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除了交稅,還有哪些影響?

交稅該如何交?該交多少?

小規模納稅人是徵收3%的營業稅,一般納稅人是徵收16%的增值稅。具體行業要具體分析,因為有些行業的稅率是不同的。舉個例子,服務業的稅率是6%,而增值稅部分是可以抵扣的,是用你的進項和出項進項抵扣,也就是說,如果你的銷售額為200元,其中成本為80元,那麼200元-80元=120元這一部分就是你需要納稅的部分,但是但是你進貨的渠道需要給你開出80元的發票然後你銷售出去需要開120元的增值稅發票才能互相抵扣。

小規模納稅人的營業稅就是直接按你營業額的3%來徵收。同時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都需要交25%企業所得稅,和20%個人所得稅,但小規模納稅人中的個體戶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

電商法除了交稅,還有哪些影響?


電商法對淘寶賣家的影響與市場影響

1.經營成本增加

電商法實施之後,關於稅務和相關經營規範問題變得明確,裡面涉及的稅務成本,包括明年執行的員工的保險成本,以及平臺自身經營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因此經營成本會比之前增加很多。

2.壓縮小品牌或三無品牌中小賣家生存空間

一是電商法規定的辦證問題,過去很多小品牌或三無品牌的賣家有的認為辦證無所謂或者未達到辦證要求,加上平臺要求有些那麼那麼嚴格,就沒有去理會;電商法的實施,規定了辦證條件,平臺也會對應增加條件,如你賣食品的,就需要有食品衛生許可證,你賣電器的,就需要3C認證,有了這些條件,迫使未達到條件的中小賣家自己退出市場;二是稅務成本,舉個例子,在過去,天貓的產品顧客會更能接受,所以成交的概率會更高,各方面數據會更好,而淘寶則是成本優勢更大,稅金,扣點等佔比都很小,在未來,小賣家的稅收成本可能要跟大賣家比較接近,但是產品卻沒有大賣家的優勢,所以市場兩極分化會更明顯。

電商法除了交稅,還有哪些影響?


3、對中小賣家來說,無大品牌進駐行業還存在很大機會

這一點對於中小賣家來說還是有利的,因為目前還有很多行業因為各種原因還沒形成品牌效應,雖然這些小類目可能存在價格競爭激烈或者利潤壓縮嚴重的情況,只要大家能堅持住,沉澱自己的供應鏈,向品牌化蛻變,一段時間過去後,其他賣家再進入,門檻也會變得很高。

電商法除了交稅,還有哪些影響?


4、警惕職業打假人新玩法

電商法中規定了營業執照在店鋪主要位置公示,營業範圍要一致,這點很可能成為職業打假人瞄準你的新目標。如何說?假設未來平臺沒有強制要求上傳賣家信息,那麼職業打假人可以依法對經營者進行實名舉報的,那麼當地工商局就要接受案件,接下來賣家將會面臨一大堆麻煩事。

俗話說的好,防範於未燃,第一是我們自身要守法,遵守法律法規合法經營,其次遇到問題要積極的態度處理,配合執法部門工作,有錯就改,方能繼續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