寒氣溼氣特別重,一碰到下雨天,整個屋子裡都潮潮的,渾身不舒服,衣服和鞋子、床單都很冰涼,空氣中更是溼氣很重,體寒的人過冬最難受了,手腳冰涼,被窩捂不暖。

2.飲食。沒去南方之前,我覺得飲食應該沒有那麼大差異,因為很多飲食店都是全國連鎖的,還有各種小吃,但是去了之後我發現我真的是圖樣圖森破,那裡的早餐都吃麵食,這也就算了,麵食我吃出了甜鹹口味,沒有一點辣味,對於無辣不歡的我簡直不能忍,但也不是說所有飯店都是清單口味的,比如說火鍋啊這種還是有辣味的。一年沒待夠我就回來了,還是家鄉的大饅頭,各種香辣的美食吸引我……


桑呢醬


我是湖南人,小時候在湖南長大大概8歲跟隨父母去西北蘭州居住,父親是軍人,如今已經在蘭州生活四十多年。如今因為工作原因全國各地到處跑,針對南方,北方有相當的認識。嚴格說,南方山清水秀,四季如春,飲食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米飯炒菜,非常美味。尤其廣東人的燉湯天下一絕。四川風味也是很不錯。北方黃土高坡,風沙大,綠色比較少,因為缺水洗澡比較少。但是不能一棒子把北方人打死,北方還是有很多美味,尤其是麵食:牛肉麵,炸醬麵,哨子面,刀削麵,打滷麵,西紅柿雞蛋麵,羊肉面片,各式炒麵也是非常美味的,還有北方的牛羊肉也是很不錯。南方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天氣悶熱潮溼,蚊蟲叮咬,容易得風溼病,水災比較多,夏天太熱,需要開空調,物價比較高,生活成本太高很多。


馬踏飛燕23609129


我是個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時間也不短了,還取了個東北的媳婦。記得我剛來北方上學的時候,不論冬天夏天天天洗澡,不洗澡就睡不著,並且都是涼水澡,還不喜歡到澡堂子就在宿舍衛生間裡倒騰,同班宿舍都很不理解,在他們眼中你丫腦子有病天天洗澡,在我的眼中你丫腦子有病天天不洗澡!

南方人講話都有口音,國語說起來還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還說不太清楚,翹舌音說起來很拗口,兒化音不會發,同學朋友們經常拿我的發音看笑話,時不時的來找我說繞口令。語句還有倒裝句,比如:北方會講先吃飯,我們經常會說吃飯先。

還有就是經常會鬧出笑話,有次請個女同事去吃飯,跟女同事說不要光點素的,多來幾個暈菜,把葷菜念成暈菜,當成女孩笑的腰都直不起來;有次想說煩躁了,硬是說成了煩操。記得特別出醜的一次,大學時候某天上課,有個室友感冒了來不了,老師點名的時候問我為啥室友沒來,我答到他發(燒)騷了來不了了,整個教室鬨堂大笑,女老師憋的說不出話來。

說南方天氣暖和,受不了北方的天氣,在沒來北方之前印象中北方人抗凍,其實剛好相反南方人才是真正的抗凍,他們上秋褲的時候我們還單褲得瑟,上羽絨服的時候我們一件夾克就完事。

標籤也有很大的誤區,北方這邊一般會把長江以南的劃分為南方人,普遍都認為南方那邊陰冷潮溼,所以都能吃辣,剛開始還跟他們解析一下,後來懶得動嘴了,說啥我都點頭,其實能吃辣的就湖南湖北四川比較多,兩廣人及其他省不太能吃辣。廣東廣西那邊人認為除了兩廣人其它的都會統稱為北方人,他們家鄉話把北方人稱為北佬,他們也認為北方人才能吃辣,並且都愛吃麵不吃米飯。有句話講不入深山不見平地,行走江湖方知孤陋寡聞。所以南北交流很多地方誤區很大,不懂得瞎說裝自己很懂真的很摟。

南北雙方有習慣和風俗上的差別,相互尊重包容才是相處之道,我反對歧視和標籤,本題很容易引發歧視,萬望網友筆下留情!!





