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為什麼是一場偉大的誤解?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導言:

這一講再來聊一下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當中人的地位相對於其他受造物被抬到很高,宗教改革是對文藝復興的一個反向精神運動,人的地位相對於神又被貶到很低。

但宗教改革又內在地吸收了文藝復興的很多東西,人的地位雖然低,卻並不像中世紀那樣一無是處,而是有著另外一種高貴的東西在內;而宗教改革的過程之所以展開,又是因為馬丁·路德對於天主教會的一個巨大誤解。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正在張貼《九十五條論綱》的馬丁·路德

1517年馬丁·路德在德國率先開啟宗教改革,他對人類如何獲得救贖有一個基本想法,叫做因信稱義。要想理解因信稱義,我們就有必要先理解在此之前天主教會的基本想法,那會兒叫做“因功稱義”。

那什麼是因功稱義呢?簡單講,所謂“因功”就是幹好事兒,所謂“稱義”就是獲得救贖,上天堂。

所謂的因功稱義,簡單說就是,幹好事就能上天堂。而馬丁·路德所主張的因信稱義直接拒絕了這一點,因為在他看來,幹好事就能上天堂這事兒至少存在倆問題。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問題之一,我沒法判斷你究竟是因為想上天堂所以幹好事,還是因為你認為幹好事是對的,所以才去幹好事。

這麼聽可能有些費解。舉個例子,馬丁·路德的意思就好比說你選擇學雷鋒,是因為你認為學雷鋒是對的,還是因為你認為學雷鋒能得獎金。如果你認為能得獎金所以就要學雷鋒,那此時你是在學雷鋒嗎?只有你認為學雷鋒是對的,在這個時候你才真的是在學雷鋒。

可問題也正出在我該如何判斷你是否是在發自內心的學雷鋒這一環節上。原因在於,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要想讓學雷鋒這個事兒成組織地出現,不靠類似於獎金的東西做激勵手段就不大有效,於是此時我就沒法判斷你做出的道德行為到底是本著一個什麼樣的初心。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馬丁·路德公開挑戰贖罪券

具體講,就是沒法判斷出你做好事兒是因為幹這些事是對的,還是隻因為這件事背後的好處。

因此,馬丁·路德會認為,長此以往,因功稱義會是一種敗壞道德的搞法。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問題之二,在路德看來,既然幹好事就能上天堂,那這就意味著上帝是可收買的。可問題是上帝差你那點錢嗎?所以,如果上帝是可收買的,那這上帝就不是我們信的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所以你要想得救,根本不能靠因功稱義,因為上帝是不可被收買的。

你要想得救唯一的辦法,就是因信稱義。

什麼叫因信稱義,就是你憑著對上帝的信仰,你就能獲得救贖。這聽起來很簡單,我只要信上帝就能獲得救贖嘛。實際上,一點都不簡單。因為在宗教改革者看來,人的理性是很脆弱的,憑藉人類的理性,根本就沒有能力信仰上帝。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如果沒有人講解,你就直接去讀《聖經》的話,會發現完全讀不懂,儘管裡面都是大白話,但就是搞不懂它到底是什麼意思。所有故事你全都能讀明白,但你就是不知道它到底想說啥,因為你讀起來會覺得裡面講的各種道理匪夷所思。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聖經》

比如按咱們理解,凡事都要有個先來後到,但是耶穌卻在《聖經》裡說,先信奉我的,我未必就讓他先上天堂,後來追隨我的,我反倒讓他先上天堂,你會覺得這邏輯匪夷所思。這也是中國人研究《聖經》時候的一個常見困惑,就是故事內容你都懂,但你就不知道它到底想表達些什麼。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其實,不只你,對於西方的信徒來說,靠理性吃透《聖經》也同樣是一件困惑的事情。路德和加爾文對此給出的解釋是,人的理性太脆弱了。靠你自個兒的理性就想信神,這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兒。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日內瓦四聖牆

從左到右依次是:法雷爾,加爾文,貝扎,諾克斯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居然能夠信神,這意味著什麼呢?按照因信稱義的解釋,那一定不是因為你找著神了,而是因為神找著你了。所以,你信神,這本身就可以證明神已經決定拯救你了,這也不是因為你幹了好事,就是因為神想救你了,這跟你乾沒幹好事沒關係,因為這就是神白白給你的恩典。

打個不嚴肅的比方,這就好比下班回家後,你發現你家的貓把家裡的沙發靠墊給撕了個稀巴爛,那隻貓一臉無辜地看著你,彷彿在說你知道我白天撕的有多努力嗎。這隻貓再怎麼跟你解釋也沒用,你仍然很生氣,但你再怎麼生氣,你仍然很愛你們家貓。這不是因為這貓幹好事了還是沒幹好事,而是因為你就是愛這貓。上帝給你的恩典就跟這一樣。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而反過來,作為信徒,你居然白白蒙受了上帝的恩典,那就必須得更加能夠配得上上帝給你的這個恩典。

當然了,我在這裡說的都是信徒的想法,如果一個人這麼信了,那麼他就會這麼想;要是不信的話,這些就對他都全無意義。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馬丁·路德在Worms帝國議會演說,繪於1883年

對接受了路德或者加爾文的教義的新教徒來說,他認為自己必須得配得上上帝所給自己的恩典

。如何才能配得上,那就必須嚴格地符合一個教徒的標準。這些標準在經裡面都有,你應該嚴格按照那裡邊的要求來做。所以清教徒就會有一種特別的道德嚴苛主義,在道德上有潔癖。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馬丁·路德的這個搞法會直接帶來一個效應,就是特別拒斥權威。一開始只是拒斥宗教權威,到了馬丁路德的門生閔采爾那兒就直接連世俗權威也一併拒斥了。

為什麼路德會拒斥權威呢?