傻傻的香寶寶


我表妹嫁到福建。最不習慣的是春節和洗澡,還有一點親情淡薄。

先說春節吧,他們不吃餃子,吃得東西全部在北方都沒有見過,什麼海蠣,燕窩,幹蝦肉、蟶、海蠣、乾貝等。全部都是臭乎乎的東西,非常腥臊難吃。非常好吃的豬肉大蔥,羊肉紅蘿蔔餃子人家從來不吃,有一年過年視頻通話,看到我們吃餃子,春節哭了。最後婆婆買了速凍餃子, 我表妹蘸醋水吃,他們蘸番茄醬吃。夠搞怪吧。還有吃粽子,他們吃包肉的鹹粽子,粽子不沾糖還叫粽子嗎?我表妹很漂亮,竟然嫁給了南方人,我們親戚都感覺很可惜。

還有一個就是洗澡,他們福建天天洗澡。非常煩人。我表妹說:一次逛街累了一天,不想洗澡,上床就睡,結果她老公把她趕下床,說是不洗澡去睡沙發。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在我們西安,冬天一般一星期洗一次澡。

還有一點就是親情淡薄,人來客去隨禮很少。一般都是20塊錢,並且待客不要禮金,請的客人空手來,啥都不提。我們這兒拿的東西越多越好。


飄飄妖冶


北方人可能受不了南方人買菜吧!囤白菜、大捆大捆地買蔥,基本上不會發生在南方。南方人買蔥可以一小根一小根的買,畢竟只做一頓飯確實夠了。舉個今天剛發生的小插曲,本人去小區樓下的超市買水果,想著沒吃早飯順邊買個餅(很大一張餅切開來稱斤賣的那種),發生瞭如下對話:

切餅小姐說問“這些”,我“再少點”;小姐姐又問“這些”,我“再少些”;小姐姐繼續問“這些”,我“差不多吧”;於是小姐姐說“再少,你來裡面吃算了,吃完再走”。

其實最後買的那些,我也沒吃完。之前有位室友正宗東北人,買饅頭買餅挺多的那種,吃不完第二天可能油炸饅頭、炒饅頭炒餅等”

可能是氣候、地理、歷史因素等原因導致的生活方式差異,一個從南方來北京兩年的人,已經習慣北方的生活,但是買菜照樣沒變,哈哈哈~地域差異挺好的,中國地大物博~


方唧唧



我東北的,一年前來杭州上大學。

一路上、一年裡,我經歷了南北差異帶來的各種是是非非、曲曲折折。

什麼沒有浴池泡、沒有師傅搓、天氣、口音等這種老生常談的問題咱就不嘮了。

印象最深的還數那次食堂窗口與大媽掀起的風波。

剛入學的日子懶得去食堂,外賣度日,有天心血來潮想嚐嚐食堂的早餐,便約上一河北的哥們一早出了寢室。

當我接過食堂大媽遞給我的熱騰騰的燒麥時,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隨即大吃一驚:

“大媽!你這燒麥裡怎沒餡兒?”

大媽一臉鄙夷地看著我說:“這不有的嗎?糯米餡啊!”

“嗯?”我疑惑了,長這麼大隻吃過肉餡的燒麥,米餡的真沒吃過。

我還沒開口,身後的河北哥們倒嚷上了:

“臥槽!這燒麥怎麼他媽米餡兒的啊!!你這是麵包米啊!怎麼吃啊?”

一句話瞬間點燃了導火索,排著長隊稀稀拉拉的聲音開始增大:

“我們燒麥一直都吃的糯米的啊!”

“對啊對啊!怎麼不能吃了???”

南方的同學們開始不樂意了。

河北哥們有點被這場面逗笑了,他喊道:

“行行行,都別生氣,改天讓你們嚐嚐我們那的驢肉火燒,是真好吃!行了大媽,中秋到了,給我來塊兒月餅。”

食堂大媽也笑了,打圓場說人們都應該體驗體驗不同的習俗和飲食差異,說不定就喜歡上了。

於是大家都笑了起來,好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氣氛。


過了幾分鐘,突然傳來了一句:

“臥槽!這月餅怎麼他媽肉餡兒的啊!”

Hot搞笑臺


我是哈爾濱人,工作關係,去過一些地方,目前國內沒去過的省只有西藏、寧夏、天津、臺灣了,算是對南方多多少少有點了解。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對南方最不習慣的是冬天的陰冷和夏天的酷熱。

很多朋友都會問:哈爾濱人怎麼還會怕冷?

哈爾濱冬天是冷,數九寒天,滴水成冰,但室內卻特別熱,我現在在室內只能穿半袖穿短褲。當然,也不是所有小區都燒得這麼熱,我家室內快三十度了。

而南方最冷的那兩個月,那種陰冷,無處可逃,滲入骨髓,感覺從頭到腳從皮到心,那叫一個透心涼啊!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1月,我到貴陽出差,那時補助費很低,貴陽兩個銷售員特別熱情,說什麼也不讓我住賓館,非要去他們租的房子住。

那個晚上,我蓋了兩床被子,下面是電褥子,身下快燙熟了,身上卻凍透了,臉上吹著冷風,窗戶、牆四處漏風!他倆居然給我戴了個棉帽子!

那一宿,我不知道是怎麼熬到天亮的,天一亮,趕緊跑出去找了個有空調的賓館。

冬天的陰冷凍徹心扉,夏天的酷熱也叫人印象深刻。



有一年八月,我大中午走在武漢的街頭,那天豔陽高照,走著走著,汗流浹背倒也沒啥,可我卻一點點的感覺神情恍惚,走到馬路中間幾乎失去了意識,司機狂按喇叭才給我拉回現實。慌忙找到一家有空調的商場,找個地方坐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我南方,嫁到北方,吃米飯什麼的我老公婆婆他們都沒什麼意見,唯獨我天天洗澡,她們就說我有什麼好洗的,天天洗,都不嫌麻煩,所以我覺得北方人應該最受不了南方人天天洗澡吧,當然作為南方人的我,我也受不了婆婆半年洗不夠五次的習慣,不過還好是公公和她睡,哈哈,也輪不到我嫌棄。北方已經不像你想象的那種情景了。冬天也有各種蔬菜,海鮮等等,現在的物流業極度發達,南方的新鮮蔬菜從地裡拔出來,當天就到祖國的最北部城市,何況北方大棚蔬果供應搞得越來越好。北方人一生不洗澡?說這種話的人大概沒上過學。不管哪裡人都應適應當地的環境和生存條件。假設你到了滴水貴如油的地方,還要窮講究。天天洗澡是不是太荒唐。


在大流通時代,南方北方的界限早就模糊了。在北京院校和科研單位,南方人佔多數,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北方人沒有任何區別!那就別說個全國。給你說,來之前也不想來,因為以前都說這邊窮,還土匪什麼的,總之,就一老少邊窮!但來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梨子吃了才知道滋味,不親來,一切都是浮雲! 不說別的,就講吃,天府四川成都

說實話,麵條和麥餅我是吃不了,最多吃一餐就夠了,第二餐就泛味了,有時出門因地而宜由不得你,但你不得不說很好吃,反正多少吃一點吧,回來重新吃過是最好的選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誰也改變不了。包肉的燒麥是袖珍型的,估計半兩一個。包糯米的個頭大,一個妹子估計2個都吃不完。我一般也只買4個。


春日盛宴


南北方的差異還是很大,作為一個老家湖南,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在北方的孩子給大家說一下吧!

首先是飲食方面。南方人多愛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這也是我大學時候和室友一起吃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室友都是北方人,就我一個南方人,有的時候下課一起吃飯就不能吃到一塊去。並且北方的飯菜偏鹹不辣,作為一個湖南人一開始實在是吃不習慣,後來慢慢猜適應。

第二點就是冬天氣溫的差異,這一項我要為北方瘋狂打Call。南方一般零下就已經很冷了,穿的很厚,而北方在氣溫達到某個臨界點以後就開始供應暖氣了,供應暖氣了有沒有!!!在宿舍晚上睡覺該被子都能夠熱出汗來,那種感覺超級爽,每年寒假回家都會凍得要死,根本不想從被窩裡面出來。

第三點就是經濟差異吧!我那會在蘭州上大學,儘管是一個省會城市,但是經濟卻相對比較落後,沒辦法,畢竟說西北,但是最近隨著輕軌、高鐵的開通,應該會越來越好。

並不是單單北方人覺得南方人奇葩,而是相互之間覺得很奇葩。例如那會大學的時候,冬天,基本上都是隔一天去澡堂洗澡,夏天每天都洗,但是室友在冬天會一週洗一次澡,在夏天的時候不出汗不會洗澡,簡直讓人難以接受,而他們也很難接受我洗澡的規律。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哦!!!每天更新NBA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