這跟路德所反對的天主教會想在人神關係中扮演的角色有關。過去的天主教會主張教會之外別無救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你必須得跟著教會混才能獲得救贖呢?教會給的解釋是,因為你不知道該怎麼讀《聖經》,為了讀懂《聖經》,你要找到正確的讀法。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這樣解釋倒也說得通,因為《聖經》著實不好讀,而天主教會的來源也正是與此有關。

我們剛剛說過的,經裡面的故事有各種難以理解的地方,要想讀明白,就得想法來解釋。但是同樣一段經,可能有各種解法,甚至彼此矛盾,又不可能彼此矛盾的解釋都是對的。這就麻煩了,

如果解得不對,不就被魔鬼給帶到溝裡去了。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1563年特倫託宗教會議

對信徒來說,這是頭等大事。怎麼辦呢?所以在早期,大主教們、神學家們會召集大公會議,就是把大量神學高手聚在一塊,大家討論經裡面一些重要的疑難問題到底該咋解。一次大公會議就可能開好幾年,當然,這種開法總開大夥也受不了,所以很多年才會開一次。

大公會議上大家對於某些重要的神學問題達成共識之後,這就被公認為唯一正確的解法,與此不同的就被視作異端。要努力帶領信徒按照正確的方法來解經,才能讓人們獲得救贖,異端則是要被隔離開的,就像傳染病人要被隔離開一樣。

那麼,唯一正確的解法,這個東西需要有傳播機制,才能讓正確的思想佔領陣地;也需要有傳承機制,才能確保正確的解法不至於很快就被人丟掉了。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聖彼得大教堂

傳播機制和傳承機制,逐漸地就發展演化成為天主教會。當然,天主教會的出現還有更加複雜得多的原因,我這裡所說的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天主教會看來,唯一正確的讀經辦法,是這麼多了不起的神學家經過無數次辯難逐漸摸索出來的,是引領信徒救贖的唯一正確路徑。如果一個信徒自個兒隨意亂讀聖經的話,十有八九會被魔鬼給帶到溝裡去了。所以,教會之外別無救贖。這不是說教會本身就是上帝,而是說你不跟教會,你就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理解上帝。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而馬丁·路德就是不服這點。在他看來,上帝之外別無權威,這是一個與天主教會針鋒相對的主張。他說你教會算哪門子權威呀,如果躲開教會就無法獲得救贖的話,那你教會把上帝往哪兒擱?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難道上帝想要救一個人還沒法繞開教會嗎,那還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嗎?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米開朗基羅的畫點示了上帝與人的關係,

不是主僕關係,而是父子關係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讀經,如果上帝決定救你,你自然就知道怎麼正確讀經,因為上帝直接就會啟示你;上帝沒打算救你,你跟著教會讀經也沒用。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實際上,看一下前面剛講的天主教會的來源,就會發現路德的這種說法是對於天主教會的一個巨大誤解,錯誤地理解了“教會之外別無救贖”的意涵。

但路德的理解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的這種理解是否展開了另外一個宏大的觀念結構,啟動了一場宏大的歷史運動。

只要開啟了這些宏大的歷史進程,那麼我們就可以有另外一種評價標準,就是不要去追索路德到底是對是錯,而是要去理解路德的思想的內在理路,並且由此進一步去理解他的思想為何會啟動這些歷史進程。

實際上,這樣基於誤解而展開的偉大歷史進程,有很多例子,宗教改革只是其中之一。

從另一角度來說,當時的天主教會被路德如此誤解,也是咎由自取。當時的教會已經大幅地背離了教會的初衷,腐化墮落得很嚴重,即便初衷很好,到了這會兒已經滿不是那麼回事了。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羅馬教廷的腐敗:贖罪券

發表於1521年的新教運動宣傳畫

這也是人性的問題,原則上來說,教會壟斷了通向救贖的道路,這是一種善意的壟斷;但任何壟斷都會帶來巨大的利益,而教會是由具體的人來組成的,只要是人,就無法確保他能經受得住利益的誘惑,就有可能墮落,於是教會的壟斷反過來又可能帶來教會的墮落。

在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會進行了一場反宗教改革,就是教會自己進行了一場刮骨療毒。有人曾經感嘆,如果天主教會早能夠進行這種改革,路德根本就不會叛出教會,導致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了。到了這又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種競爭性的環境,反過來才使得“善意的壟斷”的善意性能夠不至於墮落。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再說回馬丁·路德這邊,他的思想當中對權威的拒斥,同時也會帶來另外一個效應,世界不僅僅有宗教權威,同時還有政治權威,而且政治權威經常會拿宗教權威給自己進行加持。結果因為宗教權威被拒斥了,政治權威就會遭遇到某種潛在的挑戰。馬丁·路德的追隨者閔采爾就走向了對政治權威的拒斥,搞起來德國農民起義,鼓動農民起來造反。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托馬斯·閔采爾煽動農民起義

德國農民起義搞起來之後,德國陷入混亂,路德就急了,他說我讓你們反的是天主教會,沒讓你們反政府。反教會跟反政府這是不同的兩回事,你居然把我這個理念從反教會給發展到反政府上面去,那就是把經讀歪了。閔采爾一定是被魔鬼給帶走了,所以我堅決支持政府要去鎮壓這些反抗者。路德、加爾文他們全都支持對閔采爾的鎮壓,儘管閔采爾前前後後地搞起了三次農民起義,但最終還是被按住了。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宗教改革为什么是一场伟大的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